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世纪末中国新左派思潮的“新”与“左”

2010-08-15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政治

李 国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21世纪文论

上世纪末中国新左派思潮的“新”与“左”

李 国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上世纪末,面对体制转换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在中国应采取何种政治选择与发展目标以及一系列重要国际与国内问题上,中国思想界形成自由派、新保守主义与新左派三种不同的价值与思想倾向。本文仅就新左派的“新”与“左”做一个历时与共时的全面分析。从线性发展来看“新”在它与老左派的差异,对保守立场的激烈叛道以及左倾方法的调整。从横剖面上来看,“左”在:一是区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与劣,二是对社会弊端及其问题上的看法与争议,三是对以往定论、既有成就及未来展望的看法。

新左派;“新”;“左”;上世纪末

从80年代到世纪之交的二十年里,伴随着中国体制转换的日益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渐次推进,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价值观念低下、道德体系衰退、权钱交易与腐败等社会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这些问题引起当时知识界的普遍关注,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看来,中国应采取何种政治选择与发展目标以及一系列重要国际与国内问题上,逐渐形成自由派、新保守主义与新左派三种不同的价值与思想倾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新左派思潮日趋活跃,并对自由主义思潮展示出强烈的争斗锋芒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学术活动。因此对新左派的关照,是理解90年代思想界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便涉及到了新左派的“新”和“左”的内容。

一 中国新左派据源考究

对中国新左派据源考究,离不开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语境的大转型以及相应的知识界分裂和整合。70年代末,伴随文革的结束,中国冷冻的意识形态层面轰然解冻,同时,新上任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及时制订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这给禁锢的社会环境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打开了社会各领域的局面。在经济上,商品经济的潮流涌动带动了人的金钱意识和消费观念,利益不仅左右了人的思想,更成为人在社会的定位标准。这反映到文化界、文学界必然出现了对人性、异化、生存等问题的深思,形成了“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潮流。人们在解放思想的呼声下,很自然地要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回忆和反思:中国人为什么形成单一的价值信仰体系?为什么这些失去人性的斗争会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再发生?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全国范围内的悲剧发生?从指导思想上看,既然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是否要用实践来检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确保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过去对人道主义的多次批判是正确的吗?“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是修正主义口号吗?只讲阶级性和共性,不讲人性和个性,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吗?这种种的针对以前老“左”的质疑让我们的时代产生了一个“信仰危机”。而这些质疑声音传到思想界,便逐渐撕裂了以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坚固堡垒。尤其到80年代初期伴随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而产生的围绕“精神污染”所展开的讨论以及80年代中期的“反自由化”,明确表明思想界中那种一体化式的观念形态的已经出现了道道裂痕。因此,这就导致了当时知识界壁垒新旧分明——一方是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话语为指南的所谓的“老左派”知识界;另一方则是以自由民主主义为诉求的所谓的“启蒙”知识界。这两者在当时争锋不断,攻讦不休,他们针对国家体制的合理化与经济的效益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理认同,这促使了新时期初期的文化论争趋于二元对立的格局。论争中流露出的现实关怀、体制思考和人文激情很大程度上成为此后启蒙知识界内部三次分裂的历史谱系和在场“演习”。在1989-1992年这四年的历史中,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上的其它国家都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中国是1989年的“六四”风波,使得中国的思想界趋于一种噤声的状态中。然后是苏联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陆续解体。1989年6月4日,也是波兰政党大选之日,这个大选把波兰的统一工人党政权选下了台,这成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改变政治颜色的第一个国家。可以说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短短几年内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的世界格局将会怎样?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并在1992年“南巡”考察,强调了“步子再大一些”,“胆子再大一点”,中国重新开始了“市场经济改革”。开始走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这一连串事件,在整个中国当代历史上划出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同样,这些政治上的变故也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上划出了一条非常清楚的界限。可以说,80年代末以北派吴稼祥、张炳九为主,南派萧功秦为主的两大知识分子集团在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一场以“新权威主义”为论题的争论以及90年代中期伴随中国经济复苏而出现的以扩大国际政治权力为核心的中国民族主义崛起等各种现象表征,一方面说明了国家政治体制对启蒙知识话语的同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国际大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形成的谱系话语对于中国本土问题的关注也决非偶然。这样,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分野不可避免地投射到意识形态领域,使得体制、民生、自由、民主等成为各方面密切关注的紧迫问题。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发了启蒙知识界的第三次分裂——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冲突和对决。这样,新左派便也在论争的环境中得到了由“地下”转到“地上”的身份认可与舆论关注。

