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图书馆协调发展
2010-08-15段喜伟
段喜伟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图书馆协调发展
段喜伟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图书馆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图书馆;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
图书馆是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它作为高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评价和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所谓图书馆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解决图书馆发展中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根本观点.高校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中,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积极发挥现代化图书馆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努力开拓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局面.
1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图书馆工作实际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较多注重于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实际上“以人为本”所指的“人”既包括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也包括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所以,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就应该以读者和馆员为本,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
1.1 以读者为本
图书馆应以读者为轴心开展主动式的服务,应用各种方式方法与学生、老师进行信息交流,并最大程度的听取读者对图书馆管理、藏书建设、职能拓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主题,没有了读者,就没有了图书馆生存的根基,就不能谈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为读者服务,不仅仅是为其找书刊文献,为其提供咨询业务,更重要的是要对读者一视同仁,有情有意,让其感到在图书馆享受到了放心、顺心、舒心的滋味,享受到图书馆为其营造的令人愉快的人文环境,享受到平等的保障体系.
1.2 以馆员为本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服务和精神都要通过具体操作层面的馆员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图书馆工作的全部,实质上就是从人到人.尊重馆员的根本利益和法律地位,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对馆员的信任和理解要多于批评和指责,关心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馆员的业务钻研能力和交际能力,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民主氛围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将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让馆员在图书馆享受到宽松的工作环境,享受到浓厚的、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
1.3 不断提高服务层次
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高等院校特点,突出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必须提升服务的层次.主要应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将首先对同类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践进行调研,并尝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对二级学院教师的信息需求的调查;对学生开展的教育、宣传应系列化、常规化,扩大图书馆宣传的辐射面;开展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育,提升读者检索的水平.
2 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现代图书馆管理体现在其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和程序化,管理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计量化.图书馆基于技术而产生的一系列内在的变革,导致了人力资源需求以及管理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系列变革中,原有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管理机制改革的进程,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设计.
人力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的战略资源,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对于我们图书馆来说,目前一方面是需要注重培养各方面业务的骨干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是如何建立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各种经济或者非经济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人员为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和目标而努力工作.
3 注重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
图书馆人文环境应该是指管理者、馆员、读者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影响、权力、义务等因素的总和.图书馆人文环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物理环境、服务环境、舆论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语言环境等等.这些构成了高校图书馆这个人文大环境.
如果图书馆为读者创造一个明快、清新、幽雅、整洁的阅读环境,可以陶冶人、净化人、感染人,一些不文明的阅读行为会得到遏制.创造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图书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是治学、研究的场所,其幽雅整洁的学习环境,深厚浓郁的学术氛围,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及美的熏陶.图书馆以它独有的安宁、亲和的人文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强烈的读书气氛,从而使其产生读书欲望.
对于我们图书馆而言,阅览室门牌、提示语、标识语、工作人员精神风貌、馆员服务态度、文明服务用语等方面应该是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所重视的内容.
4 积极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工作涉及面非常宽泛,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时期,我们图书馆工作重点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个面:
4.1 图书馆服务观念转变
首先,传统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收藏的载体,必须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强调物化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及其构成.而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以整个社会信息环境为基础,按照用户需要来灵活地链接、组织和利用合适的资源.它打破了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封闭状态,使其服务模式从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变到图书馆为工作场所和家庭服务的过渡模式.
其次,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主要围绕文本文献的收藏、整理、流通和服务展开,以藏书量大小、流通量、用户人数多少来确定图书馆的规格和重要程度.而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不以自身实体性馆藏作为衡量信息资源拥有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把包括因特网在内的所有信息资源作为馆藏,以用户获取信息途径的多少、检索信息量的大小、对用户各种服务响应速度的快慢、用户满意程度的高低为标准,即以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作为信息拥有量的衡量标准.网络环境下,藏书的概念应该有所转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该从目前的图书搜集、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转移到网络信息的搜集、研究和服务.
4.2 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转变
图书馆服务要发挥整体服务效益,除了使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相适应,保持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协调和平衡外,尤其应该注意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项目等各要素也必须全面协调发展.随着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急剧增加,因此,有效利用有限的文献信息购置经费,合理配置图书馆现实传统纸质文献与虚拟馆藏数字化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发挥和扩大自己的服务职能.网络既给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它的服务职能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除了传统的用户入门教育外,主要还有:
4.2.1 馆员及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
信息素质是指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等.
高校图书馆员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首先学会终身学习,高校图书馆员积极参加信息素质教育活动,高校要派馆员去信息素质教育活动搞得好的地方学习先进经验,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科学,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其次是积极投身到信息素质教育的活动中去,把信息素质的精神、意图整合与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学生信息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最后图书馆要开展各种讲座,对馆员进行信息政策、信息法规、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深刻了解信息社会对现代化个体的信息道德修养的要求及安全意识,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以健康、蓬勃的发展.
教育是以培养用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全校范围内信息素质教育普及和提高的工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高校图书馆员在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和信息导读服务中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位馆员都应成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和信息素质培训师.
4.2.2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深层次、实质性服务
近年来,我院图书馆以科研项目带动学术梯队建设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服务,更个性化发展,引进了许多数据库,如同方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爱迪科森(ADKS)网上报告厅、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博看期刊网、银符考试平台、库客音乐图书馆等.2006年依托着惠州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在惠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7万元建设“粤东地方特色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也已立项.图书馆积极争取科研项目,通过建立研究人员课件室,提高科研水平,为科研人员向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图书馆还积极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几年来,为校内外科研人员申报的许多项科研课题出具了水平高、格式规范的查新报告,为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了查新、检索与指导,有力地支持了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我院图书馆将会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程度,开发更多地方特色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校内外科研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4.3 个性化服务的转变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种重要服务方式.它体现了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网络时代,个性化服务的重点是个性化推荐服务,它是指高校图书馆单独为学校重点学科、课题等建立的针对性信息服务.它通过对用户及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分析,主动向用户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帮助读者有效利用各种相关信息资料.这种服务具有针对性,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主动性和个性化较强的服务方式,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实现服务高效化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根据高校图书馆自身潜在的优势,从适应新的环境的角度和层面开展的深层次开发和高效利用各种特色资源的服务.在满足读者一般文献信息需求的同时,高度重视具有特殊性读者需求,充分显示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4.4 图书馆专业人员和技术的转变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行技术创新,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软技术,即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是对图书馆的技术服务系统进行更新,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效率.
4.5 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构成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随着服务运行机制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实现组织结构的创新.它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人员组织、服务组织、技术支持与管理机制等方面重新认识和调整业务流程,建立起相应的适合创新发展的业务部门和组织机构.鉴于这种状况,建立面向馆员素质与技能的全面提高和面向用户服务的具有创新学习环境和创新文化的创新组织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创新组织的建立,在高校图书馆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提倡创新、鼓励创新,通过创新文化改变馆员的观念和思想.
5 读者反馈及服务质量评价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它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图书馆界比较重视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收藏,习惯于把馆藏规模作为评价的标准,对图书馆服务及服务质量的评价比较薄弱.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重新认识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增强读者信息意识的敏锐度,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建立读者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对本校的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充分挖掘图书馆自身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有效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图书馆建设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更有力的支持,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构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薛礼.图书馆与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04).
〔2〕徐洪升.图书馆与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论坛,2003(05).
〔3〕陈桂珠.在图书馆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2).
〔4〕顾永时.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思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02).
〔5〕吴建中.图书馆发展呼唤科学发展观.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03).
〔6〕陈希.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04).
G250
A
1673-260X(2010)01-01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