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学理论探析

2010-08-15邹昭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人学人民出版社恩格斯

邹昭一

(巢湖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安徽 巢湖 238000)

马克思人学理论探析

邹昭一

(巢湖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安徽 巢湖 238000)

本文对马克思人学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论述加以分析,旨在为今天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我国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开辟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

马克思人学;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学说中,人学理论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人学理论站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独到而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理论体系。认真研究和思考马克思人学理论,从人的本质需要和全面发展层面上来践行科学发展观,会为我国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哲学“从天国到人间”的逻辑的同时,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所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1]马克思这里定义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

可见,马克思是把人放在一定的具体环境和社会关系下,对传统的人学理论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发展等方面,对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自己的内涵丰富的人学理论。

1 马克思人学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两个重要命题,分别是在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是在批判黑格尔把抽象的精神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实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成果”。[2]所以“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2]但是“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2]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外化产生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的矛盾运动又最终返回到绝对精神;这是个封闭的循环运动,运动的动力就是人的劳动,在精神领域中的活动。这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2]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3]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它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作用于对象世界,使对象世界符合人的需要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所以,黑格尔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把劳动仅仅归结为精神的活动。

与黑格尔不同,另一位哲人费尔巴哈则把“类本质”定义为人的本质。但他的“类本质”仅仅是指人的自然本质,即他把人的自然属性归结为人的本质,认为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就是人的本质。所以,费尔巴哈最终把人的本质定义为男女之间的情爱、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动物式的情欲。这就没能从根本上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反而将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因此,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类本质,而人的类本质就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4]可见,马克思的“类本质”是指“自由的劳动实践、有意识的活动”,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改造对象世界,而动物却不能。这就从根本上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学理论加以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人的“类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劳动。之后,马克思又深入研究了人的社会关系。用人的社会存在来代替人的类存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这就是说,对人的本质的确定不能以某种抽象的原则而应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去进行。社会关系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现实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孤立、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总体,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形成了人的本质。而且,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这就导致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以及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6]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必然是历史的、发展的,“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

2 马克思人学对“人的价值”的探析

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展开与充实。人的价值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人的价值问题加以研究,把人的价值的实现纳入到社会历史进程中来把握。他认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7]在马克思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8]他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世界之本,“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9]没有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人,反之,没有人也就没有实践活动,也就不会生成现实世界。是人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世界历史,所以,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人的劳动实践上,人类的价值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价值的突出体现是人在对象化劳动中的创造性。马克思在肯定人的创造性劳动价值时指出:“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创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10]人在对象化活动中,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伴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升华。马克思正是看到了人的价值中物化的知识力量的强大驱动作用,才充分肯定了人的劳动的全面性和人的价值的全面性。

3 马克思人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构想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创造了人,人的劳动实践又创造了世界,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劳动实践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思考,也就是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史,这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都有论述,这意味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是哲学意义或人的全面发展意义上的。以后马克思着重对共产主义做了经济分析,并经常把它看作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但作为哲学意义或人的全面发展意义上的共产主义仍然被马克思保留和坚持着。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说:“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1]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划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大阶段,认为共产主义的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2]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对今天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告诉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首先要根据人的本质属性来规范和引导发展、实现发展,不断发挥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积极地推进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关系的调整、丰富和变革,加强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联系和交往;其次,要依靠人的本质力量来推动发展、实现发展,人创造了历史,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只有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这一伟大事业,因此,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和终极追求,实现发展,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又都是为了人民,这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韩庆祥.哲学的现代形态—人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ANALYSIS ON THE THEORY OF MARXIST HVMANIST

ZHOU Zhao-yi
(Party School of Chaoh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Chaohu Anhui 238000)

This thesis analysis about Marxist humanistic theory of humanististic basis、 humanististic virture、 humanistic overall development,for giving a scientific theoric guidance to do “taking people as the basis” of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F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politics、culture、society to carry out a more wide road in the future.

Marxist humanistic theory;humanistic basis;humanistic virture;humanistic overall development

A81

A

1672-2868(2010)02-0006-03

2009-12-16

邹昭一(197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巢湖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澍 斌

猜你喜欢

人学人民出版社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北人学没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