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医院卫生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配置

2010-08-15崔艳杰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军队医疗机构

崔艳杰

军队医院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参与市场竞争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进展,军队医院收治地方病员的数量逐渐增多,为此,军队医院将增加地方病员收治数量纳入年度指标,随之也就参与了医疗市场的竞争,在此情况下,卫生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影响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1 军队医院卫生资源存在的问题

军队医院经历了 2次精简整编,编制床位和员额精简比例较大,在总体布局和结构方面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一是局部地区医院设置重复。主要表现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军队医院数量较多,有的医院相互间距离很近,造成资源浪费和军队内部的消耗性竞争,同时也影响了各自的发展空间。二是部分医院规模比较小,对内不能满足体系部队的医疗需求,对外难以形成竞争力。三是医院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机关编制规模较大、床工比例及医技配置比例较低等。四是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不足。

2 军队医院卫生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设想

2.1 调整医院内部资源配置 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和科学的医院编制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基本条件。一是要科学布局。将大城市相对过剩的资源调整至保障力量相对较弱的地区,使各保障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与保障任务相一致。二是要规模发展。对床位少、规模小的医院或分院,除地理位置特殊、保障任务难以调整的,一般应予撤或并,减少摊点,减少维持性消耗,集中资源,规模发展。三要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减少各类管理人员比例,调整归并机关工作职能,增加工程和医技人员数量,使医院内部结构与功能相一致,提高工作效率。

2.2 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对军队医疗保障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减轻军队负担,提高军队保障效益,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一是要实行社会化医疗保障。对距体系医院较远的军分区、人武部和部分小单位,可依托地方医疗机构实施医疗保障;将军队职工、家属、子女医疗保障纳入地方医疗保险体系,减轻军队医疗保障的负担。完善地方卫生动员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保障新模式,形成军民兼容的大保障体系。二要改革医疗后送体制。取消中心医院、驻军医院分类,统称后方医院,减少救治层次,统一收费标准,提高保障效益。三是加强师以下部队医疗机构建设。当前,主要是解决好基层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编制员额不变、人员调整使用、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办法来解决。将基层医疗机构的部分卫生技术干部编制员额调整至就近的医院,或在基层医疗机构少配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就近医院可以等额超配,每年由医院向部队医疗机构派出技术人员,负责医疗保障和技术培训,工作 1年,定期轮换,这些干部的各种关系均保留在医院。这样既可解决基层人员缺编问题,又能较好地组织卫生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军队医疗机构
医疗保障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