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

2010-08-15李喜丽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辅导高校学生

李喜丽

(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

李喜丽

(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新形势下的心理辅导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举办知识讲座、心理辅导活动来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治疗。

新形势;高校;心理辅导

近年来经常可以听到社会上反应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能力下降的声音,各种媒体报道发生在高校学生中的犯罪、自杀等事件也屡见不鲜。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大学生的招生、管理、教育、就业等方面都出现了新问题,学生行为多样化、思想多元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以班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辅导模式已难以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心理辅导的新问题

(一)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

为提升国民知识层次,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大学教育,我国从1999年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连续多年按接近10%扩招率招收大学新生。尽管我们国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率相比还小很多,但我国在校大学生所拥有的公共教学资源教国外平均水平却差很多,高校的扩招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大都对“象牙塔”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在入学之后却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在住宿条件上大都是八个人以上一间宿舍,公共生活设施拥挤不堪,自习教室、图书馆往往找不到座位,体育和娱乐设施缺乏等。由憧憬到现实带来的心理落差使大学新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意志消沉,甚至有的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都没有克服这种情绪,觉得低人一等,缺乏自信。

(二)独身子女带来的问题

独身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疼爱、亲戚朋友的关注等,往往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公共意识和与人交往上有较大的缺陷。由于在小学和中学中接受的仍然是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遇到困难或麻烦时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一旦在远离父母以及自己熟悉的环境碰到挫折时就变得不知所措,在心理上还存在倚赖感,在痛苦或彷徨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与身边的人交流减压,甚至产生施疟和受疟倾向。

(三)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

改革开放让我们国家的部分家庭提前进入了小康水平,而先期由政策富起来的部分家庭的子女此时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由于从小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一方面在吃苦耐劳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则在消费上有挥霍和盲目的倾向,一个月的消费甚至可以上万元。而部分来自农村以及低收入城市家庭的大学生,他们的月生活消费可能只有百来元。这种消费上的差距很容易就将学生划分到两个区域,家庭经济好的学生有自负倾向,认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家庭经济差的学生则往往自卑倾向比较严重,对人际关系敏感,不敢积极主动的与身边同学交流,甚至变的抑郁、偏执。

(四)虚拟网络带来的问题

九十年代末英特网的流行与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这把双刃剑也给大学心理辅导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学生是一群接受能力很强的群体,尤其是对以前没接触过的新东西充满了好奇,但自律与自控的欠缺容易使其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网游、网聊、网恋、网婚这些新名词出现了,不少大学生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与身边的同学、老师交流的越来越少,脾气则变得越看越急躁、焦虑,更有甚者由此而颠倒现实与虚幻,变得精神恍惚,对身边的事和人冷漠。

(五)就业形势带来的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有部分原因是高校扩招引起的,当然也跟我们国家经济基础较薄,经济发展较慢有关。据统计,仅2009年一年,我们国家就有一百多万大学毕业生没有顺利的实现一次就业。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两年压迫感很严重,以至于根本就没有心思来学习专业知识。而部分家庭状况比较好或有后台的大学生,毕业不愁工作,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本就不关心。用人单位不得不承担起本来是高校必需的培养环节,以至于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公开不招应届毕业生,这使得高校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成了一个恶行循环。因没有及时找到工作受到打击而变得自卑、精神分裂、报复学校甚至自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二、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策略

(一)建立合适的辅导模式,为新形势下的心理辅导工作准确定位

香港中文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林孟平教授认为:“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由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的实现。”由此看来心理辅导作为一项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成长规律、排除困扰、增强自信的服务,其真正目的在于“助生自助”,帮学生积极面对各种挫折与挑战是其首要目标,使学生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提供自助能力是其过程目标。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则属最终目标。新形势下的心理辅导模式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心理辅导的作用不是要扩展大学生的知识,而且要改善大学生情绪状态、思想状态、行为观念、学会必要的社会技能等。传统的辅导模式是以“治疗”为主,即出现问题后再来解决,这就使得受益面比较窄,不利于整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普遍性,传统补救模式已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通过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开展文卷调查并定期举办知识讲座来提高整体学生心理素质,可以起到预防为主的效果。

第二,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课程与知识讲座的模式是以学生为受体,缺少互动交流的环节,通过结合合适主题的班级、团体活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认识、肯定和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培养人际交流技巧和团队精神等。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必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能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它要求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使得心理问题的成因不同,因此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不可缺的一节,也是其它辅导模式不可替代的。

(二) 心理辅导工作应贯穿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的思想

心理辅导强调平等、尊重的原则,不能用强制手段去逼迫学生,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真诚、无条件地对待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感受事物等等,落脚点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从而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能自觉地得到实现。大学生已是成人,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利,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道德。心理辅导成功的关键是缩小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弄清楚被辅导者的心理问题是具有代表性还是有特殊性,让其清醒的认识自己并说出真相,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心理辅导工作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信念方面的教育,心理辅导虽然在化解心理问题的同时有助于思想问题的解决, 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层面上, 不能在更高层次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 其效果也只能是暂时的, 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心理辅导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指导学生促进个性发展、克服面临困扰、充分发挥潜能的同时,必须给予学生明确的价值导向,使学生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克服迷茫和放纵情绪,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负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品质起着导向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

(四)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者自身素质建设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各类心理发展问题的活动。因此, 作为心理辅导员不但要有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优势, 还要具备相关的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 具有心理辅导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结合我国高校现状,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第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心理辅导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基本知识都应掌握,才能将咨询辅导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

第二,良好的自身修养。如果一个心理辅导教师不具备助人的人格条件,他的知识和技术就不会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可能有害;心理辅导教师如果仅仅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巧,但缺乏同情人、关心人的品格,不能坦诚待人,不能赢得信任,他就是一个失败的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不仅要以高超的技术治愈大学生们的心灵创伤,还要以高尚健全的人格力量给来访大学生以积极的感染和影响。

第三,善用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技巧。善于倾听、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同理心等都是心理辅导所要掌握的技巧。有些独生子女大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清,往往性格孤傲,坚持己见;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则吝于言辞不喜交谈;家庭生活困难而自卑或就业受挫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比较重。运用这些技巧可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愿意交流和接受辅导。这些都需要辅导者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提高。

(五)动员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关心学生心理辅导

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同伴和媒体四大方面,对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及治疗个别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任何当方面的措施都存在缺陷。现在从社会到学校对心理辅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据统计我国高校每5000名大学生才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在理解上存在着偏差,由专职老师进行的心理辅导工作和辅导员老师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界限不清,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人们观念中对心理咨询存在的错误认识,认为去咨询的都是有“病”从而讳疾忌医,所以还必须要大做宣传、解释工作。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需与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借助于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辅导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二是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支持,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等。

三、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自我意识的急剧增强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冲突带来的价值观念转变,过大的心理压力与排遣能力的不足,这些都使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态的“重灾群体”。当前形势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普遍性,也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如果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 林孟平. 辅导与心理治疗[M]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2] 彭香萍. 当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J]. 心理科学,2006,29.

[3] 李勇. 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及应采取的对策[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1,3.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 and Counseling Strateg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LI Xi-li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were proposed. Prevention work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should be putting the firs in new situation.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whol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rough psychological courses, knowledge forums and counselling activities, and the student has psychological barriers should be treated by individual counseling.

new situation;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G448

A

1008-7427(2010)10-0059-02

2010-07-20

作者系湘潭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辅导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