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及几点思考
2010-08-15田美玲
田美玲
(邵阳市第十中学,湖南 邵阳 422000)
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及几点思考
田美玲
(邵阳市第十中学,湖南 邵阳 422000)
分析了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关键词:数学;探究性教学;特征;思考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就要相应做出变革.探究性教学就是在这种变革中走出的重要的一步.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对旧的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市十中数学教研组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探究性数学教学的教研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和明显的积极社会效应.实验教师观念更新快,教师素质提高幅度大,优质课竞赛成绩喜人,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我们的边实验,边学习,边推广的数学探究性教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这种教学活动的主要步骤)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探究性教学的第一步骤.我们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两个层次:其一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创设,这是高层次的.这是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度更大,更有价值.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不可能发现问题的.其二是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这是比较普通的常用方法.因为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去发现,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例如:在教学“经过三点的圆”时,教师这样设置问题情境:“有A.B.C三户人家,现在要在他们三户之间挖一口井,使得每一户人家到井里打水时所走的路程都一样远,此井应挖在何处?”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猜测.由于正在教圆这一部分,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井应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有的学生则去仔细阅读教材,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进入“愤悱”的探索状态.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要做到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2.提供思考空间,引导探究学习.探究性教学既关注问题的结果,更重视探索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显著特征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对于同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思考,要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发表不同见解的课堂氛围.比如对数学定理.公式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或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估计与猜测(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并用已经掌握的科学事实和数学知识去解释.推理或论证,从而得出新的数学规律或结论.例如在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探讨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及中位线DE,然后问中位线DE和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包括长度关系和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度量后就会得出DE=1/2BC且DE//BC,教师接着指出,“这仅仅是感性认识,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证明?希望同学们不要拘泥于课本,大胆寻求新的证明途径”.学生纷纷去尝试新的证明思路,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除书本上的证法外,另外探索出至少5种添辅助线的方法.这样,思维开放,课堂活跃,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3.注意实践探索,激发创造潜能.动手实践是探究性教学的灵魂.大部分探究性问题,均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动手中尝试,通过画图,测量,实验,操作,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制作模型等活动,不仅学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丰富了教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创造潜能,同时,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当学生完成某个或几个数学问题探究性学习后随之深入的是进行应用性探究学习.所以要进行适度的变式演练,这种变式演练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概念理解的多向变式;二是数学问题纵向延伸变式;三是数学问题横向发散变式;四是实际应用的多维变式.
4.交流学习收获,分享成功喜悦.独立探究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两者有效地互相补充,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既是探究性教学的每一个课题的小结性步骤,也应贯穿于探究性教学的始终.比如在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环节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数学问题”的发现等;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应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交流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疑问;在实践探索的环节中,应留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交流学习的发现与收获,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展示学习发现与感悟,分享成功的喜悦.毫无疑问,这一步骤是探究性学习的高潮,也是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发动机.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实际上,这种教学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少的困惑.以下是我们经常反复思考的几个问题:
1.探究性课堂教学如何把知识与情感统一起来.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需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很少考虑或没有考虑,而探究性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究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应考虑到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服从而是平等的参与,探究的过程不是老师叫学生“依样画葫芦”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共同选择探究的问题,共同提出探究的方法,共同得出探究的结论.然而,在这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如何成为一个统一体,切入点在哪里?我们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2.探究性教学如何让课堂加深设计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除遵循教材外,还要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加深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探究性教学,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很多的教学内容是不能设计成探究性教学的,应尊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成探究性教学,同一课题中哪一个过程用探究性教学比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选择,如何衔接,这是我们遇到的困惑之二.
3.在探索性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关系.探究性教学侧重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做数学”,但是,鉴于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其知识水平,探究能力以及教学任务等各不相同,这决定我们在探究性教学中,除了考虑探究因素外,还要设计讲授的部分,这对初中学生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必须在老师的答疑,点拨,指导下进行,通过老师的讲评,加深理解,促进探究,讲与探相结合,听与做相统一.有了讲授,可减少探究的盲目性,结论更加清晰;有了探究,增加了讲课的趣味性,结论更加可信.然而,探究与讲授,尺度如何把握,二者之间如何有机地融合,这是我们探索的问题之三.
不过,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思索,并且,我们相信,我们会一步比一步走得更踏实,因为我们充满信心.
G633.6
A
1673-260X(2010)05-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