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及建议

2010-08-15王国良贾春林盛亦兵

草业科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草业苜蓿牧草

王国良,贾春林,盛亦兵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

1 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①

牧草在山东省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畜牧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就先后从东北、内蒙古、青海以及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引进了包括苜蓿(Medicago sativa)、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在内的几十个牧草品种。无棣县很早就有栽培苜蓿的历史,其当地品种“无棣苜蓿”在国内苜蓿品种中久负盛名[1]。2007年,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2],截至2009年,共审定通过牧草、草坪草等新品种9个,这9个品种成为山东省首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品种。

山东省科研单位也适时抓住机遇,加大对草业科学的研究力度。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相继开始招收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多年研究牧草的基础上将草业科学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并建立省内第1家牧草试验站,从国内外引进300多个豆科和180多个禾本科牧草品种(系)。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经14年,利用杂交选育方法培育成“鲁苜1号”紫花苜蓿、“鲁牧 2号”大刍草(Euchsaena mexicana)等优质牧草品种,结束了山东省只有地方品种(无棣苜蓿)而没有育成品种的历史。目前2个新品种已在山东省得到大面积推广[3-5]。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给牧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6]。1999年横店草业公司在黄河三角洲建立了面积为4万hm2的牧草生产基地[7],随后,韩国群岛苜蓿、加拿大达奥深草业、中种集团、北京克劳沃草业等企业相继在山东建立生产基地[8]。2003年山东省第1家草业出口基地在莱州市破土动工[9],该基地主要供应韩国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这意味着山东省牧草产业化链条已初具模型[10]。

根据各地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畜牧结构及其分布,山东省饲草饲料基地布局大致可分4个区域,分别是黄河三角洲区(主要包括东营、滨州)、胶东无疫区(主要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沿黄牛羊产业带(主要包括菏泽、聊城、德州、济宁、济南等)和鲁中南生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淄博、莱芜、临沂、泰安、枣庄)[11],其中牧草主要集中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种植户逐渐摈弃传统的观念而将牧草作为一种作物来对待[12],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日益被重视,山东省栽培牧草面积迅速增加,2006年全省牧草种植面积超过 12万hm2,产量和品质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牧草种植的高峰期,逐步形成以干草和草粉等草产品为生产目的的草产品生产基地,加速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但是,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牧草产业并未深入人心,尤其近几年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种粮补贴、植树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13],国家粮食收购价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植树种粮的积极性。但唯独种草几乎没有任何补贴,加之近年来牧草市场不稳定,农户种植没有达到规模化,牧草种植面积有缩减的趋势,即便是规模化的草业公司,牧草种植面积也出现连年下滑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 2008年苜蓿种植面积只有2 667 hm2左右,主要集中在东营和滨州两地。牧草面积(主要是苜蓿)的缩减,造成山东地区牧草供应紧张,据2008年调查,苜蓿价格一度涨到1 850元/t,并且货源非常紧张。2009年苜蓿种植面积呈现增长的趋势,不少企业扩大了种植面积。

综上分析,牧草在山东省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由于受市场行情和政策形式的影响,牧草产业发展起伏波动较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稳定发展。因此,加快建立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对于振兴牧草产业,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稳定牧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技术需求

