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影视作品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0-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师教学

张 莉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1)

优秀影视作品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张 莉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1)

“两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经济、政治、文化发生重大转型的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深度变革,本文通过分析优秀影视作品的独特德育教育功能,对其优势实现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寻。

优秀影视;高校;两课教学

“两课” 指我国现阶段在各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其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两课”的课程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价值取向面临严峻挑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意识、团队精神、遵纪守法观念等基本素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提升显得愈发艰难。为此,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献计献策,探求更切合实际的有效途径,改善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不良现状。笔者则结合十多年来的“两课”教学经历,尝试着从充分运用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角度对高校德育教育改革进行有益的探寻。

1. 高校“两课”教学当前面临的挑战

高校开设的“两课”课程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衔接,力求构建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政治理论和法律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两课”教育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众多“两课”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带来的是各个领域的深度变革,“两课”阵地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

1.1 国际国内局势带来的客观环境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所谓“时尚”的诸如“超前消费”的理念,攀比炫富、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明哲保身、极度自私的人生哲学等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为深刻。其次,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丑恶现象时常见诸于报端,加上发达的网络传播时常把一些消极、反面的小人物形象或恶性事件公诸于众,这一切都给“两课”教学带来许多障碍,迫切需要我们帮助大学生甄别正误,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除了讲授教材大纲规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选择性的在他们心目中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偶像”,优秀影视作品的引入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1.2 新一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其独特性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诞生的家庭环境及浸染的校园文化有别于70年代,独立、张扬、叛逆、追求时尚是他们的共性,对一些老生常谈的空洞说教极为反感,对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更是敬而远之,如何使之准确把握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弘扬延续千年的中华民族美德成了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一味进行理论灌输势必收效甚微,相反,影视艺术使人们“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3],能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有鉴于此,将一些符合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影视作品引进课堂,远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要生动震撼。

1.3 传统教学理念存在的误区

高校是以院系专业为划分重点的,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专业才有职业”,而对从小到大伴随学生始终的德育则觉得无足轻重。高校“两课”课时相对偏少,除了书面考查,对一个学生的道德素质没有其他的考核手段,“有才无德”成了遏制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又必将引领社会风气进一步恶化,因此,两课教师的责任非常艰巨,亟需针对目前的现实状况,积极改良授课方式,想尽办法提高德育实效,除了建设精品课程、编写优秀教材、提高授课质量,适时地利用优秀影视作品的独特感染力和强大示范作用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其学习动力才会持久,就业动机才会高尚。

2. 优秀影视作品的独特德育教育功能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的“两课”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互动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实践环节的加强在各高校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相比较而言,精心选择经典的富有时代特点的代表性影视作品,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无可取代的独特优势。

2.1 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易于接受

例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几乎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作为已满18周岁、有着自己独特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很多时候会觉得老师们真是老夫子再世,传道授业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也应该转换思路,针对学生实况因材施教,现实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中国史,学生在下面忙“责任田”。反之,若在课堂穿插诸如《火烧圆明园》这样的经典故事片,《建国大业》、《叶问》这样的明星偶像片,反响却决然不同。“正如朱自清所说:‘欣赏是情感的操 练’。”[1]对经典名片观摩欣赏的过程实际就是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从而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熏陶与性情的陶冶,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人格趋于完善。其实,大学生的爱国情绪比任一年龄段都要强烈,如果受到良好激发和积极引导,一定会转化成强大的动力。

2.2 贴近生活,榜样示范,引起共鸣

很多优秀影视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2]如“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王顺友,是四川省马班邮路的一名投递员,20年来,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亲身实践,塑造出“忠诚执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一种“马班邮路”职业精神。同学们在观看他的纪录片时,那孤寂、漫长的马班邮路上令人难忘的一幕幕、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很多学生被深深感动流下了热泪。这样感人肺腑的生活素材远比教材的理论灌输、教师的反复强调要生动鲜活得多,这样一些普通而又伟大的人物,正是他们需要而且可以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可小视。

2.3 师生探讨,交流沟通,消除隔阂

在观看了令大家深有感触的影视片之后,作为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总结提炼,与学生交流感悟,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打算。如2010年风靡中国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属于青春偶像剧,片中主人公杜拉拉(徐静蕾饰),因其敬业、宽容、执著和善良而在短期内数次得到晋升并收获圆满爱情,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深刻思考:在功利取向愈演愈烈的今天,每一个年轻人到底应该怎样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与爱情之间如何寻找最佳契合点?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自身的幸福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共同发展呈和谐统一之势?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哪些有益的积极准备?通过交流,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认识到老师其实一直在“与时俱进”,师生之间产生很多共同语言,这样方能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育实效。

3. 影视作品的德育优势实现途径

以上分析了高校“两课”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将优秀影视作品引进“两课”课堂的独特德育教育优势,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适当穿插影视作品只能是“两课”教学的辅助手段,由于课时限制,我们不可能拥有大量的时间无节制地让学生欣赏电影电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3.1 严格筛选,锁定“优秀”

随着全球演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名目繁多的影视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作为高校“两课”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选择该类作品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德育教育的独特性质,尽量避免如下缺陷:(1)内容过于陈旧,完全不适应时代需求;(2)主题虽然新颖,但过于花哨,如一些港台励志片,言语粗鲁、打斗场面甚多,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3)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有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更应该有积极向上、令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此外,唯美的画面、配音、配乐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应该多花些心思,严格把关和筛选,避免在课堂上渲染一些颓废、消极、反面、过时的影视氛围。

3.2 灵活穿插,主题突出

影视作品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配合教材和教学大纲,以教育引导为主线,同时注意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能使之沦为娱乐学生的工具。教师在精心选择了有着强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素材之后,就要注意灵活运用,时刻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中涉及到很多人物,我们不能一一播放其传记,最好的办法是结合所要讲授的章节,配合章节主题,选择一部既能凸显伟大人物、又能讲述历史梗概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巨大变迁的同时,从伟人们身上感悟其坚韧、无私、奋发的崇高品质,最终达到以史明志、修身养性的教育目的。

3.3 及时总结,不断更新

当今中国,东西文化相互碰撞,各种思潮跌宕起伏,这对于担负着大学生品德教育的“两课”教学来说,其内容亟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真正解决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疑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课堂影视作品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进行调查分析,选择效果最佳的作品继续使用,对一些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则果断淘汰。(2)配合教材的更新,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影视内容和形式,例如对一些篇幅过长的作品,可以考虑截取精彩片段,并注意作品之间不可相互对立和抵触,否则将毫无收获。(3)“两课”教师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既要兼顾历史前沿,又要通晓当代学术前沿,更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这样方能准确把握教学主旨,适时选择优秀素材,以适应“两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要。

[1] 于松.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 蔡东东. 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 外文出版社,2000.

[3] 孙沛然. 影视文化导论[M].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On Excellent Movie in College’s “Two Courses” Teaching

ZHANG Li

“Two Courses” is the main wa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e, “Two Courses” teaching needs deep changing urgen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que function of excellent movie in mor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a useful route about their advantage.

excellent movi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wo Courses” teaching

G41

A

1008-7427(2010)10-0056-02

2010-08-20

作者系扬州职业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