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鉴赏能力

2010-08-15王小琼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辞格路德马丁

王小琼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鉴赏能力

王小琼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帮助学生树立修辞意识,培养学生修辞赏析和运用能力,是《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国内的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语法轻修辞的现象。本文从修辞与语言基本功之间的关系出发,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一文为例赏析各修辞手法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艺术效果,阐述通过修辞教学领略作品之美,阐明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赏析能力的重要性。

修辞;鉴赏;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1 引言

依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新大纲在有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明确将《英语修辞学》列在专业知识选修课一栏。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树立修辞意识,培养学生修辞赏析和运用能力,是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高级英语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选材体裁多样,文本来自英美名家作品,文学性明显增强,大量的修辞连同其它叙事方式被策略化地运用在文本之中。以杨立民主编的高级英语课程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为例,计12个单元,篇篇均有修辞手段的身影,一篇文章中少则三四种(如第二课“Two Kinds”),多则达十四种(如第六课“Love is a Falacy”)。培养学生的修辞鉴赏能力关系到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问题。

“高级英语”是低年级精读课的延伸。长期以来,英语专业低年级精读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解释生词、分析句法结构等语言点上,教师逐字逐句地精讲,然后通过对一部分人进行提问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所授内容。国内的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语法轻修辞的现象 (据笔者了解,国内高校开设有关修辞学选修课的寥寥无几)。国内有教育工作者曾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就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1-4册中的修辞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英文修辞知识比较贫乏”,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上述教材时没有学到相关的修辞知识,或者教师没有强调过这些内容。”[1]该调查虽然仅以国内分布在不同省份的两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一所为教育部直属一类本科,一所为省属二类本科),但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显而易见,无论是教师对修辞知识的传授意识,还是学生对修辞知识的学习意识,均比较淡薄,没有意识到英语修辞知识在“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从修辞与语言基本功之间的关系出发,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一文为例,赏析各修辞手法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艺术效果,阐述通过修辞教学领略作品之美,说明修辞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进而阐明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赏析能力的重要意义。

2 修辞与语言基本功

要明确修辞知识的学习在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不得不先谈谈修辞与语言基本功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规定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必须贯穿于四年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修辞知识的学习与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相冲突吗?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修辞。英语中的“修辞”一词,rhetoric,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解释为“art of using language impressively or persuasively,especially in public speaking”,本意指修辞是一种有效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特别是在公众演讲中,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修辞的本来意义来说,修辞是这样的一种言语活动:通过对语言素材的提炼,获得更具特色地描述世界的表达方式,并因而成为更恰当、更具交际价值的表达方式。”[2]修辞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有力,也就是说“修辞性话语比一般话语的含意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特别,蕴涵含意的方式方法更为多样,藏有超常的形式,有明显的特征,会引起[读者/听众]的注意。”[2]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修辞是特定文本中的言语行为,是语言的高层次运用。言语的属性决定了它与语言或语法之间构成了一种超越关系,而言语赖以超越语言或语法的正是修辞。语法主要保障语言的规范,保证话语能被理解、被接受,从而实现最基本的交际,而修辞则能美化辞藻,增强话语的可接受性,提高交际效果。[3](P6)组词成句离不开语法,而组句成篇却离不开修辞,“修辞性”是语言无法避免的。这就意味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仅掌握了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掌握有关的修辞规则。“学习修辞可提高根据语体和特定语境选择适当语言形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修辞可以使学习者能动地使用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潜能。”[3]也就是说,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使言语表达趋于完美,如何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如何适应语境的要求进行言语创新,都离不开修辞学的指导——研究使用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是修辞学的主要内容。此外,早在公元前4世纪,修辞学领域的研究就开始强调两点:“如果把修辞看作是思想活动,强调的是写作;如果把修辞看作是演说,强调的是演说的发表或表演。”[4]

因此,对英语修辞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知识的有效补充和巩固(众所周知,英语修辞的基本分类即在语音、词汇、句法三个层面上),而且会促使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言语修养,改善言语质量。在单调枯燥的语法词汇学习/教学中,加入修辞知识,无疑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英语修辞知识的学习应当作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掌握语法只是第一步,进一步掌握修辞规则才能具备较全面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和重视修辞知识的教学将有助于教学再上新台阶。”[3]

