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实施评价:来自教师的声音
2010-08-15王鉴,杨鑫
王 鉴,杨 鑫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一、调研目的
自2006年4月到2009年4月为期三年的甘肃泾川“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以在甘肃泾川县建设一个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社区成员素质,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为目标。该项目基于学校是学习型组织的理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项目专家对校长、教师的培训,不同地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活动等措施,以期将学校转变为“学习型学校”,在提高农村学校自身教育质量的同时,以农村和社区之间的互动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素质。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甘肃泾川“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状况,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2009年6月14日到2009年6月21日我们赴甘肃泾川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对象的选择及分析
本次调查样本为参与该项目的16所学校,共有18所学校参与该项目,占参与项目学校总数量的88.89%,包括泾川二中、高平中学、王村中学、伍冢小学、何家坪小学、盖郭小学、东街小学、中街小学、城关镇杨柳小学、城关镇水泉小学、城关镇水泉寺小学、王村镇中心小学、丰台乡中心小学、罗汉洞中心小学、甘沟小学、汭丰乡中心小学。发放教师问卷312份,有效问卷298份,回收率为95.53%。其中男性教师占29.5%,女性教师占70.5%;教师年龄在21岁到31岁之间的占42.9%,31岁到41岁之间的占35.6%,41岁以上的占21.5%;任教学校在县城的教师占56.6%,任教学校在农村的占43.4%;小学教师占64.3%,中学教师占35.7%;按教师职称来划分,小教二级8.3%、小教一级23.7%、小教高级27.2%、中教二级20.2%、中教一级19.3%、中较高级1.3%;教龄在1~4年内的教师占21.1%,教龄在4~25年内的教师占69.6%,教龄在25年以上的教师占7.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教师在性别构成上以女性为主;在年龄分布小于 41岁的教师占78.5%,以中青年为主;从教龄上看69.6%的教师有4~25年的教龄。
三、调研的方法与过程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搜集资料。
(二)组建调研小组
本次调研活动由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鉴教授负责,调研组成员由2位博士研究生,3位硕士研究生组成。
(三)开发调研工具
调研小组在王鉴教授的指导下,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和要求,多次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共同开发了“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校长调查问卷”、“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校长访谈提纲”、“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教师调查问卷”、“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教师访谈提纲”、“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学生调查问卷”、“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社区成员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
(四)计划调研活动
在初步搜集资料,了解项目实施大致状况的基础上,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并制定了调研计划,以确保调研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现场调研
2009年6月14日至2009年6月21日我们走访了16所参与该项目的学校。在每所学校根据该学校教师的总人数,按一定比例发放教师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作答,并对其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一些主要事项。我们还根据教师个体参与项目的程度,有选择抽取几位教师进行访谈调研,对个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了解。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教师眼中的“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
当被问到是否了解“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这个项目时,回答不了解和一般了解的教师占44.7%,而回答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教师仅占18.5%。
在教师对“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的实施满意度的调查中,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教师占11%,而回答不满意的教师占19%,回答比较满意的占23%,回答一般的教师占47%。由此可见,对于该项目整体实施持不满意态度的教师比例高于持满意和非常满意态度的教师比例,而大部分教师持一般的态度。
对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组织的各项具体活动的满意度调查中,绝大部分教师对这些活动的满意度较高。例如对论坛和研讨会,外出研讨,暑期培训,文艺晚会,图书阅览与信息交流,香港—泾川活动交流,社区教育工作和教育沙龙,教育专业发展日活动和教研教改活动等。认为好和非常好的分别占 50%、26.5%、41.99%、38.07%、46.68%、44.75%、39.5%、50.55%。而认为差和很差的分别占 3.86%、10.5%、6.91%、6.08%、6.08%、6.35%、7.18%、3.86%。
