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的低碳之路

2010-08-15李翠

当代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李翠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东广州 511325)

2009年12月7日,关注世界气候变暖问题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初步作出了减排的承诺。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确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而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很多学者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金乐琴认为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特性:第一,综合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第二,战略性。低碳经济要求进行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全新变革,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全球生态系统的长期战略性选择;第三,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一、发达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原因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具体分析,发达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创造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可以为欧盟创造绿色就业岗位,缓解失业带来的困扰及社会问题。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产业表现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以及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新技术的应用。这些低碳产业的推进可以创造一批新型产业工人。研究表明,欧盟仅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就可以在2020年达到280万。尽管随着再生能源的兴起,传统能源行业的就业将面临萎缩,但两项比较,再生能源行业仍可创造近40万个就业机会。另据统计,英国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

2、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削弱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国的贸易地位

根据欧洲能源发展战略报告,欧洲自身能源资源贫乏、全球能源需求量猛增、价格暴涨、内外市场失衡、能源基础设施老化、能源研发进展缓慢、环境压力增大等种种原因导致欧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是为了更新陈旧老化的能源基础设施,适应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投资迫在眉睫;二是目前欧洲的能源进口占其总量的50%,如不采取措施,任其发展,那么在未来的20—30年,其能源进口将达到占其总量的70%,严重威胁欧洲的能源供给安全;三是天然气供给告急,目前欧洲的天然气主要依靠从俄罗斯、挪威和阿尔及利亚三国进口,按其发展速度,在未来25年中,欧洲天然气的进口将占其总量的80%,严重影响4.5亿人的正常生活;四是世界能源需求量猛增,严重制约了欧洲的能源进口。从1994年起,世界石油需求量增加了20%,年增长率达1.6%。与此同时,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加,至2030年将增加60%,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五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涨。近两年,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几乎增加了两倍,造成了电价的波动。因而,加强能源研发与创新、提高能效、节省能耗已成为欧洲紧迫的任务。而中东、俄罗斯等地历来是产油大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低碳经济的推行都会降低对石油类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就降低了欧洲对中东和俄罗斯等国的依赖,这两个地区的贸易地位随之下降。

3、发展低碳经济实为解决金融危机之策

全球著名管理技术咨询机构凯捷曾经在2008年发布研究报告,预测由于信贷紧缩导致欧洲电站、电力线路和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放慢,欧洲能源供应安全将在全球金融风暴后受到严重威胁。而对于欧盟来说,既能解决能源需求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清洁能源生产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例如风能、太阳能的投资,倡导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创造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一系列举措都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走出衰退,与此同时,这些低碳经济体也会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障碍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也迫切希望能够解决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的矛盾,但是一些现实问题阻碍了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步伐。

1、贸易结构转型障碍

在发达国家要求推行低碳标准的强硬态度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但是这一指标仍然与发达国家的国内碳排放标准有差距。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发电集团气候影响排名》,中国十大发电集团2008年的总耗煤量超过5.9亿吨,巨大的耗煤量导致了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大能源顾问公司之一Wood Mackenzie咨询机构认为2005年到2015年间,中国的碳排放量可能会以每年平均6.4%的速度增长,使得2020年排放量达到2005年的两倍,而2030年的碳排放量会达到2005年的三倍。

为了更快地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速度,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酝酿开征碳关税,若有关征收碳关税的举措开始实施,那么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失去其在国际商场上的价格优势。以中国出口钢材为例,假设每生产1吨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吨,按照法国的碳关税标准,中国的钢材在出口到法国时还要再缴纳每吨钢34欧元的碳关税,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的中国钢材将被法国拒之门外,若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效仿美法两国,那么中国的出口将再次面临艰难局面。

2、资源结构转型障碍

我国的资源结构呈鲜明的“富煤、贫油、少气”和“新型能源短缺”特征,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样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因此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会产生更高的碳排放强度。

过去2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和均衡化,与1952年相比,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95%下降到68.7%,石油消费由3.37%提高到18%,天然气消费由0.2%提高到3.8%,水电、核电和风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1.61%提高到9.5%。但是中国仍然面临不小的能源结构转型挑战: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给与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与环境形势日益加剧之间的矛盾;三是政府的利益驱动与新能源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矛盾。

3、体制结构转型障碍

在能源行业,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价格长期由国家行政管制,市场化水平较为滞后,难以调动社会资源促进能源行业“清洁化、低碳化”。虽然煤炭和电力领域经过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煤炭市场的政府定价至2010年初彻底退出,电力市场价格初步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深度不够,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欠缺。

另外,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参考情景下,中国在2006—2030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7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将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长期影响。

三、中国的低碳之路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视低碳经济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碳关税的征收很可能导致新一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兴起,因此,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比如,互联网作为一个人类虚拟空间不断扩大的载体,不仅以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式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而且是一种低能耗、零污染的低碳产业。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都是中国未来的产业政策方向。

2、优化能源利用

在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开发中,应实现基础能源体系多元化,优化能源利用率。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因此,应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进一步完善工业行业能效标准和规范,强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业,完善能效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也正在实施节约石油、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耗油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燃煤工业锅(窑)改造等。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推进高效能电器的应用。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

3、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目前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府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金融机构对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非常有限,银行的信贷放款规模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制度,建立由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而成的碳金融体系。

[1]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2] 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4]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6).

[5]梁经纬:技术范式的转化与低碳经济发展[J].知识经济,2009(12).

[6]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生态经济,2009(11).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