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社会学生要树立的几个观念

2010-08-15朱炎刘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竞争发展

朱炎 刘英

(1.四川理工学院 政法系,四川 自贡 643000;2.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空中乘务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0)

论现代社会学生要树立的几个观念

朱炎1刘英2

(1.四川理工学院 政法系,四川 自贡 643000;2.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空中乘务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0)

现代社会的快速多样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要求现代人要有善于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与素质、与他人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勇气。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与形式培养学生的这些观念,为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现代社会学生;终身学习;合作竞争;开拓进取;乐于奉献

现代社会实质上就是工业社会(industrial society),求现代人要有善于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与素质、与他人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勇气。作为教师为了使处于现代社会党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 终身学习观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信息化高速发展,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人类社会和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也就是因为这一深刻变革,人们对学习的理念进行着重新思考。早在1965年,法国人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的总结报告中提出:“教育并非终止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这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把它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有的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确实,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现代人注定要面对持续多变的变革和知识不断的更新。为了谋求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适应性,获得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主动性,实现自身发展的持续性和全面性,就必须接受一种新的法则:要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调整,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要么面对社会变革陷入无所适从、苦恼困惑的境地,终身学习者就是竞争优势者,非终身学习者必然成为竞争弱势甚至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终身学习对于现代人既然如此重要,它将会像一缕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伴随着人的一生。那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这种观念,坚持终身学习,同时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永无止境,认识到终身学习对他们学习、生活、事业都密切相关,只有终身学习的人才会不断更新知识、技术,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始终走在前面,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就将落后甚至被淘汰。

二 合作竞争观

合作竞争理论,源于对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的缺点的认识和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拜瑞•内勒巴夫(Barry J.Nalebuff)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M.Brandenburger),他们的代表作是1996年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他们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竞争,也有合作,提出了合作竞争(Co-competition)的新理念。它是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新思维,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思想。同时,利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来制定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强调了战略制定的互动性和系统性。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逻辑是共赢性,反映了企业战略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要以博弈思想分析各种商业互动关系、与商业博弈活动所有参与者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合作竞争关系为重点。

1997年Maria Bengtsson和Soren Kock也将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现象称为合作竞争,他们共同研究了企业网络的合作竞争;Loebbecke等研究了基于合作竞争的知识转移及合作竞争组织间的知识分配理论;Hausken研究了团队间的合作竞争,认为利益主体间的竞争有利于利益主体内部成员积极性的提高,其他利益主体内的合作竞争情况也影响该利益主体内部的合作竞争程度;Mar等认为,合作中利益主体把其他利益群体的活动视为正外部条件,竞争中利益主体则将其他活动视为负外部条件;Kenneth Preiss、Steven L.Goldman和Roger N.Nagel认为新型企业没有明确的界线划分,其作业过程、运行系统、操作及全体职工都应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在一起,企业必须走出孤立交易的圈子,进入相互联合的王国,获取竞争优势;麦肯锡高级咨询专家乔尔·布列克(Jole Bleeke)和戴维·厄恩斯特(David Ernst)认为,未来的企业将日益以合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企业会把合作竞争视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一。

由此可见,合作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彼此配合、合作;团结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必须引导他们懂得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其合作意识,提高其合作能力。有竞争并不意味着放弃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为竞争的各方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合作共赢已经成为竞争各方普遍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松任何一个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交融性,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普遍而紧密,这要求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既与人和谐相处,同时在事业上又要敢于竞争。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要善于发挥所有老师、学校各方面、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教育学生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还要与家长、老师、同学和谐交往,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逐步养成既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习惯、又努力做好自己事情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合作竞争观。

三 开拓进取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的本质要求在于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能力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迫切要求,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从时代发展看,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求人们熟练地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人工智能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及时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同时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在这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开拓进取,而是固步自封,必然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需要通过开拓创新去破解新难题、实现新突破,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能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去从事学习、工作,是能否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不断发展的关键。只有具备开拓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世界发展大势。这就要求现代人要善于根据不断变化发展了的客观环境树立起开拓创新的观念。

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利用各种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好学上进、开拓进取。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具备了开拓创新精神,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现代社会的真正人才。

四 乐于奉献观

奉献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我们都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都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通过“奉献”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敬业与奉献紧密相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是奉献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就可以在本职岗位上施展才华,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应该具备的;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伟大出自平凡,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每个人不论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

奉献还意味着对自身利益的舍弃、甚至自我牺牲。因为奉献与索取,唯有每个人的奉献都大于索取、每个人都尽可能地为他人、社会做贡献,社会财富才会不断增加,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李大钊为追求真理而捐躯,白求恩为人类正义而殉职,董存瑞为人民解放而牺牲,邓稼先为科学事业而献身,雷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等等,哪个不是自我牺牲的体现!奉献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道德上极为崇高的境界。我们的社会需要奉献精神!

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被父母亲人视为宝贝宠养,有的养成了个性强、自私自利的品格,做事很少顾及对他人的伤害,更不要说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事,这极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所以,教师们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教育他们好学上进、做事踏实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夯实奉献的基础;在对待名利问题上不要斤斤计较,在维护大局、大家利益上要敢于牺牲自我利益;要养成乐于帮助他人、乐善好施的习惯;尊老爱幼、主动谦让等等,即是文明的表现,也是乐于奉献的具体体现。只有青少年具有了奉献精神,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实现。

[1]许新,岳敏.现代性的解读:现代社会的特征分析[J].学理论,2009,(27).

[2]保尔·朗格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徐曼.浅谈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5).

(责任编校:张京华)

book=108,ebook=164

G641

A

1673-2219(2010)06-0108-02

2010-03-01

朱炎(1964-),男,四川自贡人,法学硕士,四川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刘英(1971-),女,四川自贡人,法学硕士,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竞争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感谢竞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