综上所述,对于项目实施的整体满意度,大部分教师持不满意态度,而对于项目在实施中组织的各种具体活动,大部分教师反而持较满意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结合访谈、交流的结果,主要是因为项目实施者和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点不一样。项目实施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项目的整体目标的达成,即通过培训、合作、交流,能够创建学习型学校,并期望能通过学习型学校的带动作用,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而处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等一些具体的问题。当问到他们参加相关培训的原因时,大部分教师选择了可以获得新教学理念,可以学到新教学方法,能开拓视野这三项。另外,当问到通过参加相关培训,你认为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帮助时,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教师会比较乐意参加一些交流、培训活动,希望能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而是否能形成学习型学校,促进社区发展却在教师的主要考虑范围之外。
(二)通过项目实施引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
1.当教师被问到通过参加培训,对你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影响如何时,14.78%的教师认为有影响或影响很大,65.19%的教师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当教师被问到通过参加培训,你的课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时,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组织形式更多样这两项。
2.通过参加培训,42%的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设备落后,有10%和6%的教师认为是教学理念滞后和教学方法使用不科学,另外有8%的教师认为是学生水平较低。
3.通过访谈发现,参与项目的每所学校中都有几位教师通过参加项目组织的各种活动,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并在自己的课堂中积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丰台乡中心小学的景老师说:“我觉得培训非常好,尤其对教学理念的转变方面。我的课堂现在是开放的,你可以去看看。我也使用幻灯片教学,在班级管理中我也经常尝试使用那些新理念。”王村中学的许老师说:“在项目中我接触到的那些新理念、新方法,我就觉得特别好。回来后,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尝试使用。一开始的时候,效果不是那么好,后来和我们学校的另外一个老师讨论、交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尝试,后来效果好多了。现在我和那位老师会经常就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通过三年的项目实施,虽然只有14.78%的教师认为对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较大。但每所学校中的几位老师形成的一个进行教学改革的小团体,为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他们不断努力尝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教师认为项目实施促进了校长管理风格的改变
1.97%的教师认为,在自己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法不恰当,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四个方面,其中认为管理中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教师占22%,认为管理理念滞后的占12.5%,认为管理方法不恰当的占12%。只有3%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中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2.通过参加项目,41.7%的教师认为校长转变了学校管理理念,分别有24.4%和11.5%的教师认为校长转变了教学理念和重新认识了学校和社区的关系。
伍冢小学的李校长说:“我作为校长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我们老师凝聚在一块,让他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劲头。再就是带领他们把学校的发展规划做好,照着我们的规划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在我们学校督促我觉得没必要,我们的老师都很主动,工作都能自己干好。我主要想如何把这个规划坚持做下去。”东街小学的高校长说:“我作为校长,关于管理的重要性我是有清晰的认识的。这次在项目培训中的理念,我就觉得很新、很好,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在我们学校我就尝试那种新的管理理念,我虽然刚刚来这所学校,我和老师们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有了融洽的关系,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也提高了。这对学校来说是好事。”
由此可见在项目的新理念倡导下,校长已经意识到了转变管理理念、形成新的管理风格的重要性。并且在有限的环境和条件下,努力尝试变革。
但当地依据学生成绩给学校、教师排名的教育传统严重打击了教师进行课题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水泉寺小学的刘老师说:“教师教学理念有所更新,但学校、家长更注重升学考试成绩,也只能以提高成绩为主。”
(四)教师认为项目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发展
1.通过学校参加“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有45%的教师认为学生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学习兴趣增强了,14.36%的教师认为变化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另有14.36%和2.4%的教师认为变化体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
水泉寺小学的陈老师说:“就项目对自己和学生的影响来说,我觉得我的课堂变得灵活了,上课时学生在下面也较活跃、比较自由。我也尝试不禁锢学生。通过那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活起来了,有生机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怕老师了。学生也能跟老师说心里话了,有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有些还能在课堂上有说、有唱、有跳的。在音乐、美术课上学到的东西,也能用在英语课上。我们师生关系也较好,比较亲近。我的管理也比较松,但学生也能自觉遵守班级纪律。中间遇到什么困难,也请教别的老师。经常会和认识的老师一起讨论。”