3 高级英语中的修辞教学——通过修辞教学,领略作品之美

修辞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当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高级英语课程文本中修辞现象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修辞美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领略英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辞格(比喻、平行、夸张等)”的研究是修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种辞格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使文章具有特殊的风格,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5》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继“I have a dream”之后的又一篇传世之作。在这篇演说中,为了表达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目的,马丁·路德·金借助绚丽多姿的修辞手法——平行(Parallelism)、对照(Antithesis)、隽语(Paradox)、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隐喻(Metaphor)、明喻(Simile)、典故(Allusion)等,丰富了语言的表现手段,使他的演说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给听众和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 排迭匀称的平行(Parallelism)

在演说中,马丁·路德·金多次运用了平行,例如,他在谈到爱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时说:

1. What is needed is a realization that power without love is reckless and abusive, and love without power is sentimental and anemic.(Para 8)

该句不仅句式匀称,而且,在系动词“be”之后,演说者使用了重音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形容词,表现出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演说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将爱和权力完全对立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马丁·路德·金在阐述他的非暴力主张的时候,连续使用三个短句,指出使用暴力手段并不能消灭暴力,只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暴力。

2. For through violence you may murder a murderer but you can't murder murder.Through violence you may murder a liar but you can't establish truth.Through violence you may murder a hater,but you can't murder hate.(Para 19)

马丁·路德·金在结束演说之际,再次采用了平行结构,连续使用11个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并有意进行首语重复 “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以及两个短句 “Let us be dissatisfied”,以恢弘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充满了巨大的感召力,将其演说推向了高潮:

3. 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 America will no longer have a high blood pressure of creeds and an anemia of deeds.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 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 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Let us be dissatisfied.… 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此外,在这篇演说中,马丁?路德?金不仅使用了以短语、句子为单位的平行结构,还使用了段落层面上的平行。 例如,在Para 19、20和21,马丁?路德?金分别使用“And so I say to you today that……”,“And I say to you,…….” 以及“I want to say……”作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使得文章段落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3.2 相映相衬的对照(Antithesis)

马丁·路德·金在阐明英语语言具有种族歧视性的时候,使用了意思完全相对的词语,despise(鄙视)和 adore(崇拜),sense of inferiority(自卑感)和 sense of superiority(优越感),具有强烈的对比感,鲜明地突出了要表达的意思,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4. Ossie Davis has suggested that maybe the English language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so that teachers will not be forced to teach the Negro child 60 ways to despise himself,and thereby perpetuate his false sense of inferiority, and the white child 134 ways to adore himself,and thereby perpetuate his false sense of superiority.(Para 4)

类似的还有the outer city of wealth and comfort(富裕舒适的外城区)vs.the inner city of poverty and(贫困绝望的内城区),dark yesterday(黑暗的昨天)vs.bright tomorrow(光明的明天),segregated schools(种族隔离学校)vs.integrated education(取消种族隔离的素质教育),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人格)vs. the color of their skin(肤色), buoyancy of hope (希望之巅)vs.fatigue of despair(绝望之谷)等,这些意思相反的结构相互映衬,揭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3.3 似非而是的隽语(Paradox)

表面上看来,Paradox所讲述的内容自相矛盾,实则包含真理,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在演说中,马丁·路德·金在重申他的非暴力主张的时候就使用了这一修辞手段:solutions that don't solve, answers that don't answer,explanations that don't explain,马丁·路德·金给了听众一个似乎违反常理的结论,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这就给了听众和读者思考、推理的空间,这个略去的推理,正是这种修辞意义所在。

5. Without recognizing this we will end up with solutions that don't solve,answers that don't answer and explanations that don't explain.(Para 18)

3.4 生动形象的明喻(Simile)

明喻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使得文章显得形象生动。演说中,马丁·路德·金将黑人同胞的暴力运动所获得的胜利成果 (antipoverty money and water sprinklers)比作是locking people up in prison while improving food in the prison,指出黑人暴力运动所取得的胜利微不足道,表面上看似解决了一些问题——“伙食得到了改善”,但是黑人的根本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变—“仍被关在监狱中”。马丁·路德·金通过这一形象比喻,想让他的同胞明白暴力革命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6. It is something like improving the food in the prison while the people remain securely incarcerated behind bars.(Para 17)

3.5 含而不露的隐喻(Metaphor)

在演说中,马丁·路德·金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如high blood pressure of creeds(信念上的高血压症),anemia of deeds(行动上的贫血症),the scale of dollars(金钱的天平), The battering ram of the forces of justice(正义的攻城锤),the Tragic walls(悲剧的墙),The junk heaps of history(历史的垃圾堆),low-hovering clouds of despair (绝望的阴云密布),gigantic mountains of evil (邪恶的巨岭)等等,用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来描写抽象的事物和概念,不仅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更生动深刻地说明事理,给听众和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6 结构精巧的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移就是指“把本应该用来描述甲事物性质状态的定语移来形容乙事物,而乙事物却根本不具备这种性质或功能”。[5]如:

