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
2010-08-15弭世春
弭世春
(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1)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
弭世春
(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1)
子宫切除/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6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0年1月~2008年1月行子宫切除术2589例,术后并发DVT 16例(占0.6%)。年龄40~70岁,平均55岁;体重45~75kg,平均60kg;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皮肤发白或发绀,皮温低;术后持续发热(37.5~38.5℃),血象偏高。16例并发DVT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病2例。
1.2 诊断方法 除临床体征外,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彩超)、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本组彩超检查13例,CT检查2例,核磁共振1例。
1.3 治疗方法 患者除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在无抗凝治疗禁忌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抗凝治疗:1)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速避凝0.4ml,每日1次,共7d。后3d加用华法令6mg每日1次,3d后3mg每日1次,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1.5倍。2)普通肝素抗凝治疗:肝素50mg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5~7d,每4~6h用三管法检测凝血时间,维持凝血时间在20~30min为宜,也可以检测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使APTT维持在正常值1.5~2倍,停用肝素前3d,宜加用华法令。3)溶栓治疗:适用于疗程不超过72h,且无出血倾向的病例,应用尿激酶20万U加0.9%氯化钠溶液10ml股动脉注射,局部加压止血;或尿激酶20万U加入5%葡萄糖250ml于患足背静脉滴入,每日1次,连续 2~3次后改用肝素抗凝治疗。
2 结果
1 例手术取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11例采用抗凝治疗,其中4例采用速避凝抗凝治疗7例,采用普通肝素治疗,7~15d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有新鲜血栓发生,平均疗程2个月;另3例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未发生肺栓塞。手术治疗1例及溶栓加抗凝治疗中的2例,由于栓塞部位较高,栓塞面积较大,侧肢循环建立较慢,故抗凝时间长,适合4~6个月。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多中老年且肥胖,由于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术后卧床,活动少,血流瘀滞,加上手术造成静脉血管壁的损伤及不同程度的感染,造成血栓形成。其诊断方法目前以彩超血流显像最理想,其优点为非创伤性、经济,而且准确率高,据报道其诊断的准确率可接近血管造影。DVT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治疗方法可以视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而选择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后两者均需辅以抗凝治疗,因抗凝治疗是DVT的主要治疗方法。另外治疗期间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溶栓治疗越早越好,一般不超过72h。
对中老年、肥胖及合并感染的患者,虽然术后没有下肢疼痛、肿胀等表现,但我们认为具有DVT发病倾向,应采取预防性治疗。近年间我们对平均年龄54.42岁,平均体重58.55kg的19例子宫切除术患者,予速避凝治疗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及加服阿司匹林,且无需实验室监测APTT、TT等。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出血倾向,切口如期愈合,彩超检查均为正常,但由于样本少,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经验。
R713.4+2;R543.6
A
1008-4118(2010)02-0039-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0.02.19
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