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若干重要关系辨析
2010-08-15杨兰
杨 兰
(江西省直工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7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若干重要关系辨析
杨 兰
(江西省直工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伊始,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些重要关系的研究并不充分,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厘清这些关系,消除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上的误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合理性、有效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思想文化领域适应和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伊始,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考察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讨,笔者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些重要关系的研究并不充分。而厘清这些关系,消除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上的误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合理性、有效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提供理论依据。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被忽视了的一对重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为它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得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价值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这个理论体系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这个理论体系发展的道德基础。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就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明确的历史使命、建设目的和发展方向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念基础和精神支撑。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没有充分讨论的一对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区别的。从内涵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强的理论严密性,理论层次更高。“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它受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是思想文化领域适应经济转型的意识形态变革,是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而且“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紧密联系本国国情科学地论述并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也是一个创举”。[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提出创造性地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融入了意识形态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立足于这个最大的实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而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准则,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大动力,不懈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已经很明确了,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至今没有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5]价值理念与价值体系的层次性显而易见。从外延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围更大,它具有宏观性、框架性的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而言是微观的、具体的。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直接与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划等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也不能仅仅理解为围绕基本内容进行实践的问题,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有紧密联系,还表现在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共性。从背景上看,两者都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出的;从本质属性上看,两者都具有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作用上看,两者都是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从发展态势上看,两者都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还没有最终确立和成型,还有待于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加以提炼和探讨。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是一对辩证关系,即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同时又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正确处理这对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主导性与多样化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使得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种局面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出来,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根主心骨,对多样化社会思潮放任自由,我们就会失去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共同的精神支柱,社会邪说必然蜂拥而起,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将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以辩证的视角看,我们必须承认,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意识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得以丰富和传承的源泉。在思想领域,只有“一”没有“多”,必然僵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消灭和铲除,而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多样化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愿认同和自觉维护。
(二)坚持引领整合与尊重包容的统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疏导,根据社会思潮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健康进步的成分,将其引领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来,引领到推动实现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引领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上来,而对各种错误和腐朽的社会思潮必须坚决批判和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整合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魅力。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尊重包容多样化社会思潮就是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一种“鲶鱼效应”。各种社会思潮的争鸣切磋,有利于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激发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
四 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批判、继承与创新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重要手段。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质,继承必须是批判地继承。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民族的、时代的、开放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更要坚持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但它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在新时期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已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使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因素结合时代精神得以提升,古为今用。只有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民族凝聚力才能有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有深厚的基础。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批判地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西为中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需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是它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完善它的理论体系,丰富它的实践形式,才能永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深刻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发挥它的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
[1]涂小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政工研究动态,2008,(11).
[2]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02-12.
[3]韦建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内涵科学精神创新品格[N].光明日报,2007-12-04.
[4]李景源.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N].人民日报,2008-04-28.
[5]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校:王晚霞)
Analysis of Some Im portant Relationships in Building up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YANG Lan
(Jiangxi Official Education College of Work Comm ittee, Nanchang Jiangxi 330077,China)
From the beginning,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auses great attention.But the study on some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in building up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insufficient.Such a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diversified social thought, criticism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Close analysis of those relationships is beneficial to clean up some m isunderstandings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improve its theoretical buil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ociety ethos;Chinese socialism
book=128,ebook=28
D20
A
1673-2219(2010)06-0128-03
2010-04-08
杨兰(1982-),女,江西黎川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