二 中国新左派之“新”

从对新左派的文献的理解上可见,新左派之所以谓“新”左派,自然是有满足这一称号“新”的理由:

首先,这种“新”在它与老左派的差异。老左派在中国有一定的历史。20-30年代的左翼思想更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迅速占领中国的思想阵地,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鲜明旗帜。到40年代的延安时期,这种上下一体,不容它声的政治约束和言论控制席卷全国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由于反右、反右倾几次政治运动的影响,给人造成这样一种认识:左总比右好,左派就是革命派,于是有些人采取了宁左勿右的策略,用革命词句装潢门面,面对各种政治运动积极上阵,尽显左派本色,对待不同意见者打棍子、扣帽子、无限上纲。文化大革命更是将这种极左思潮发展到了极至,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打倒一切,毁坏一切,使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可以说,老左派注重的是政治层面,关注的是意识形态的强效性和紧张感。关注于国家权力直接结合的激进左派的暴力祟拜、斯大林主义、僵硬的计划经济与集仅政治体制。而新左派更多地关注于中国的市场经济领域以及在现有政治体制下的民主、公平等社会矛盾。

其次,对保守立场的激烈叛道。在90年代初出现了新左派之“新”是相对于当时保守派官员如邓力群、胡乔木而言。其实,这种叛道在80年代新左派与自由主义尚未分化的启蒙知识话语阵营中就已经出现。一般而言,80年代有着以邓小平为首的政治中心,以知识分子与学生为主体的自由派,以及以意识形态官僚为主体的保守派这三者互动的关系存在。对于保守派的政治倾向,虽然邓小平未必完全赞成,但为了制衡自由派政治势力,在一定程度内容忍保守派的言论与活动。在以邓小平为首的政治中心看来,自由派在思想以及言论上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动员能力,这反映到政治层面上便具有了相对应的异己性与排它性,影响了当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当自由派的言行超越了政治层面的容忍限度时,以邓小平为主的政治权力中心就会与保守派结成暂时的政治同盟,借以压制自由派的过激言论与行为。80年代的“反精神污染”以及“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都是如此。反之亦然,保守派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弊端而形成的僵硬教条主义立场与当时的政治中心强调的经济发展路线相抵,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改革开放进程。显然,保守派的种种言论和行为帮助了党内开明领导人摆脱了受指责的困境,而这种情况在1987年后赵紫阳担任总书记表现的特别明显。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呈现出来的强势发展态势,在自由主义阵营中分化出来新的知识分子聚集体即新左派,代表人物有大陆的有汪晖、韩毓海、旷新年、韩德强等,大陆以外有甘阳、崔之元、王绍光等。这些新左派们的身份多是学院派和“杂志人”。他们出版专著,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以激烈的言论批判保守派们在改革开放上的畏缩不前,借以展示他们与保守派立场的叛道精神。

再次,“新”在左倾方法的调整。按照徐友渔的说法,新左派的思想理论资源完全来自当代西方新左派,如萨米尔·阿明、沃伦斯坦、贡德·弗兰克等人,并和他们有一定程度上的联合行动。它从转型社会中呈现出的诸种矛盾弊端入手,以西方新左派理论为依托,溯本清源寻求解决中国当下的尖锐矛盾的途径与方法。他们同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姿态一样,从对自由主义主流思想的非难开始,批判甚至否定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所附生的资产非公有化、市场自由机制、以及有失公平的法治体系等内容。同时他们主要是由学院派知识分子组成,只能以一种单纯的理论辨析和思想交锋的姿态出现,通过著书、发文实现自己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报国热情。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又同时受到本土左倾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理论体现着土洋结合的双层特性。可以说,一方面它以伸张人民主权与普遍民主的姿态,以同情弱者的姿态出现;另一方面,它以批判主流的方式立论,反对资本主义的政经权力垄断及文化霸权的姿态出现。

三 中国新左派之“左”

