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人笑的自我意识及文化根源
2010-08-15张梅
张 梅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解读日本人笑的自我意识及文化根源
张 梅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在日本人的对人关系中「笑顔」(笑容)是一个重要要素,但日本人的笑容很多是习惯性的礼节表示,有时来的快,收的也快。晚会或酒席间日本人也大笑,而那是一种借酒助兴的空泛的笑。现实生活中的日本人却少有开怀大笑,日本人的笑带有特有的自我意识。本文试从不同层面考察日本人的笑意识及其文化根源,以加深日中交流和理解。
日本式微笑;克己的笑;笑的文化理解
又到了被称为“師走(腊月)”的月份。日本NHK电视台播放着人们围坐在神社,手捧稻谷、树枝放声大笑,以感谢和祈祷神的保佑,希望明年有个好收成的地方新闻。镜头里人们的表情更多的是僵硬和勉强,没有开怀大笑的那种自然和畅快感,而且笑声一概是「ハツ、ハツ、ハツ」(哈哈哈)、「ハツ、ハツ、ハツ」(哈哈哈)三声一组成固定模式。生活中日本人的笑也是这样吗?
笑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婴儿到六个月后,只要不是睡眠不足,没有饥饿感和身体不适的话,见人就会呀呀学语和格格发笑。也就是说在自我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状况下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常常看到西方人捧腹大笑,也会看到中国人擦着眼泪笑得前仰后合。日本人也大笑,儿孙满堂一家团聚时,孩子的可爱话语或行为会引起哄堂大笑;围在一起的几个女孩子也会时时发出哈哈大笑;看相声或有趣的电视节目时日本人也会大笑,甚至有时到剧场一坐下来就张着嘴准备好了笑。可生活中发自内心的无拘无束的开怀大笑却不多见。
一、笑的几种文字表现形式
深作光貞把日本人的笑归结为以下五种。[1](P13-51)认为最常见的有「ハツ、ハツ、ハツ」的形式。这是一种愉快,开心的笑。一般正常为三节拍,如拖到四节拍则会稍感过长,更长的话就会给人以傲慢感。通常的情况下在第三拍的时候人就会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并尽量穿插一些话语。从发音上来看这种“哈哈哈”的笑尽管充满了明快感,但不适合以谦卑内敛为美德的女性。
第二种是在电影或漫画或小说中反面人物出场时常常带有的「ヒツ、ヒツ、ヒツ」的阴险的笑。也基本上以三拍为准,声音低沉。
第三种是暗自或独自发出的一种得意的笑。或得到某种满足时发出的「フツ、フツ、フツ」的形式,这种也被认为是比较含蓄、高雅正派的笑。
第四种是「ヘツ、へツ、へツ」的笑,也被认为是一种阴险的或带有某种不可告人目的的笑,是低品味的一种。
第五种是「ホツ、ホツ、ホツ」略带抑制但不乏明快感,也不会过分放肆。但不适合高贵女性,用在男性身上则有中性感。
以上可以看出日语对笑的文字表达一般以日语假名「ハ」行发音来表识。从笑的类型来看,男性以「ハツ、ハツ、ハツ」,而女性以「ホツ、ホツ、ホツ」为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声的和用拟音化来表现的日本人的笑。比如「ニコツ」「ニヤツ」「ニタツ」和「ニコニコ」「ニヤニヤ」「ニタニタ」等。
日本人笑的同时带有自身的自我意识,笑声的长短、断续以及声音的大小都受着一种隐形的约束抑制着。因此日本人在笑的过程中会尽量插入一些语言行为,比如会出现「フ、フ、フ、ねえ、あの~おとうさん~、フ、フ、フ、ヤダ、フ、フ…」这样的断断续续的结果。而且,生活中开怀大笑虽不多见,可微笑却是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表现特征。
二、如何理解日本人的微笑
“日本式微笑”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曾风靡世界,尤以服务行业和女性的微笑著称。空中小姐入职训练之一就是如何面带微笑;百货商场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面对百般挑剔的顾客表現出的也是无尽的微笑。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笑容是与人交往的重要手段,微笑向人传达了一种”抱有好感”的信息。在日本人看来工作中的微笑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有时堆满了灿烂笑容的脸在侧过身的一瞬间笑容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表情甚至变得呆板和僵硬。
