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10-08-15董松涛孙佳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意志政治

董松涛,孙佳蕊

(赤峰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从心理学角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董松涛,孙佳蕊

(赤峰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剖析了认识、需要、情感、意志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如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途径.

心理学视角;思想政治工作;思想观念

思想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包括政治、道德,法纪等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见,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1 遵循认识规律,引导个人认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所以,认识也是心理倾向定势的表现之一.当代大学生处于的时代是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飞跃式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第二,坚持双向交流.即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能用搞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方式.应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识,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第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 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因此,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生活上的需要(主要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艺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恋爱的需要等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需要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甚至认为学生多事,强调客观理由太多,太强调个人利益,这种思想有碍于学生正当需要的解决,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学校或系的规章制度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因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低不断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成为新时期合格大学生努力学习上来.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个人与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能把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使个人行为与集体的需要协调一致,而不为一己之利所束缚.

3 实施情感渗透,提高理想信念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和集体而言,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恒定的因素,它伴随着人类认识发生过程的始终.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强烈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意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如果学生不愿和领导或辅导或班主任老师说心理话,认为说了也不解决问题,心门紧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奏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争取以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立为实现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抱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学校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为祖国和集体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和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较深刻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感、情绪倾向和状态,才可能启动情感、引导爱憎、培养意志,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 重视意志品格形成,塑造完美个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属较高的社会知识层次,他们由于知识量逐年增加,实践能力日益增强,意志品格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学习竞争和社会生活中意志相应得到锻炼.但当代的大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他们的人生道路比较顺利,受挫折少.进入大学,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参与社会的意识逐年提高.面对社会急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刺激,面对大学生活的新特点,他们的心理定式被打破,意志脆弱的心理缺点有所暴露.当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竞争遭受失败、恋爱受到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尤其是当挫折强度较强或时间较长时,如意志不强,不能及时对自己进行适应性调整,就可能由失落化为自卑、失望,甚至心灰意冷,精神上出现萎靡不振,心理上产生严重障碍,导致轻者休学、退学,重者出走、自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讲究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的果断性,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坚持性和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的自制力等,使其成为意志坚定的新人;二要通过用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学生,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G41

A

1673-260X(2010)01-0198-02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意志政治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