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冠脉架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0-08-15唐敬之
唐敬之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3)
2008年 8月至 2009年 12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冠心病 60例,除 1例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余随访 3~6个月均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男 51例,女 9例。年龄 45~75岁,其中 50岁以下 8例。大隐静脉旁路术 42例,胸廓内动脉旁路术 8例,二者均选 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14例,其中低心排综合征 4例,严重心律失常 7例,大出血 3例。死亡 1例,为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 1日完善各种检查,完成各项准备。指导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并指导床上排便活动,预防和控制感染。
2.1.2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因、手术过程、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安慰患者,使其放松紧张情绪,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促进他们的交流。
2.1.3 指导合理的饮食
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及丰富维生素食物,以增加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拔除气管插管后 2h即可进少量水和流质,进食前听诊肠鸣音是否恢复,鼓励少量多餐,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2)皮肤护理:定时协助患者活动肢体,并教会患者床上做肌肉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活动与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机体耐受力,促进康复。一般术后第 1d可坐起进行少量活动,术后 2~3d可下床活动,拔除引流管后增加活动次数,具体情况视心功能恢复情况而定。
2.2.2 呼吸系统的护理
(1)用弹性胶布和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2)听诊呼吸音,注意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是否有杂音;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同步;有无紫绀、鼻翼煽动、点头、张口呼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随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3)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雾化吸入,指导、督促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并低流量吸氧。
2.2.3 循环系统的护理
(1)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糖、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等变化。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和速度,记录每小时入量、出量和总量。
(2)密切观察末梢的皮肤温度、湿度、动脉搏动情况,尤其是取血管处的肢体皮肤温度和动脉搏动。
(3)严格遵医嘱运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血管扩张剂的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配合处理异常问题。更换缩血管药物时尤其要关注血压的变化,防止更换中误推入药物。
2.2.4 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多种引流管,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更换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维持有效的体位引流,患者保持半卧位,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的排出,使肺充分扩张。
(3)维持引流管通畅。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出口平面 60cm,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和水柱波动范围。
2.2.5 动脉测压管的护理
(1)测压前要调试监护仪上的零点,使之与大气隔绝与动脉插管相通。
(2)保持测压管固定在位并引流通畅,测压管持续以 0.2%肝素溶液缓慢滴注(3ml/h),防止血液凝固堵塞管道。
(3)从测压管中抽取血标本时,先将管道中的液体抽出后再采血,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并防止进气而造成气栓。
(4)定时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导管有无脱落及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拔管后行加压包扎,防止出血。
2.2.6 并发症的护理
(1)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需严密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呼吸、脉压差、尿量、引流量以及末梢皮温等指标,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
(2)心律失常: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用药物时,需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浓度、速度,详细记录给药总量、给药途径,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出血: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引流管的量、颜色、性状。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监测血红蛋白及 ACT等指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