2.有55.8%的教师认为网上与香港伙伴学校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58.9%的教师认为去社区活动中心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项目设立的“社区活动中心”位于泾川城县城二中的校园内。而大部分学生所在的学校远离县城,由于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参与项目学校的学生去县城机会较少。又因为泾川县许多农村学校网络还没有普及,有网络的学校也只有几台电脑可以上网,学生上网的机会就更少了。甘沟小学的魏老师说:“我们学校一共有两台电脑可以上网,很多学生都不会上网。以前,我们跟香港学校交流的东西,都是我们老师根据孩子学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在电脑上敲出来,再发过去,很费时费力。”
(五)项目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本课程开发
调研获知,分别有16.3%和38.95%的教师认为“以农村为本的知识教育体系”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影响或影响很大,3.07%和1.9%的教师认为对校本课程开发影响不大或没影响。但19.89%和38.19%的教师认为“社区资源活动中心”对校本课程开发没帮助或帮助很小,1.66%和2.89%的教师认为其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很大帮助或有些帮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通过项目的实施,参加培训的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及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自己课堂中尝试应用,逐渐形成了以农村为本的教育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周围社区的特点,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关镇水泉小学的郑老师说:“我们学校原来没有什么校本课程,参加培训后才知道我们也能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我们学校中几位比较积极的老师就开发了两门校本课程,一门是手工制作,一门是音乐舞蹈。在手工制作这门课程中,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像力,他们用各种材料做成各种道具。我们还有展览室,一起去看看吧。”而另一个方面,“社区资源活动中心”位于县城,任教于农村的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去社区资源活动中心搜集资料、交流想法。在一定程度上,“社区资源中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交流尚不充分
1.有16%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和本地伙伴学校之间没有联系,45%的教师认为与本地伙伴学校之间只是偶尔联系,只有1%的教师认为与本地伙伴学校之间经常联系。11%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与香港伙伴学校之间没有联系,47%的教师认为与香港伙伴学校之间偶尔联系,只有9%的教师认为与香港伙伴学校之间经常联系。
总体而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项目的学校与本地伙伴学校之间的交流较少,一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造成的,校长及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意识。二是没有组织机构,对于交流、沟通目的、内容、方式没有明确组织,即使仅有的少量交流、沟通也处于混乱状态。而与香港伙伴学校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参与项目学校的网络覆盖率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与香港伙伴学校的交流。
2.通过项目实施,34.8%的教师认为社区最大的变化是社区与学校联系增强了,25.1%的教师认为是社区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10.8%的教师认为是社区活动数量增加了,9.1%的教师认为是社区硬件设备增加了。
3.大约有27%和28%教师认为,通过项目实施对社区成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区成员视野拓宽和社区成员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两个方面,有9%和8%的教师认为影响主要表现在社区成员知识量增加和社区成员之间关系更融洽了。
4.大部分教师认为促进社区和学校互动的主要因素表现在社区成员积极参加和学校积极参与两个方面。杨柳小学的史校长说:“城乡互动,说实话,基本没有。家长会有,家长也经常来学校,家长主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与社区官方没有联系,与社区村委会也是脱离了的。”
综上所述,对于项目以学习型学校促进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否达成,还有待商榷。
五、项目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教师的角度
(一)项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泾川县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
在访谈中当我们问到您认为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王村中学的史老师说:“那个活知识立群社的培训我也去过,讲5分钟、10分钟的。听得也糊里糊涂,我觉得有点做秀的感觉。如果要讲一个问题也应该详细地讲。再就是香港的那一套,与我们格格不入,理念咱们可以更新,说网上交流,我们基本做不到,也谈不到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我们学生的主要知识还是来自课堂、教师。我觉得介绍经验还是本地的最好,也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共10台电脑,只有5台是能上网的,学生写的读书报告,只能老师敲到电脑上,再发到香港,累坏了老师,咱们条件有限,老师劳动量增加了。项目的实施效果一般,香港的人来讲不行,讲的内容我们听得不太明白。教师在师范学的理念,用了二十几年了,现在新教材、大量新教法,需要在理念方面的变化。我们一个乡镇,有两个教研员,都搞行政工作了呢。县上的教研员,下来的也不多,好几年都没有教研活动,今年搞了一个。”我们继续追问:“如何要培训教师,您认为谁来讲课最好?”史老师说:“嗯,我觉得一是理论方面的学者,另一方面是操作方面的,需要同行,起到引导作用。新课程很难的,有些连老师也不会。他们讲的那些如果没有仪器,是很空洞的。我们也不能上网,如果培训还是就地培训的好,对我们而言,香港的那种是格格不入的。”
