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SWOT分析和启示
2010-08-15曹珺
曹 珺
(安徽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安徽 蚌埠 23304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SWOT分析和启示
曹 珺
(安徽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安徽 蚌埠 233041)
金融危机的背景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法规出台给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一个特殊的环境,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2009年德勤发布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2009)中的数据,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最后得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些启示和相应的建议.
内部控制;金融危机;上市公司;SWOT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今面临的两大环境分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基本规范的出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世界各国,同样给我国企业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各界人士和企业自身纷纷寻找原因和应对措施,大多数企业都从中认识到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在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实施机制”.[1]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作为分析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阐释它所面临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启示和感悟.
1 SWOT方法的阐释和运用
SWOT是一种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本文中引用并加以变化,是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作为主体,分析其现有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在本文中优势(S)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相比国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势;劣势(W)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有的缺陷,它会阻碍内部控制的发展;面临的潜在机会(O)和威胁(T)是指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外部作用.
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SWOT分析
为了了解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在更加严峻的形势下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的现状,以寻求利用内部控制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企业运营水平的途径,2009年6月份德勤事务所出具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的数据是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度年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该事务所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出的.[2]本文引用德勤出具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2009)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优势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很久,早在西周时期,上计制度萌芽;之后秦代的上计制度和御史制度、西汉时期时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宋朝时期的“官职分离”、“职差分离”等.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经济管理上没有内部控制的称谓,但不等于不存在内部控制,如生产控制、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控制.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的重要性,并且付之行动.一方面,我国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通过自身摸索得出经验,形成一套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国外优秀公司的控制经验,并与自己企业结合,创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理论,指导内部控制的实践发展.
2.2 劣势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相薄弱.主要表现:
2.2.1 企业缺乏信息沟通,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模糊区域,责任不明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按照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依赖于良好的信息沟通,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供的信息却无法达到及时、完整、真实的要求.
2.2.2 相关人才匮乏,基础设施欠缺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但从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人员的素质远未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一是管理者的素质,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技术,经营管理上存在着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二是员工的素质,现今存在高等教育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轨的问题,现实社会中财务、资本领域的发展远远超过相关教育范围,因此理论和实务的脱轨使得相关应用型人才匮乏.
2.2.3 对内部控制没有持续有效的监督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和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可以时刻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在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监督仍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3 机会
2.3.1 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外部刺激
(1)金融危机提高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根据德勤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大约82.35%的企业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组织了内部控制的梳理活动,虽然这是一种反应变革,对于某些公司来说甚至是危机变革,但是它加强了建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强还表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更关注风险和控制,被调查企业中100%的企业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防范风险,为正常运营提供合理保证.约35.29%的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风险和控制.
(2)金融危机促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金融危机不仅提高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并且企业也付之行动.约58.82%的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指定了专门的部门落实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约41.18%的企业明确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重点关注受影响较深的薄弱环节.约23.53%的企业将内控工作的重点从仅仅关注书面化的制度转变为确保落实,加强实施的监督,增加了内部控制检查的频率,约17.65%的企业落实了内部控制考核工作.由此说明,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并且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内控管理.
2.3.2 国家政策的出台引导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2008年6月28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并原预定在2009年7月1日执行,这一消息给上市公司以强制性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要求,各公司纷纷采取应对措施.这部法规的出台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构建内部控制要素,建立内部控制实施机制,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指引,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与国际接轨.为了抢在7月1日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许多企业加快了步伐.
2.3.3 相应管理软件的跟进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前,全球领先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案供应商—穆迪KMV公司宣布,其开发的Risk Analyst简体中文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用友也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入倒计之际,对外宣布,用友NC内控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暨用友NC5.5产品是中国国内第一套全面支持“中国版萨班斯”的企业管理软件.
2.4 威胁
2.4.1 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企业处于计划经济的调控模式下,企业在客观上没有经营自主权,企业领导习惯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对经营不善的企业盲目保护更助长了这一思想,种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
2.4.2 外部监督缺乏力度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监管结果不尽人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种监督分散,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横向的信息沟通,监督体系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社会监管乏力,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不力,使得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3]
2.4.3 金融危机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压力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导致部分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这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问题是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费用给企业短期内带来更大的负担.同时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成本较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增设专门的岗位、专业的人员,制定相应流程,聘请咨询公司设计等.
3 启示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优势很少,劣势却相对很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共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展最重要的在于企业自身的重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与现行体制法规协调统一.环境变化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要求内部控制随之发展,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未来将在坎坷中曲折前进.最后就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3.1 强化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多限制于其财务报表合规性、经营合法性层次,认为内部控制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对内部控制将会降低成本和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方面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实施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忽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3.2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配置相应的人力资源.对人才的配置主要是指职责、权限的分配,并加强每个职位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在配置资源时,龚杰等[4]指出通常根据“职责、权限、利益的等边三角形”进行配置,即能力略小于权限和职责,这样工作会更具有挑战性,被授权者总是感觉能力不足,使用权利会更为谨慎,对获得利益比较有满足感.
3.3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内部控制是为了企业克服不同阶段的风险而控制的,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能够应对风险的多变、复杂,而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国际化、全球化使得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不断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价内控效果,并向上级领导层直接报告,同时内审部门应发挥作用,充分和有效化解企业的风险.
〔1〕季潇慧.金融危机应对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于航空业的研究[J].科学决策,2009(05):56-65.
〔2〕德勤.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R].2009.
〔3〕管友桥.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成因透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04):43-44.
〔4〕龚杰,方世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与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F239.45
A
1673-260X(2010)01-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