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

2010-08-15沈殿忠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民生统一

沈殿忠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031)

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

沈殿忠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031)

低碳社会是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深刻联系的社会,它的建设过程是改善民生的过程。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源,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也是其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起点;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本,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主体与客体(对象)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主客体统一的本质属性;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重,它不仅是低碳社会整体和要素(部分)的重点,也是其整体与部分统一的重心;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路,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理论探索和实践运行的基本线索,也是其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途径;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归宿,它不仅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也是其目的和手段统一的根本模式。

低碳社会;改善民生;低碳经济

“低碳”概念正在风行,但它决不会是风行一时的概念。因为低碳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这种潮流是引领发展格局和世界走势的潮流,这种时尚是反映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时尚。在这个潮流中,我们看到了低碳社会其实是一种低碳经济型的社会;在这种时尚前,我们明白了低碳社会又是一种让低碳生活成为公众准则的社会。可见,低碳社会是一个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社会,也是一个同民生问题和民生工程有深刻联系的社会。[1]简言之,低碳社会的建设过程,应该是也必将是一个改善民生的过程。

一、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源

1.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的逻辑起点

低碳社会概念的起源具有多样性,但是其中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源头是民生问题,是公众对改善民生的企求催化了低碳社会概念的产生,是人民对改善民生的期望助推了低碳社会范畴的形成。在改善民生中蕴含了低碳社会的“种子”,这个种子确有多种基因,但是最有潜力的基因是低碳社会的要求;在低碳社会中培育了改善民生的“细胞”,这个细胞也有多种构造,但是最有活力的构造是改善民生的布局。因此,低碳社会概念的展开,不能偏离改善民生的导向;低碳社会范畴的深化,也不能脱离改善民生的制约。

2.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的历史起点

低碳社会问题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如果从2008年日本政府制定“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算起,迄今才仅仅几年时间。[2]但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时间并不短,如果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保运动的发生或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提出算起,迄今已有几十年时间了。虽然还可以做更远的追溯,但是,低碳社会作为一种现代理念和时代意识,它的历史起点同民生息息相关。否则,仅仅从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角度,还不致于使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乃至节能减排的口号那样迅猛地变成行动。恰恰是由于“高碳”的后果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活,损害了人们的健康等切身利益,才使“绿色”那样快速地成为一种强音,才使“低碳”那样迅猛地成为一种共识,并且在今天已成为或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共识。没有这种共识,人们就不会走向哥本哈根,甚至当人们带着种种分歧离开哥本哈根时,低碳仍然是人们的共识。

3.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起点

同低碳经济的要求一样,低碳社会也是一种包含着低能量、低消耗、低支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社会层面运行的,更多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互动来实现的。在上述“三低”行为中,形成的是“三高”的结果,即低碳社会的发展将给人们带来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的收获,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等民生指标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低碳社会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有成效的发展,应该是民生的发展,它不仅使民生得到一般意义上的改善,而且使民生的改善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这种进步和升华中,低碳社会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可以展示更为丰富和有益的内涵。

二、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本

1.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的主体之本

低碳社会的主体是公众,改善民生是他们的共同愿望,也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从而使改善民生成为低碳社会的主体之本。这个本是本质之本,只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着眼,才能看清低碳社会的本质;只有从改善民生的方位切入,才能把握低碳社会的本质。本质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只要盯住了改善民生的要求,就可以领会低碳社会的本质要求;只要抓住了改善民生的要义,就可以理解低碳社会的本质要义。因此,低碳社会的本质是存在的,这个本质特别突出地(当然不是唯一的)存在于改善民生之中,在改善民生中也能特别显著地反映低碳社会的本质属性。

2.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的客体(对象)之本

现在人们热衷于讨论的一些问题的确很重要,如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生活和低碳生活空间等,都是低碳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对象,也是低碳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3]它们无不同民生问题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密切到缺一不可、不可分离的程度。当然,这种密切程度也是有差异的,但是其中的很多对象都是民生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因此,民生问题确实成了低碳社会对象(客体)的一种本质规定,偏离民生问题是难以准确把握低碳社会对象本质特征的。

3.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主体与客体统一之本

在低碳社会的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统一的载体具有多样性,但是民生问题是基本载体之一,而且是不可或缺、不可弱化的载体。当然,低碳活动很多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统一的,但是,生产过程中的低碳经济活动很多也同民生有着直接关系。低碳社会的活动则在更大程度上是同人们的消费行为联系着,是同民生问题联系着,而且大都是改善民生的行动。正是这种行动使人们形成了低碳消费的理念,从而丰富了对于低碳社会的认识。[4]因此,改善民生在低碳社会主客体统一中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三、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重

1.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整体的重点

在低碳社会的大量要素或问题中,一些基本的要素如低碳教育、低碳科技、低碳文化、低碳旅游、低碳医疗等,都凸显和倾向民生问题。由这些基本要素组合成的低碳社会在整体上不仅有重点,而且这个重点非常明确地体现为民生,从而使民生成为低碳社会整体的重中之重。离开了民生,这种重要性就要失重了。因此,推进低碳社会建设,也应像党的十七大精神所要求的那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要素(部分、局部)的重点

人们现在倡导较多的低碳金融和低碳交通等具体工作,尽管它们的专业性极不相同,但在改善民生问题上都有一致性和共同点,有共同取向和共同趋势,这就是民生。不论各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对于改善民生都有一种协同、扶持、支撑、配合、赞助的态度和作为。由此可见,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中各项具体工作共同的重点。如果说每个具体问题的重点还有所区别的话,那么在对改善民生的支持上则没有区别,从而使改善民生成为各项具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3.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整体与局部(要素)统一的重心