草业在山东省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山东作为畜牧大省,饲草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畜牧业转型的基础,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从全国草业大环境来说,草业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尤其近2年来出现低糜状态,山东地区牧草种植面积也急剧下滑,草业公司和牧草种植户信心受挫,重塑草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迫在眉睫。就山东省牧草产业现状而言,牧草产业发展需求是多层面的,主要为效益层、管理层、宏观调整层、技术要求层等,现将发展牧草产业技术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市场导向不论是草业公司还是牧草种植户,最关心的莫过于获取的经济效益,有销售渠道和市场,农民便会取得经济效益,就能直接带动农民种植牧草的积极性。从目前来看,如何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是牧草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山东地区不少畜禽养殖场种植牧草完全内部消化,种植数量也很少,几乎找不到大规模牧草种植专业户。总而言之是找不到市场,销售渠道比较闭塞。虽然山东是畜牧大省,但养殖模式基本上是“玉米+精饲料”,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国家又出台了对种粮的补贴政策,而种草却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再加上山东地区处于典型农区位置,农民对牧草认识还比较薄弱,这使山东草产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2.2 贮藏技术和草产品加工技术山东省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14]。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容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15],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牧草生长旺季和收获时期恰逢雨季,如果收获的牧草得不到及时干燥,多半会腐烂在大田或贮藏库里,大型的牧草干燥设备只有有实力的企业或单位购买,而普通种植户只是靠自然风干进行收获。所以,如何处理收获期的牧草贮藏问题,或在草产品加工和青贮方面的技术有所突破,也是牧草产业化技术需求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从牧草收获到商品草过程的草产品加工,是整个产业链条的中心环节,是牧草从分散生产走向社会化生产,从农业产品转为商品的重要步骤。目前山东省牧草生产主要以草捆为主,草产品加工数量较少,从而造成牧草运输不便,成本偏高,草产品效益偏低的现状。如何对草产品进行深加工,从技术含量上要效益,也是牧草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2.3草畜配套技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草业。要改变目前畜牧业养殖精料化的趋势,必须有成形的草畜配套技术,如何制定和利用草畜配套技术,也是牧草产业发展急需重点技术。从畜禽养殖业现状来看,精料化饲养,不但消耗大量粮食,带来粮食安全问题,而且不符合畜禽的生长需求[16]。作为草食动物,畜禽吃草不仅利于生长,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还能提高畜产品的品质[17],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可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效应[18]。所以,制定完整的草畜配套技术并进行示范和引导,也是重振牧草产业所不可或缺的。

2.4 牧草良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优良牧草品种是一条稳定可靠、效益显著的直接增产技术,也是高产优质畜牧业的基础[19],与种植户利益息息相关,是带动种植户积极性的重要保证。制定优良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是施用良种的基本前提,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前,种子市场比较混乱,优质的牧草种子多依赖进口,国内优质牧草种子生产基地为数不多;再者,牧草种子经营渠道过多,市场不规范,导致种植户不知道种哪个,怎样种才好,也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如何建立完善的良种培育和销售渠道,制定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完善牧草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

2.5 牧草收割技术由于牧草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无论是耕播、收割,还是打捆、包膜、运输,单靠人力难以按时完成,牧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机械化作为支撑点。山东牧草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生产机械化水平低[20]。牧草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营、滨州两地,其他地区几乎是空白。与农作物播种、收获、加工等一整套现代机械化相比,牧草机械化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另外,山东地区牧草种植没有规模化,只有少数企业能实现种、收、加工等程序机械化,大部分种植户是自种自用,比较零散,缺乏规模效益。发展推广牧草机械化的前提应是如何引导牧草种植户向规模化生产方向转变,实现区域规模化种植,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牧草生产机械,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工作,通过扶持培植牧草机械科研、生产龙头,解决好牧草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也是牧草产业体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 加快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的建议

山东是畜牧大省,山东的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发展重点,成为推动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地方财力、确保城乡人民实现小康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建设农业强省、经济强省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21]。牧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牧草产业的发展。

3.1 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牧草产业体制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的粮食直补政策,鼓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9年山东省种粮补贴150~225元/hm2,但并没有把牧草包括在内。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倾斜政策扶持牧草产业的发展,把牧草纳入良种补贴范围,调动农民和企业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牧草市场机制,完善牧草供种体系,保障良种的供给和种植户的利益。通过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引导和技术支持,充分挖掘企业的产业运作与市场开拓能力,与此同时,由各级政府制定的产品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将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22]。

3.2 加强牧草科技支撑力度除了正确的市场导向外,科技支撑是牧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是开展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整合科研力量,解决牧草良种缺乏、牧草良种繁育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等制约牧草种植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山东省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多样,平原、丘陵、半岛等地区适宜的草种和栽培措施不尽一致,因此,牧草良种及配套技术是发展牧草产业的突破口。二是从草产品加工技术上获得突破。虽然一些地方和企业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草产品加工生产线,但牧草加工和保存技术还不够完善,田间栽培、管理体系不健全,在牧草收获、加工过程中营养损失较大,从而影响了草产品品质。如苜蓿第2、3茬收获期恰逢雨季,受雨淋的损失较高,且晒制干草难度较大,而青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式之一,不仅延长苜蓿的保存期,苜蓿的商品性和流通率也可获得提升。三是逐步解决牧草机械化问题。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是牧草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种、收、加工等机械化设备必不可少。针对目前发展水平不一、机械化程度偏低的情况,逐步开发易操作的经济型牧草生产、加工设备,通过整合、示范,带动实现牧草生产的机械化。