(一)多变不定的微笑
西方人见面的时候会微笑着或大声打着招呼亲切握手。中国人虽然各地的习惯不同,但基本上是微笑或打招呼而过。而日本人如果几个人谈笑着走过来,路上遇到一位相识的人时,会马上收起刚才灿烂自然的笑容,而重新露出一副礼节式的微笑,并轻声与对方打招呼,除非对方是非常熟悉人。
谈公事或参加面试或与所尊敬的人面对面讲话时,中国人会含笑聆听对方的讲话,或面带微笑和对方交流以示尊敬,但日本人对此极不习惯。他们认为这种场合对方的微笑非常“不気味”(不舒服),甚至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表现。这种场合越是表情严肃,鞠躬越深对方越会感到一种受尊敬感。而类似举动如果在中国或许被认为是一种冷漠或莫名其妙表现。
相反,如果日本人集体出现在众人面前,则每个人会都露出亲切的微笑,以表示与他人的同质和无敌意之情。所以,日本人的微笑是一种习惯,既不表示与对方的亲近,又不表示对立。虽然没有什么艺术感,但单一民族并在广大的农耕业中生活过来,使用统一语言,拥有包括“察觉文化”在内的共同文化基础的日本人来说,不需任何说明彼此之间是相通的。
(二)克己下的痛苦微笑
有人认为日本人缺少幽默感,甚至认为他们好像不太懂什么时候该笑。[2](P166-167)的确有时日本人发出的笑确实让人费解。
有个著名的导演去世了,葬礼上导演的妻子面带微笑轻声地和来宾细语,脸上没有什么悲伤。芥川龙之介的《手巾》中也讲到了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来到儿子的师傅家告别,谈话中脸上还浮现出淡淡的微笑,可桌下母亲的手却紧紧地抓着一个手帕,那手在颤抖,母亲是用抓着手帕的手在哭泣。大正期间曾在法国生活过的长岛藤村后来再次探访该地,被问及自己的妻子时,因伴着笑回答说「あれは死にました。ヘツヘツ」(她死了)而被当地的人认为是疯子。[3](P150)
的确这样的情况对外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而在日本则不会有人感到意外,甚至会认为合情合理。[3](P150)他们认为在日本社会,人与人的沟通是通过感知彼此的”勘”(感觉)来维系的。亲人的离世是属于理论层面的事实,而在人情的层面上,不能因自己的情绪影响他人或给他人带来不快,这也是日本人的通晓的道理。并认为“人在快乐时的笑是快乐的,但在悲剧发生时能笑出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认为此时表现出的微笑表现了一种困惑或者是笑中隐藏着的悲伤”(『イギリス人と日本人』)。的确,痛苦下的微笑是日本人特有的,但也正是这种“悲伤时浮现的笑容”反映了日本人武士道中的克己精神。[3](P185)在历史上这种克己的价值表现也不胜枚举,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4](P44-52)
(三)掩盖内心活动是有修养的表现
一个人想起某件得意的事情,脸上禁不住会露出笑容,这个时候如果被迎面过来的人看到,不同国家的人表现则会不同。西方人也许会对视一下并一笑而过,被看到的人或许会继续自己美好的遐想;如果是中国人,也许会不好意思地尽可能地收起笑容,或者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擦肩而过;而如果是日本人的话,或许会赶紧抿住嘴,或许会面带羞涩,有时甚至会邹起眉头为自己感情的外露而自责。[5](P2-22)
日本人喜欢掩饰自己的内心活动,会尽力为自己的真实感情遮上一层面纱,并认为这是有修养,有内涵的表现。这种思想和所颂扬的武士道精神有很大关系。自古日本就有感情的控制就如木制品上的涂漆,认为越粉饰就越有价值。[5](P86)因此有时在取得了某种成功或成就时,他们也会表现出另一幅与内心的喜悦完全不相符的表情,认为这种深奥的境界是需要通过精神的修炼,开拓人生,提高能力品德和品味才能达到的。[5](P89)因此,在交谈时面带笑容之后变成一副淡然甚至冷漠的表情也是经常出现的。
三、日本人避免大笑的自我意识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会尽量抑制大笑?笑中的自我意识又是如何呢?
