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理想与教育未来
——针对非物质时代研究生教学之思考

2010-08-15成朝晖

创意与设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物质时代

文/成朝晖

设计理想与教育未来
——针对非物质时代研究生教学之思考

文/成朝晖

本文对非物质时代研究生设计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进行思考,阐释了在设计理想与教育未来之间,研究生设计的课程内容需从技能型向创造性思维型的战略转移,设计人才培养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战略转移,注重学科建设与市场的结合,研究生导师也面临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与设计经验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促进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带动研究生教学方法不断的推陈出新。

非物质时代;研究生;设计教育;转型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电脑普及、网络扩张,信息社会悄然而至。信息以非物质的形式引领着“非物质时代”的到来,这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更深刻地在改变着社会。非物质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新世纪设计发展的转变,形成了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设计界的大趋势是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迅速崛起的“非物质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设计教育要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设计学科等现象上看得真真切切。设计产业的推动实现了“批发教育”,但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也引发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高端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设计教育的发展将何去何从?

一、非物质时代之研究生设计教育新课题

对于设计而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使传统设计本身成为改造的对象。电脑作为一种方便而且理想的设计工具,将导致设计手段、方法、过程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迈入“非物质设计”或称为“数字化设计”时代。非物质设计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条件和路径。随着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设计”的视野从单纯物质产品的设计拓展到多层次、宽领域、跨学科的非物质设计,如高技术的人性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非物质化解决方案等。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是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人性化满足的超越等。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内涵广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传统设计的影响与改造迅速与深刻。非物质时代的设计,以创造功能的多样性为目标,重视消费和体验。设计方种变迁。知识更新期的空前缩短,学科知识就要求相应的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时代的数字化技术给设计教育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适应基于服务的非物质时代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趋势而研究的一个既有设计学科基本方法,又能站在学科前沿并在设计学科中起到辐射作用的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是研究生设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动态特征和模式探索的突破性研究,具有前瞻意义,也大大丰富设计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认真总结世界先进国家设计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和提出应对时代需求的设计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政策建议,是推动研究生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非物质时代之研究生设计教育的转型

从分析非物质时代的设计特质着手,深入探寻设计教育新思想、设计教育新内容、设计教学新方法。

首先,研究生设计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体现从技能型向创造性思维型的战略转移。创新素质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结果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能力要素。针对非物质时代的设计呈现出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与复合性,研究领域更多的呈现学科的交叉性特征,研究生课程内容需要不断的优化,将知识获取、研究创新、科研与实践相互连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综合性地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并相互借鉴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相互交叉和融合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创新点,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要求。设计的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传授设计的创造能力只能启发,尤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更多的是引导性的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体现从技能型向创造性思维型的战略转移。将研究生设计教育方向置于开拓总体性的视域中,用创新的思维去重新思考与应对,培养学生创造多样性、综合性、社会环境价值相互和谐的人类生活价值。

其次,研究生设计教育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战略转移。研究生设计教育需摈弃现成的思维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和壁垒,紧随设计趋势而转变思维方式。重点应从过去单一的技法和造型训练向掌握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从关注美感和设计语言的形态研究转向对生活形态、整体策划和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设计战略和设计管理教育成为设计教育体系新的向的转变,是基于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能动反应。非物质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当“非物质时代”的“非物质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设计哲学和价值观之时,这种非物质时代的本质转变必然牵动着中国的研究生设计教育,对中国研究生设计教育的深刻反思也就成为必然。

信息时代的设计从范围、定义、本质、功能等诸方面,也开始发生重要的变革,设计把设计师与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等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成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领域。随着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渐转向智能化、界面、交互活动、信息服务以及数字艺术的“非物质”,对研究生设计教育的学科设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制定都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因为新时代需要新的设计教育来支撑,传统的设计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方式也亟待改革和重新整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用十五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国策已定,可以说未来“设计”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对GDP的增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的兴起必将带动整个经济的飞速发展。设计肩负着国家和城市创新、企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使命,设计在本质上是属于未来的,如何再思考设计教育问题,把设计的视野打开,使设计教育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关系到“创新型国家”之国策与目标的实现。

