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看日本女性对待死亡的态度

2010-08-15李悦欧阳长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相片青山态度

李悦 欧阳长铖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047)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看日本女性对待死亡的态度

李悦 欧阳长铖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047)

日本女性作家青山七惠所著《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有诸多日常性死亡的书写,从中体现日本“80后”青年女性对于死亡的态度。而有效的叙事策略也使得小说清晰展示了日本女性青年一代掩藏在淡漠态度下的生命冲动。

死亡;生命冲动;内聚焦;时间性叙事

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所著《一个人的好天气》[1],以自然淡泊的笔触展现少女知寿的平凡生活与成长轨迹。知寿以旁观的姿态淡漠对待身边的种种死亡意象,而漠然态度之下掩藏的却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以及对于生命莫大的热爱与不舍。死亡不再仅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与“生”的过程始终相随相伴。

一 日常性死亡书写

在日本众多文学作品中,死亡已不再仅是生的对立面,而成为了生的一部分,人们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向死而生的旅程。《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死亡意象没有被列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与魔幻的传奇氛围里,所有的死亡意象都存在于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与生命中的其他种种悲喜共同构成了生活的真实图景。

《一个人的好天气》所叙述的是普通少女知寿平淡无奇的琐碎生活,而夹杂于其间的死亡意象也随之具有了日常生活的平凡特性。死亡意象参与日常生活的叙述,与人们平常卑微的生活糅杂在一起。小说的开端便直接展现文中主人公知寿与“彻罗基”的相遇场景:“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佛龛似的氛围令知寿隐隐不安,文中的死亡意象由此暗生。散发阴郁气味的屋子便是知寿日后的生活居所——舅姥姥吟子的家,知寿注定要与这屋子朝夕相处,并在此处上演自己的生活百态。当知寿从吟子那里了解到门楣上猫的照片全是“彻罗基”——死去的猫时,知寿依稀窥见了死亡的踪影:从前生活中的猫已是相框里的留念,曾经的灵动生命和现在的无情相片都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一隅,死亡的意象与平凡的生活图景重叠交合。在年老体弱的吟子身边,知寿依稀感到死亡阴影的逼近,初见之下便萌生“看她那样儿也活不了多久,没准下星期就差不多了”的突兀念头。这种死亡意象尾随着吟子的日常活动游弋于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知寿的生活。吟子生病时知寿甚至产生是否应为其准备葬礼供奉花圈的念头。虽然知寿无法忽略无论是吟子或是自己都不可避免的死亡归宿,但也仅是将其视为生活的常态,继续着前人向死而生的生命历程。

知寿唯一一次与死亡猝然相遇是在与男友藤田的出游途中,尽管铁轨上的血迹不甚清晰,知寿依然心有不安。然而藤田随后的一句反问“那又怎么样?”,还是令她默默的接受了这生活中不可逆转的既定结局。对于知寿来说这只是一场意外的插曲,而生活中的猝不及防比比皆是。

在青山七惠笔下,死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对其观照之中也具有审美的取向,死亡成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部分。由此也可以显现出日本一代青年人新的审美取向,以往令人畏惧令人却步的意象成为了普通的审美对象。

二 对死亡的旁观态度

《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涉及的死亡意象已然褪去了痛苦的外衣及令人战栗的腐朽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对其淡然的旁观态度。青山七惠笔下的死亡意象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门楣上的彻罗基们。知寿对于它们的印象仅仅止于相片,相片是时间的凝固,同时也是对逝去的纪念,因此它时时提醒活着的人们死亡的迫近。此处的相片成为了连接死亡与生命的中介,并时时反观二者。青山七惠没有采取从吟子口中转述的方法一一展现彻罗基,而是借用了更为直观的相片将彻罗基猝然展现在知寿和读者的面前。照片作为一种平面化的视觉艺术,滤去了叙述中可能掺杂的人为情感。而“看”相片这一行为,更是赋予观者局外人的身份,使之自觉与相片产生间距从而以旁观态度冷静审视。由此,青山七惠在小说开篇就为死亡的叙述定下了旁观的基调。

(二)与知寿朝夕相处的吟子。知寿并没有体验过失去至亲之人的悲痛,作为青春少女的她从吟子身上窥见死亡。风烛残年的吟子不可避免的走向人生的尽头,知寿初见吟子便有关于其命不久矣的想法,在此后的相处过程中也多次产生吟子即将死亡的怀疑和想象,知寿离开吟子之际甚至还有关于吟子的相片也挂于墙上的臆想。吟子作为已逾古稀的老人,与其相伴的死亡气息完全通过知寿任性的目光加以反映——苍白的脸,衰老的皮肤,瘦小的身躯。缠绕吟子的死亡意象通过旁观者知寿的视野一一呈现,客观的描述使人无法触及死亡的真实体验。知寿对死亡的旁观者角度使其有空暇去感受死亡,也正因为如此,在与藤田分手之后,知寿在寂寥孤独之中发出了“真想去死啊”的呼声,但这种心理体验式的死亡意愿与生物学角度所指的肌体的消亡还相距甚远,知寿依然站在此岸遥望彼岸。