新左派之“左”也是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一大内容,这主要体现在与自由主义论争的焦点问题上,新左派之“左”具体可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与劣。崔之元将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简单地定义为“少数经济政治精英操纵社会资源的制度,而‘社会主义’则指劳动人民的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体现出来的是政治权力与财产资源由少数人占有的私有特征;这与社会主义的追求的公正性、公平性相比,应该得到激烈的抨击。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极其经济体制与自由主义密切结合后,与社会主义全面民主形势下生成的人民代表、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村民自治等形式的“制度创新”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当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结合后,社会产生了很多不令人如意的层面,而社会主义则开拓性地实现了全面民主的新局面。

其次,对社会弊端及其问题上的看法与争议。这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分工不均、全球化等尖锐问题上。在新左派们看来,1992年的南巡后,国家的控制能力削弱了,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处于相对自由的态势下,失却了相应的规范性,同时全球化的资本扩张,也在中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带来了转型时期的中国诸种问题。如1993年,新左派阵营中的王绍光和胡鞍钢两人发表了《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坚决主张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主导市场改革,并形成相应的保障体系解决贫富问题和公平问题。但大多数自由主义者不认为中国政府真像王、胡说的那么软弱,还是坚持无论如何政府都该在经济中放手,以解放市场,要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同步进行。

再次,对以往定论、既有成就及未来展望的看法。在新左派们看来,以往的定论式历史事件是被历史歪曲了,他们肯定毛泽东的左倾做法,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等,号称要“继承社会主义遗产”。如崔之元认为人民公社为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还鼓吹“大寨经验”,甚至公然倡导“文革七、八年再来一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主,实现公平。这些内容在自由主义那里则成了全部否定的对象,成为阻碍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绊脚石。对待既有成就,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加以否定,这种否定的理由就是这些成就的“不完美”,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甚至创新。如汪晖对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否定、对九十年代各种思想主张“一网打尽”式的全面指责。在展望未来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上,在新左派看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危险是重新变成殖民地。一些诸如“与国际惯例接轨”、“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都是殖民话语在中国深入人心,中国如果在人权、市场经济、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丧失自己的标准,就会沦为西方经济强权与文化霸权下以现代化为旗帜的新式殖民地。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并不是在上世纪末就结束了,反而一直持续到新世纪乃至未来的年代里。如2004年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论争就成为媒体的关注的热点。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融教授郎咸平公开指出海尔、TCL和格林柯尔三家公司的数据,展示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一些新左派很快给领导层写信,呼吁调查郎咸平所指控的问题,最终中国证监会发现确有违规行为。随后的“郎顾之争”使得新左派学者介入了物权法等法律制订工作的大讨论,这使得新左派知识分子与经济学家冲破了“官学商一体化”的强大堡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资产继续大量流失,有效的遏制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化与私有化倾向。而与之相关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厉以宁、张维迎等人的反应成了自由派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面对国有资产,应该加大产权改革的力度,政府不应该担心承担责任而放慢改革的速度,所以说,在他们看来,国企改革就要强调的是时间价值。当然,我们不能指责他们谁对谁错,毕竟转型的中国社会所走的路需要实践来检验。

[1]公羊.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3]徐友渔.自由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他[J].天涯,1997,(4).

[4]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5]崔之元.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J].二十一世纪,1994,(8).

[6]李洪林.中国思想运动史(1949─1989)[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

[7]萧功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中的自由派与保守派[J].当代中国研究,2003,(2).

The“New”and“Left” of the New Leftism Tren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LIGuo
(School of Literatur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g 300071,China)

Faced with the drawbacks resulting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systems and the society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there formed three different values and thought trends of liberalism,neo-conservatism and leftism with regard to China’s political choices and developmental objectives aswell as a series of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ssues.This articlemakes an overall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analysis of the “new” and“left”of the new leftism,exploring its differences from the old left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near development,its intense revolting against conservative standpoint and its adjustment of leftistmethods.From horizontal perspective,the leftism lie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its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its viewpoints and controversies over social drawbacks and other problems,and its opinions on the accepted conclusions,the existentachievements and the future outlook.

new leftism;“new”;“left”;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I206.09

A

1674-3652(2010)06-0008-04

2010-05-04

李 国(1981- ),男,山东日照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爱 平]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政治攀附”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经济发展须警惕新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