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非物质时代的到来,在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伴随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设计的新发展方向。在英、美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创意产业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如何使受益和成长于西方影响下的当代中国研究生设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有效地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跨越,使设计真正成为主导和增值经济文化实力的力量,也是非物质时代研究生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转变,教育需要引进动态机制和新颖模式,促进和完善教育资源,带动研究生教育与教学方法不断的推陈出新。

教育是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尤其是研究生的设计教育,更应该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非物质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不断探寻新的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反映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发展趋势。现代设计更加追求对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和思想的应用,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对所学专业有过系统的训练,研究生阶段的设计教学需要针对研究范畴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观念目标对学生进行创造与理解能力、研究意识、专业应用技能与执行能力等进行综合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注重激活头脑、学以致用的运筹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并进行创造,以培养复合型的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人才。

再者,研究生设计教育还要注重学科建设与市场的结合。多元化、丰富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非物质时代研究生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引导学生的设计观念,关注设计中的本土文化、人文关怀及时代气息等现代设计观念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视觉心理与视觉生理的角度来探究设计的功能目的与形式美感,积极尝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活动。包豪斯所确立的“教育——研究——设计生产”教育体系依然值得借鉴,教学为研究与设计生产提供基础性服务,研究为教育与设计生产提供理论性指导,设计生产为教育与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性和可能性的经济支持。通过市场融资将成果转化,逐步培养研究生去做服务于真实世界的项目,这样的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将实现服务社会与面向市场的结合。这种“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也是期望研究生能把在大学内获得的各种经验综合起来,将正规化学习与非正规化学习统一起来,实现追求规模与追求规格的结合,提高研究生设计教育实际质量,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综合应用现代设计教育理论和先进国家设计教育理论的成果,逐步建立起研究生设计教育新内容与新方法体系,探索与推进设计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构建能够应对非物质时代设计需求的研究生设计教育纵向系统链接框架,并且沿着“产、学、研”的综合发展模式的思路,建立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横向设计教育模式,整合与成型纵向与横向融会贯通的球状设计教育体系,体现研究生设计教育的国际性、科学性、创造性、综合性与先进性。

此外,研究生导师也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与设计经验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强调“研究型”的教与学。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之中,对于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设计教育而言,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定位也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设计教育,尤其是针对已经受过四年本科专业训练的研究生的设计教育,其教学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会研究,是一种调动、拓展和发挥性质的全面培养,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研究型”的设计教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因材施教,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研究生导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质和科研水平,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研究型”的教学还应与研究相结合,研究生的学习更多的基于研究,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是积极通过探索进行学习的参与者。“研究型”的教与学应该是互动的,需要研究生导师能和研究生一起探索知识,给予研究生更多的研究机会,教和学之间相互促进。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教学也是一项学术活动,研究生导师要努力把自己的、他人的最新科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尽可能把研究生引导到科研领域,了解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

今天的非物质时代,研究生设计教育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实现设计理想与教育未来之间,探索符合和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又能够结合我国民族文化与社会特点的研究生设计教育体系非常重要,也是中国设计教育界的任务与责任之一。

成朝晖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系教授,博士)

Cheng Zhaohui (School of Integrated Design,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Professor,Ph.D)

[1]李砚祖. 艺术设计概论[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2002.

[2]杭间. 设计道[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马克•第亚尼. 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Design Ideal and Education Prospect——Thoughts 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Immaterial Era

Cheng Zhaohui

;This essay provides critical thoughts about the new topics that post-graduates design-education of the immaterial era is facing, and interprets the ideal of design and prospect of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se, the content of post-graduate design courses is supposed to transfer strategically from skills-based to creativity-based, from training the unitary type to compound type talents, focus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market. Simultaneously, post-graduate tutors are supposed to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changing themselves from simply the deliverer of knowledge and designing experiences to the distributor and the guide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new teaching methods.

immaterial era; Post-graduate; Design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book=83,ebook=100

猜你喜欢

研究生物质时代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