(三)铁轨上的淡淡血迹。这是知寿在生活中唯一所见证的肉体的真实消亡,而其所见也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残存血迹。知寿的不安溢于言表,但恐惧的源头主要是来自人类天性中对于死亡的惊惧。知寿的惶恐很快就被男友藤田漠不关心的言语轻轻略去,她的无言是对于自己旁观者身份的体认,并且进一步确证了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无法作为。知寿的沉默和藤田的淡然态度从侧面显示了死亡的不可逆转与无可奈何。

三 淡漠态度掩饰下的生命冲动

死亡对于个体而言,无论是在自我抑或是他者身上都是无法逃避的。吟子与知寿共居一室的生活关系使得知寿有足够的时间,感受在吟子身上潜伏的死亡气息,但是除了这种人为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知寿在吟子身上所发现的更多则是对于生的渴望。

吟子围裙口袋里总是少不了一卷毛线,乐此不疲的编织是其为自己所寻找的生活乐趣;吟子对于知寿青春逼人的炫耀并不是无动于衷,对逝去年华的牵挂,同样是热爱生命的体现;吟子暧昧不明的黄昏恋折射出其对于幸福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吟子年轻时的恋爱让其有了一切都是淡淡的感觉,但是言行之中又表明了对于生命的执着与不舍。论及本文的主人公知寿,看似对于身边的一切漠然处之,对于死亡的出现也以轻描淡写的态度一一加以应付。然而知寿也有过对死亡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的深层根源则是对于现世生命的热爱与不舍。知寿失恋后在心理上与死亡的接近感使其在恢复之后对于生命心存感激,从死亡的逼近中顿悟生的意义。

四 叙事策略

(一)内聚焦叙事

美国小说理论家卢伯克认为叙事角度是小说技巧的关键,“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角度问题——调节。”[2]《一个人的好天气》采取了专断的叙事,叙事人即是当事人。全文采取了内聚焦叙事,这是指“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叙述,是一种有限制的感知和叙述,它只能感知和叙述进入人物视角的东西。即所谓的叙述者等于人物”[3]。内聚焦叙事能充分展现人物内心冲突和飘忽不定的情绪。“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一切图景都由“我”的眼中反映出来,表述的文字也具有“我”强烈的主观性。青山的这种叙事显然也受到日本传统私小说的影响,往往以人的情感为主线,事件被放置于次要席位,重要的是人在经历事件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内心想法与生活态度。内聚焦叙事有利于表现人的主观感受与个人思绪,从而使得读者更易进入主人公的情绪场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具体到《一个人的好天气》,内聚焦叙事的运用使得主人公的情感不再隐藏于外在的行为以及事件描写过程中,从而直观展现了主人公对于死亡的间离以及淡漠态度掩饰下的生命冲动。知寿无所避讳的联想到死亡,但是对其而言这仅仅是一种想像式的情感体验。由于内聚焦叙事将主人公的种种情感毫无隐瞒的一一加以展示,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据此加以思考文中主人公无暇深入的生命问题,从而获知了其不灭的生命冲动。读者透过文本中主人公心境的展示,清晰感到了主人公对于死亡迫近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渴望,这些是文中主人公所不自知的。因此内聚焦视点的采用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与主人公一起完成了作者的预先叙事设想。

(二)时间性叙事

避免了空间转换而带来的叙事角度的变更,时间性叙事便于读者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发展过程。由于空间的固定,也使得读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时间变更而导致的心理与情绪的转化,时间经验已然成为意识的绵延。《一个人的好天气》以春、夏、秋、冬的四季自然时间顺序勾画出小说的章节,主人公在四季的交替中默默演绎自己的人生悲喜。而读者透过这种极为清晰的时间叙事,全面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及成长经过。主人公的情感演变与意识流动在线性的时间性叙事中获得了完整的发展空间,有助于读者把握深藏在日常琐屑事件描写之下的生命思考。同时,时间性叙事有助于表现《一个人的好天气》中隐隐浮现的死亡意象,死亡是人类的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清醒的意识。生命在空间形态的向死而生展现了时间的绵延不绝。这就把死亡与时间紧系在一起,因为生命只能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地延续,而时间只有在生命的感知中才不至于沦为钟表上的冰冷刻度,死亡是时间的终止,从而提醒人们珍惜现世的生命。

青山七惠的文字简单低调,其笔下的死亡的在时间绵延中正在发生。因为没有到达高点,因此死亡的种种意象也显得默默无闻,死亡的真实表情才可以更加清晰的浮现。在日渐庸俗的社会中,连死亡也不再带有重大的意义,沦为日常生活的陪伴,而在日本青年一代淡漠的态度之下却掩藏了对于生命的不舍与冲动。

[1]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杨星映.小说艺术的奥秘——小说文体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责任编校:王晚霞)

book=46,ebook=440

I106

A

1673-2219(2010)06-0046-02

2010-03-30

李悦(1986-),女,安徽淮南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欧阳长铖(1983-),男,重庆万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猜你喜欢

相片青山态度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青山揽胜
我没有爸爸了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黑白相片
态度决定一切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