泾川二中一位去过香港参加交流、参观活动的陈老师说:“香港那边的教学方法确实挺好的,可我明显的感觉是那边的孩子特聪明,他们最差的孩子比我们最好的孩子都优秀。比如说探究式学习,他们的孩子知识面宽、知道的也多,他们就能探究出来一些东西,我们的学生要想达到那种效果太难了。再比如说在合作学习中,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我们学生家长和香港那边也不能比,我们县城家里有网络的都不多,你说要自己上网找资料,就很难了。”王村中学的王老师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有影响的,那种教学理念也挺好的。但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那种新的教学方式刚学会,来到学校又变回原来的了。比如说新学到的在对话中教学,就比较新。原来我们只是让学生背,背的越多越好。学校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这种教育体制,认为那种方法可能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慢慢的也就不行了。我们管理中也是一层压一层,实施起来也较难。还是希望能讲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能在实践中用得到的。香港讲的那些和我们不接轨,比较空。”何家坪小学的宋老师说:“我们的问题是两个。一是语言交流困难,听不懂有些香港学者做的报告。二是培训理论深奥,不切合本校本地实际,如硬件、体制等。首先,尤其是体制方面,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很有限,基本上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办学。其次,对教师评价以成绩为准,任何教师也很想愉快高效地上课,但内外困扰因素比较多,如:经济条件落后,教学设备跟不上;学生基础差,家长普遍很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有限。再次,理念好,但具体实施有困难,应更注重实施办法探讨。最后,教学效果不明显,因升学压力就慢慢放弃了。咱们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老师压力很大,与失去工作相比,教师还是愿意提高自身能力,保住工作,而不太愿意参加那么多活动。”
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培训的教师虽然接受了项目倡导的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但由于受到泾川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交通条件、原有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使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践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项目目标尚未达成
学习型学校是指学习的氛围弥漫于学校中,学校能够不断培养、提高组织的学习力,培养学校每个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个人、团队、组织的学习,个体、团队、组织的价值得以实现并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以学习者为本,以学习求发展的过程即以学习者的学习追求个体的发展,以组织的学习追求组织的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应该制定相应的学习型学校建设策略与方法,实现学习者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学校的特征有:(1)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全体学习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够进行共同学习并进行知识分享;(2)学校能够转变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系统思考;(3)学校的领导者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设计者、公仆和教练;(4)学校具有合作的特征,组织成员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进行组织知识的生产与分享;(5)组织成员和学校实现自主管理;(6)学习型学校具有外向型的特征等。学习型学校建设原则包括领导带头原则、全员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创新学习原则等。
根据以上界定,建立“学习型学校”需要学校中的每位教师共同努力,使团队中的个体、组织价值、追求得以实现。虽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加项目的每所学校中都有几位教师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一些改革,但他们的力量和影响都非常有限,不能带动学校中的其他老师也参与进来。在访谈中,当我们问到教师如何理解“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区”时,许多老师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些参加过项目培训的教师会说在以前的项目培训中听到过。
(三)学校和社区的交流有限,以学校促进社区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在访谈中,当我们问到学校和社区的交流情况时,县汭丰中学的许老师很困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继续追问,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情况如何时,许老师说:“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剩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的能请来,请来了也管不了孩子,有的还请不来,与家长交流几乎不可能。期中考试后,能请来50%的家长算不错了。很多问题学生,都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如果家长在,违法乱纪的孩子就少。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几个,有男生、女生,以前男生多点,现在女生也多了,有些女生很不好管,家长不在,不好教育!”当问到杨柳小学的甘老师家长平常是否支持学校的工作时,他说:“支持的只有10%~20%,很多外出打工,再一个就是文化程度低,精力也有限。城周围的学生,出去玩,没学到好的,反倒学坏了。家长对孩子也比较娇惯。”水泉小学的刘老师说:“对于此项目一部分家长赞同并积极参与。一部分不太赞同,更注重成绩,认为活动多没用,甚至浪费时间。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周围村里的,村民除了孩子的学习外,不会因为其他事找老师商量、拿个主意。现在家长来学校的也少了,大部分时候就打电话联系了,也就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在访谈中发现,学校和学校所在的社区交流、沟通很有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项目倡导的以学习型学校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社区成员素质,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目标在短期内很难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