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晚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防治方法

2010-08-15冯锦刚李永松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
关键词:传毒荆州市飞虱

吴 涛 冯锦刚 邹 游 李永松

(1湖北省荆州市植保站,荆州 434020;2荆州市农业局,荆州 434020;3公安县植保站,公安 434300)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寄主包括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作物。20世纪 90年代在荆州曾有零星发生,2009年在荆州局部地区晚稻上发生较严重,损失较大。

1 发生概况

1.1 主要症状

晚稻移栽后 15d秧苗即表现出矮化,叶色浓绿,抽穗期表现为植株矮缩,比正常株矮 30cm以上,矮缩秧苗矮小瘦弱老化,分蘖一般,孕穗差,心叶皱折扭曲,每蔸平均只有 1~3株见穗,穗短,叶色或暗绿或发黄,茎杆上有泪状蜡白色长短不一的短条突起,后期变为褐色,根系生长差、白根少,后期植株死亡。从大面积来看,症状总体分布比较零星,田间分布不均匀,连片几蔸或几十蔸同时发生。

1.2 发生面积

据统计,公安县晚稻矮缩发生面积为786.67hm2、其中发生较重田块 253.33hm2,一般田块矮蔸率为 5%~10%、严重田块达 20%以上。各乡镇发生面积分别为:章田寺发生 220hm2、发生较重田块 80hm2,涉及金红、报慈、毛家、公兴、刻木等10多个村;孟家溪发生 200hm2、发生较重田块53.33hm2,涉及青龙、双湖、石牌、黄堤、三袁等村;甘家厂发生 266.67hm2、发生较重田块 86.67hm2,涉及陆兴、牧牛、甘家铺等 12个村;黄山头发生100hm2、发生较重田块 33.33hm2,涉及上升、粟树等村。松滋发生面积为 20hm2,病蔸率 7%~10%,监利发生面积为 666.67hm2,平均病蔸率 0.3%,石首发生面积为 5.33hm2,平均病蔸率 7%。

1.3 发生品种

综合来看,症状表现相对较严重的品种为奥两优 28、农富优 1号 、T优 250、中优 250、九优 207、中优 3566、T优 272、T优 82、皖稻 199、T优 207、先农 2号等品种。据报道,荆州市前几年发生的品种有Ⅱ优 501、Ⅱ优 838、籼优 63等,以Ⅱ优 501发病最重。

1.4 发生程度

在调查的 9块田 9个品种中,有矮缩症状的 8个品种是:旺谷 101为 0.8%、中 9优 288为 1.1%、T优 272为 5.7%、中优 250为 10.3%、九优 207为10.4%、农富优 1号为 12.7%~14%、T优 250为8.6%~18.8%,奥两优 28为 71.5%,荆楚优 148没有发生。甘家厂乡甘家铺村 3组一农户,种植水稻1 200m2,同田栽两个品种,约 66.67hm2田的荆楚148没有矮缩蔸,而 1 133.33hm2地的 T优 250矮缩蔸率为 18.8%;黄山头镇上升村 7组一农户,1333.34hm2地内栽有 2个品种,其中 133.33hm2中优 250矮缩蔸率 10.3%,而 120hm2的奥两优 28达71.5%;栗树村 14组在 1 000hm2田里种了 2个品种,866.67hm2的 T优 272矮缩蔸率 5.7%,而133.33hm2的农富优 1号矮化蔸率达 14%。调查的9块田 9个品种纯度在 96%~99%之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良种。从调查情况看,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品种发病差异很大,同一块田种植的不同品种,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抗病品种不发病,在生产上应当选择抗病高产品种,杜绝种植感病品种。

2.1.2 消灭传播源。在早稻播种前对当地的小麦、前茬作物及秧田周围的杂草要防治灰飞虱等传媒昆虫,减少传毒来源。

2.1.3 加强秧苗管理。应合理施肥,培育壮秧,氮肥不易过多,防止秧苗嫩绿诱集灰飞虱传毒发病。

2.2 化学防治

2.2.1 认真做好种子处理。在结合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应用吡虫啉等做好浸种工作,减轻秧苗灰飞虱传毒。

2.2.2 药剂防治技术。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确保防治效果。杂交水稻秧苗 2~7叶期是灰飞虱的主要传毒关键期,做好秧苗期和大田初期灰飞虱防治是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药剂可选用 25%扑虱灵 WP 50g,或 25%速灭威 300g,或 10%烯啶虫胺 60~70mL。当灰飞虱成虫大量出现时,应在上面的配方中加 80%敌敌畏 200mL,对水 30~45kg均匀细喷雾。

猜你喜欢

传毒荆州市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效率的影响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