7. Let us be dissatisfied until the tragic walls that separate the outer city of wealth and comfort and the inner city of poverty and despair shall be crushed by the battering ram of the forces of justice.(Para 25)

很显然,墙(walls)不可能是“tragic(悲惨的,可悲的)”,“悲惨的,可悲的”只是这堵“墙”带来的“separation(分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移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从逻辑上来分析,是不合情理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联想,有出人意外,引人入胜之妙”。[5]

3.7 含蓄典雅的典故(Allusion)

典故,有的修辞书又称之为“引喻”或“暗指、暗引”,“指人们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出自神话、传说、寓言、文学作品名著带有典故性的词语……。”[5]马丁·路德·金本人就有“金牧师”之称,所以在他的演说中多处出现圣经典故,不足为奇。在Para 23,金牧师引用了耶稣话“Nicodemus,you must be born again.” Nicodemus是什么人?作者借助这个典故想传递什么信息呢?

《新约·约翰福音》第3章“Nicodemus Visits Jesus”告诉人们:法利赛人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有一天,他向耶稣讨教需要做什么才能获得拯救耶稣回答说:Very truly,I tell you,no one can see the kingdom of God without being born from above(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能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6]金牧师借用黑人同胞耳熟能详的“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重生”的故事,使他的同胞能在思想上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The United States needs a fundamental change.[7]无需华丽的辞藻,也无需反复的长句,在演说中,金牧师引用听众熟知的典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融为一体,不仅表达简洁凝练,而且使演说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在“Where Do We Go From Here”这篇演说中,马丁·路德·金借助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寓残酷现实的揭露于美好未来的期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这篇演说文采斐然,值得仔细品读。在教学中若能对这篇演说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探析,则不仅能帮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精练、准确和形象生动,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演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修辞素养水平,使他们能更深刻地领悟英语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仍从传统的语法、词汇、句型的角度去分析这篇演说词,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在辞格的学习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少修辞格同时具备不可忽视的认知功能和语义功能,如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这早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8]《修辞学与文学阅读》一书也强调,“辞格之所以重要,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与人类思考运作有关。现代学者发现不仅社会科学理论模式的建立依赖比喻与借代的方式,自然科学的理论模式基本上也是一种比喻、隐喻。而人类的思考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比喻性的,语言的表意方法,概念的形成都与比喻的运作机制相似。”[9]

4 结语

修辞活动是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出发的,具有美学功能;而且,修辞学是以存在于各种语体之中的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所以,“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正是修辞现象的普遍存在:一切语言的运用总是为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必定要适应具体的题旨情境。”[10]对于高级英语课程文本中的各种修辞格,不应只作简单的辨认,而应进行分类探析、讲评和赏析,引导学生去发现、领略修辞之美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欣赏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今后的翻译、写作中运用各种修辞格的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修辞学教学是一个急需开拓的领域,因为辞格教学的内容不仅局限在锤词炼句和辞格创设上,它还涉及更为广泛的领域,可以从语境、语体、文风、话语修辞、信息修辞、言语修辞等各方面探讨言语规律。[11]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唤起广大英语专业教师适时建立教学上的修辞意识,并积极关注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修辞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1]邓欣.论修辞在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定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6,(3).

[2]徐盛桓.修辞研究的认知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2).

[3]李志玲.修辞对语法的超越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

[4]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变革[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6).

[5]李树德,冯奇.英语修辞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圣经(和合本)[M].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1989年.

[7]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教师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8]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吴红芳.高级英语教学与修辞学[J].皖西学院学报,2005,(1).

[11]魏贵娟.高级英语的辞格教学探究[J].衡水师专学报,2004,(4).

DEVELOPING ENGLISH MAJORS’ABILITY TO APPRECIATE RHETORIC IN ADVANCED ENGLISH LEARNING

WANG Xiao-qi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efe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hetoric and basic language skills,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English Majors’ability to appreciate rhetoric in Advanced English learning so as to help upgrad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by means of probing into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each rhetorical device employ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examples in Martin Luther King’s famous speech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rhetoric; appreciation; proficiency

G642

A

1672-2868(2010)02-0146-05

2009-10-15

王小琼(1970-),女,安徽庐江人。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美国文学。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辞格路德马丁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神笔马丁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维马丁的诗
马丁·路德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