3.3 强化牧草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重视牧草转化链条的建设由于山东地处农区,人们对牧草的认识还比较淡薄,而对牧草的重要性了解则更少。通过建立牧草示范基地,搭建牧草推广体系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强化服务功能,加强对农民牧草种植、收割和利用技术的培训,是提高草业整体水平的必要手段[23]。近几年,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相继在济南、德州、滨州、东营等地建立了牧草示范基地,农户或企业通过观摩、培训等方式,使得新品种、新技术得以推广。再者,要重视牧草转化链条的建设。发展牧草产业,最终是要将牧草进行转化增值,要和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牧草在节粮畜牧业中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生产率、商品率[24]。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饲料粮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饲料粮的缺口已超过2 000万t,预计2010年缺口将达到3 000万t[25]。据统计资料[10],2004年山东玉米(Zea mays)总产量1 500万 t,其中 80%作为饲料;小麦(Triticumaes tivum)1 700万 t,其中20%是饲料;大豆(Glycine max)80多万t,其中80%为豆饼饲料;总起来算,在粮食总产量中约有40%是饲料。因此,强化牧草转化作用,改变目前草食饲料基本依靠农作物秸秆的局面,逐步改变传统的饲料蛋白主要依赖豆粕的饲料配方[26]。

3.4 借全国发展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时机,促进山东牧草发展上新台阶国家牧草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已经正式启动,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围绕国家牧草产业发展需求,逐步解决牧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问题。设有国家牧草产业研发中心1个,功能研究室6个,科学家岗位25个,综合实验站30个[27]。其中在山东设立了东营综合试验站,包括示范县4个,并将通过岗位科学家与试验站对接等措施,使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直接推广到大田中去,而且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岗位科学家会通过平台或亲临现场及时答复。通过牧草产业体系网络,山东牧草产业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起点,必然会给山东牧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山东牧草产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张丽君,白占雄,关文彬,等.我国苜蓿属植物栽培品种的地理分布[J].华北农学报,2005,20:99-102.

[2]牧童.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J].农业知识,2007,12:12.

[3]贾春林,杨秋玲,吴波,等.鲁苜 1号紫花苜蓿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8,5:100-103.

[4]盛亦兵,苗锦山,贾春林,等.鲁苜1号紫花苜蓿叶面喷施壮饱安应用效果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35-37.

[5]贾春林,杨秋玲,王国良,等.大刍草新品系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3):53-56.

[6]韩雪松,张玉发,吕会刚.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J].草业科学,2002,19(2):9-12.

[7]陶开宇.山东省草业情况及今后发展思路[J].饲料博览,2001,7:19-20.

[8]孙娟,杨国锋.山东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广州:2006中国草业发慌论坛论文集编委会,2006.

[9]快讯.山东牧草可出口[J].北方牧业,2004(1):88.

[10]山东省畜牧办.畜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EB/OL].(2005-00)[2009-12-01]http://www.ecrcass.com.

[11]陶开宇.山东省饲草饲料生产情况及发展对策[J].饲料广角,2003(11):9-11.

[12]孔维国,贾春林,王韶楠.山东草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华夏星火,2005(9):4-6.

[13]王树田.转变种粮补贴方式,加大扶持粮农力度[J].中国粮食经济,2009(9):18-19.

[14]孙学钊,陈唯真.山东省栽培牧草区划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00(6):18-21.

[15]杨荣光,毕建节,张衍华,等.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44-45.

[16]王金友.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J].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8):3.

[17]刘大林,赵丹,周洋,等.不同牧草在奶牛瘤胃内的降解规律[J].草业科学,2008,25(2):128-131.

[18]张存根.对节粮型畜牧业的探讨[J].饲料广角,2006,22:11-17.

[19]孙美红,刘霞.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3-26.

[20]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我省牧草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2003-06)[2009-11-01].http://www.sdnj.gov.cn.

[21]孙世民,周林,邵娟,等.山东省畜牧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68-76.

[22]戚志强,玉永雄,胡跃高,等.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形式与任务[J].草业学报,2008,17(1):107-113.

[23]刘会,邓波,张英俊,等.草业生产技术推广及管理人员科技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草业科学,2009,26(9):231-236.

[24]毕云霞.东营市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方向与途径[J].草业科学,1997,14(5):3-4.

[25]王宗礼.牧草与粮食安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1):21-25.

[26]慕永泰.山东省畜牧业发展形式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32-33.

[27]快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J].草地学报,2009(5):3.

猜你喜欢

草业苜蓿牧草
青海草业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苜蓿的种植技术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苜蓿:天马的食粮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要造就一片草原……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