浅谈宜都市茶叶机械化发展
2010-08-15宜都市五眼泉镇农机服务中心向常明
宜都市五眼泉镇农机服务中心 向常明
湖北省宜都市是万里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个城市县级市,400km清江与长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之称,被唐朝大诗人李白誉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溪流”。是一个半山区半丘陵的山区县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很多地方都很适合种植茶叶,而且茶叶的收入也是我市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结合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种植实际,现对茶叶机械的推广应用进行探讨。
1 宜都市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
我市有利于茶叶生产,无污染,富锌、富硒,茶叶品质较高,它是我市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发展茶叶生产有如下优势:
1.1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我市多数乡镇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绝大多数地方适宜种茶,并且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在优越的宜茶大气候条件下有些地方更有其特殊的小气候。比如潘家湾、王家畈、松木坪、聂家河等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污染小,这些都是发展茶叶生产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潘家湾乡富锌、富硒区,使得茶叶中的锌硒含量普遍较高,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另外,我市茶叶种类繁多。比如潘湾毛尖、熊洞云雾、松云毛尖、大风口毛尖王就已经是茶叶中的佳品。近几年来,全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其地域、土壤、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优势,鼓励引导丘陵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生产,茶叶种植面积已达0.48万 hm2,年总产量突破4000t,总产值6000万元。
1.2 产业优势
(1)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茶叶的生产大致可分为育苗、种植、采摘、粗加工、精加工、销售等环节,概括起来茶叶产业链为生产——加工——销售。茶叶产业链较长,各环节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每个环节都能安排大批劳动力就业,产品经过粗加工到精加工后,档次明显提高,通过包装和创名牌,利润可以大幅度上升。茶叶种植后3年投产,5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益25~30年,0.07hm2每年可实现3000~5000元的收入,其经济效益高于许多经济作物,更高于粮食作物。
(2)进入门槛低,转移农民多。我市农民劳动力数量比较多,但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从事高精尖技术产业干不了,但搞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粗加工,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一般人都能干,同时,茶叶加工对资金规模的要求并不高,弹性较大,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几十万就能起步,而作为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加工,所需资金较少,所以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农民搞茶叶加工,在地里植茶,平时就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二三产业,到了制茶季节,加工茶叶。农民从原来的“全部务农”转变为“亦工亦农”,最终过渡到“以工为主”。
2 宜都市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有待增强
由于传统经济思想和地理环境等原因,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很多农民存在着小农思想,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茶农基本上不愿意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对茶叶生产机械化认识不够,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加工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制茶水平参差不齐。
鉴于此现状,我们需要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提高其商品意识。首先通过参观学习、培训,开拓大家的视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其次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对茶农和茶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聘请茶叶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千方百计提高广大茶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重点在制茶企业和种茶大户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支茶机应用加工技术骨干力量。另外,为了增加收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茶农的商品意识,进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宽茶叶市场,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3 宜都市茶叶机械化水平现状
3.1 茶叶生产机械设备比较落后
近几年来,我市正大力推广名优茶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生产机械,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随着茶叶被纳入食品行业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出台,市场对茶叶加工安全性要求的逐步提高,我市茶叶生产加工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机械设备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影响质量和效益。有些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还是20世纪90年代生产的,功能比较单一。比如目前我市使用的杀青机械、揉捻机械、理条机械等,存在着温度难以控制、效益不高、杀青程度难以保证、难以联入生产线等问题。
(2)机械配套不合理,自动化水平低,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乡镇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性不高等情况,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部分茶农科技文化素质低,使茶叶机械正常效率难以发挥。
(3)家庭单产生产方式制约着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分散单一的生产方式,山区土地分散等必然会出现生产上的不协调,这些都制约着机械的连片作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3.2 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清洁化、连续化水平低
由于科技投入有限,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茶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流水线几乎是空白,自动化加工简单,茶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深加工产品单一,以致附加值低。
4 加快我市茶叶机械新机种、新机型的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名优茶加工机械是茶机行业新产品开发的重点。至今已成功研制了可供各类名茶或多种名茶加工使用的“通用机械”,如名优茶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机、理条机、提香机、炒干机和烘干机等,使名优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与此同时,根据一些名优茶加工的特殊要求,还研制成功了如卷曲形名茶炒制机、碧螺春茶烘干机、针形茶炒制机、扁形茶(龙井茶)炒制机等“专用机型”,使这些做形难度较大的名优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这些都是我市可以考虑引进的茶机新机种、新机型。
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引进,不能因为是最新的机种机型就引进。我们必须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和茶叶生产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那些能够促进本市茶叶生产和发展的新机种、新机型。比如:鲜叶摊放是名优茶加工的必要工序,也是占用厂房面积最大的。我们可以考虑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衡州市绿峰茶机公司协作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控制的名优茶鲜叶自动摊放机。该机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于自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该机可以自动上叶和卸叶,每次鲜叶最大摊放量可达300kg。鲜叶摊放时间、摊放温度、鲜叶失水率和空气循环时间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用于名茶加工效果良好。
我市的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还要更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装备结构调整项目,省、宜昌市农机化综合示范区项目以及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投资茶叶生产机械化。地方政府每年都要配套并增加专项资金,对农民投资购买宜茶农机具进行补贴,建立茶叶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健全茶叶机械化生产长效发展机制,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热情,推动茶叶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