低碳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大局,无论各项具体工作如何重要,在摆布和举措上都要服从大局,使低碳社会建设实现整体与部分(要素)的有机统一。现在看,实现这种统一最好的桥梁、最好的平台就是民生问题,就是改善民生的事业。改善民生的方针既体现了全局的要求,也体现了局部的取向。在这个平台上,低碳社会建设工作全局的权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在这个平台上,低碳社会建设工作局部的权益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维护。这种支持和维护的着眼点,都聚焦于改善民生的舞台上,从而形成一台极有意义的重头戏。[5]

四、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路

1.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理论探讨的基本线索

在这里借用人们都熟知的一句名言,即没有低碳社会的理论,就不会有低碳社会的运动。低碳社会的理论研究具有超前性、先导性和引领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低碳社会的实际运动、实际工作、实际议程相比,低碳社会的理论研究也是千头万绪,但在民生问题上应有一种共识,即对任何一种具体问题的探讨,都不能忽略民生问题。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可以把各种研究线索联系和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改善民生的基本线索。[6]这种选择的合理性在于,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理论探讨中最有影响力的问题,也是最有贯穿力的问题,它可以贯穿低碳社会理论发展的始终。

2.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实践运作的基本线索

我们也可以借用一句名言来说,即低碳社会建设的一步行动胜于一打纲领。虽然不能说低碳社会的理论是灰色的,但却可以说低碳社会的实践是长青的。在这条长青路上,其实践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民生问题具有永不衰竭的活力。正是民生问题的活力,特别是改善民生行动的强大生命力,使低碳社会的实践成为一种永葆青春的过程,成为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改善民生不再重要了,不能说民生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了。对民生的任何一种低估和轻视都将犯战略性的错误。为了使我们的战略选择不发生偏失,应该不断强化民生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使改善民生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和必须之路。

3.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路径

低碳社会是以“低”为标识的,但它不是一个低等社会,而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是一个生产和生活的质量、水平、效益都更高一层次的社会。这个“高”不是自发形成的,不是在空洞的理论中形成的,也不是在盲目的实践中形成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探索中形成的,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开拓中形成的,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形成的。[7]如果说人是往高处走的,那么人们走向低碳社会高地的路径,就是理论与实践统一之路。离开这种统一,难以更好更快地走向低碳社会的高地,更谈不上登到低碳社会的高峰。为建设一个具有更高目标和更高标准的低碳社会,就要注重实现低碳社会理论与低碳社会实践的统一。

五、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归宿

1.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低碳社会建设中,我们要开展和进行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行动、乃至运动,在各种“动”的变化中有一个不变的问题,这就是目的。尽管确定目的有一个反复的选择过程,但最后选择的目的应是一个不悔的追求。对于低碳社会而言,这个最终目的和不悔的追求就是民生,是对民生进行永不止息的改善。虽然,在低碳社会发展中,我们有各种具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但最终目标和根本目标应落实在改善民生上,这是整个低碳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归宿。不论低碳社会的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不论这个建设走到哪个阶段,改善民生都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永久路标。

2.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根本手段

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终极目标,但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有一句口号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把社会发展纳入到低碳的轨道上来,就要从改善民生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如要尽量坐公交车,尽量乘火车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用公园慢跑替代电动跑步机的锻炼,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换节能灯,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午餐休息时或下班后要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等等。这些事虽然琐碎、细小,但它的意义却严肃、重大。这一切不仅仅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进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这些“低碳小事”正在成就一个新的社会,正在创造一个大的时代,这就是构建低碳社会的时代。[8]所以,改善民生不仅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手段,正是改善民生才能够从根本上造就我们所梦想和追求的低碳社会。

3.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建设目的与手段统一的根本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我们正在发现一个个低碳样板、低碳典型、低碳案例。在这些具体事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低碳社会的现实依据,也看到了低碳社会的未来前景。[9]在低碳社会从现实走向未来时可能会有很多模式,或者说不必苛求一个模式,这里同样适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法则。但是,有一个模式更为普遍、更有代表性和更具先进性,这就是改善民生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几代人追求的理想可以得到实现,它就是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更好的境界。在这个更好的家园中有“净化”的空间、“绿化”的环境、“低碳化”的生态,也就是我们党和国家这些年大力倡导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里的“友好”和“节约”可以说是“低碳社会”的主要标识。按照这样的准则和规范去改善民生,也就使低碳社会的发展选择了最佳、最优的模式,而且是一种根本性的模式。

[1]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9-11-24(2).

[2]田庆立.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12).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4]赵行姝.农村社会转型与低碳排放路径[J].环境经济,2005,(2).

[5]杨忠培.关于我国构建低碳社会的几点思考[N].中国电力报,2010-01-11(4).

[6]丛萍,王玉玺.迈向低碳社会的脚步[J].绿色中国,2008,(4).

[7]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9,(6).

[8]优保兴.创建低碳社会,提升国家竞争力[J].城市发展研究,2008,(2).

[9]姜克隽.低碳社会引导我们的未来[N].科学时报,2008-12-15(3).

[责任编辑:董金荣]

C911

A

1008-8466(2010)03-0007-04

2010-03-25

沈殿忠(1950—),男,吉林农安人,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民生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