深作光貞认为日本人约束自己大笑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认为笑“会伤害他人”。比如在一个雨天,一个年轻女孩踩着单车不小心滑到,身上的裙子被风雨掀起。看到这场面的如果是西方人,他们或许会打起口哨大声尖叫或大笑不止;而如果是中国人也许会有同样的表现;但如果是日本人,他们会装作目不斜视,或者表现出关怀的眼光,而当那女孩离去之后则会一起窃窃地笑。尽管笑出声的人会认为当时的样子好笑才笑,而其结果确实给对方带来了精神上的紧张和伤害。日本人不轻易大笑就是为对方着想(思いやり),不想当面伤害他人的观念在起作用。
其次,笑还带有“排他性”。对不知晓内幕的第三者来说,会因别人的笑产生不安和不快。比如在电车上,并排做的三个人中的两个人不停的哈哈笑,那么不知情的第三个人就会感到被忽视或甚至开始猜疑对方是在笑自己,而引起不安和不快.如果对方有较强的受害意识情结、自卑感或者相互间的关系本来就不和谐的话,那伤害就会更加严重。所以日本人对笑很在意,不会放任自己本能的大笑。
最后,在比较闭塞的小空间,过分的大笑声会“破坏整体的和协”。比如传统的和式建筑,一个声音几乎可以传到上下左右几个房间,而不知情的人听到笑声会产生一种被排斥和猜疑,这种情绪会影响一家的和谐甚至会造成裂痕。因此,日本人对笑抱有极强的戒备心和自我意识,即使笑也会尽力控制笑的声音。这也许是在闭塞且过密集的社会生活中的日本人的一种宿命,以此保证和谐的氛围。
总之,日本人的笑行为与“和”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日本人笑的文化根源
那么在文化层面上该如何理解日本人的笑呢?
首先,笑是以笑招福的咒语。日本神话中提到最早的笑声是来自为引诱岩石房里的天照大神的出现,女神(アメノウズメノミコト)尽力在男神面前舞蹈,为男神们解除烦躁和不安,使他们欢笑,扫除恶灵,为天照大神的出现创造条件。据说扮成女巫来驱赶恶灵的传统习俗至今在冲绳一带还保持着。另外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以笑招福的文化习俗。日本的滋贺县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人们会挥舞着树枝舞蹈欢笑着送神进山,并以此作为一种约定,相约在第二年的春天,有田神下山来保佑人们的收成,达到以笑招福的目的。
其次,笑带有教育和较量的作用。在日本社会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人に笑われる」(被人耻笑)。为了不成为被耻笑的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要高过同等水准。比如日本式的笑话中经常会出现正反两个角色,一个是多才多艺,懂为人处世,而另一方则是做事笨拙,丑事百出。人们会通过他们间发生的各种误会、失败等笑料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情绪的同时,还会以此检讨自己的日常行为以防止成为被耻笑的人。同时以笑教育(笑の教育)来培养和教育孩子也是日本传统的家庭教育(しつけ)的重要方式之一。[6](P24-48)所以说,在日本笑具有衡量的标准,如果笑别人就要胜人一筹。电影里或小说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对峙一方为显示自己的强势在出手前常常会“嘿嘿的一笑”来起威吓作用。但这种笑很多人表示不解,甚至表示反感。[7](P23-25)
最后,笑具有蔑视和制裁的作用。在日本社会笑代表着一种既定的标准。对他人表示蔑视或实施某种制裁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笑或被笑(「笑う」「笑わせやがる」)。对日本人来说在众人面前受到嘲笑是一件非常严重的受到鄙视的事情。鲁思·本尼迪克特甚至认为在日本所谓的侮辱就是嘲笑,是蔑视不名誉的象征[8](P123)并例举了日本画家因嘲笑所受到伤害的例子来加以证实。[9](P159-160)尤其在过去封闭且交通不发达的生活区域一旦成为被笑的对象,那就会成为这个人或这一家庭的耻辱,因为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没有罪过的人不会受到嘲笑,受到嘲笑就标志着有重大的罪过,而且一旦丧失了人们的信任,那几乎是无可挽回的结果。因此过去在向人借债时往往发誓说:「万が一返済できなかったら、人中にてお笑いください」(如果我不能偿还你,就在众人面前笑我吧)以表示自己偿还的决心。
总而言之,除以笑招福之外,笑他人所带有的自身压力,以及被笑所包含着的鄙视和制裁的社会习俗,笑在日本社会肩负着如此多的文化色彩,都会让人对笑,尤其开怀大笑望而生畏,所以在生活中,除熟悉的人之外,日本人形成了遵守微笑规矩,同时抑制自己本能的大笑。
[1]深作光貞.『日本人の笑い』.玉川選書、1977.
[2]ピーター.ミルワード、別宮貞徳訳『イギリス人と日本人』講談社現代新書、1978年pp.166-167.
[3]辰野隆.対談集.『忘れ得ぬことども』.講談社現代新書,1952.
[4]武光誠.『日本人なら知っておきたい武士道』.河出書房新社、2004.
[5]村山孚.『中国人のものさし日本人のものさし』.草思社、1995.
[6]松原治郎.『現代の家庭―新しい家庭への条件』.日経新書、1964.
[7]板坂元.『日本語の表情』、講談社現代新書、1978.
[8]ルース.ベネイクト著、福井七子訳『日本人の行動パタン』,1997.
[9]Markino,Yoshio.When I was a child(1912)[M].Montana:kessinger publishing,2008.
张梅(1964-),女,博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文化及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