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践行邓小平中国特色大农业现代化理论

2010-08-15李毓堂

草业科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种草牧区国土

李毓堂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07)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发展大农业、草产业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平同志在建国后就参与领导新中国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深刻了解农村牧区发展历程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初期,他针对农牧区拨乱反正和改革发展问题,就农业体制改革、农业破题、农业翻番开展多种经营、恢复少数民族牧区经济、制定草原法制和提倡大力种草、西北地区种草发展畜牧业和种草防治水土流失等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他的理论言简意赅、高屋建瓴、画龙点睛、切中要害。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指导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指针,对保障我国当前和今后三农持续发展、西部老少边牧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国土有效治理,都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实施农业“破题”和翻番战略,开创三农持续发展和粮食持久安全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农业体制改革上废除了人民公有制;在农业指导方针上,纠正了“以粮为纲”的偏向,提出了改变农业结构(提高畜牧业比重)和国民食物结构(提高动物性食品比重)的目标,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农业如何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1月,小平同志在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农业部负责人谈话时说:“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1]。1990年3月,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时说: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1]。这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指出了方向。

然而,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一直没有摆脱“以粮为纲”和只在18亿亩(合1.2亿hm2)耕地上做文章的趋向。尽管多种经营也有所发展,但并没有重视耕地之外的国土资源(草地、沙地、林隙地等),在大范围内依靠多种经营达到农业产值的翻番增长。而耕地和粮食,由于受到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和面积限制,难以保障粮食大幅度增产,长期在5亿t上下徘徊。由于农业是决定农民收入和农村建设的根本,也就不能保障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和农村建设较快发展,这就使得“三农”问题一直成为困扰国计民生持续发展的潜在危机。据中国工程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9设立的“中国工程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关于“未来20年中国农业面临五大挑战”称[2]:中国未来农业发展必须面对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困扰,难度巨大,挑战重重。表现为:(1)人口增加和消费增加不可逆转。2020年粮食需求6.17亿t,比今需增20%以上,肉、蛋、奶分别需增 20%、28%、205%;除数量安全外,品质安全问题突出;(2)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后备耕地不足,开发难度大,成本高;(3)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份额逐年减少,预测2030年农业用水短缺900亿~1 000亿m3;(4)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污染日益严重,土地退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若控制不好将导致大范围生态失衡、贫困加剧、灾害风险和生态危机;(5)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可能会逐步加大,导致种植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下降,旱涝灾害频率增加,生物病虫流行趋势扩大,家畜疫病发生频率及流行区域变化等。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也对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发表过许多论述[3-4],其基本论点,也同上述“报告”类似。

我国“三农”如何走出困境?我们应当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翻番要靠多种经营的大农业理论,从指导思想上,把立足点放在国土资源全面综合开发利用上来,发展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业、草产业、林产业、沙产业和渔产业,实行大农业发展战略。为此,要实施下列农业“破题”和翻番策略。

在国土资源利用上,做农业破题的大文章。除保护利用好18亿亩(合1.2亿hm2)耕地外,要着重优化开发利用数倍于耕地的草地、沙地、林歇地、滩涂等土地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人多地少、种粮缺水、人畜争粮等矛盾。以草地优化开发利用发展绿色蛋白质饲料产业为例,仅需建成2 000万hm2(合3亿亩)优质豆科牧草栽培草地,采用烘干精细加工技术,即可每年生产含蛋白20%以上的牧草蛋白质饲料2亿t,相当203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的30%,可节省出2亿亩(约合0.13亿hm2)耕地用于增产人用口粮。既可保障粮食持久安全,又可通过改善饲料结构,大大提高养殖业水平和畜产品品质安全。

依靠多种经营,拉动农业翻番,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建设发展。农业产值翻番增长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繁荣建设的基础。农业要翻番增长,就必须按小平同志所讲,要依靠多种经营。这就需要在全面优化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基础上,发展钱学森[5]先生提出的知识密集型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沙产业和海产业。即在科学管理和集成技术基础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贸业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达到高度综合、能量循环、科学管理、生态优化和多层次高效益。试点实践证明,这种知识密集型多种经营产业能够达到产值不断翻番增长,扩大劳动就业保障农民致富,还能带动当地有关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这为“三农”持续发展展示了光辉的前景。

国土资源全面优化开发利用和多种经营产业的发展,将为科研成果转化、科普下乡和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必将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新的合作经济发展,为实现农业改革的第二个飞跃创造了条件。这将使中国农业真正实现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恢复行之有效的牧区改革发展方针政策,开创草原丰盛、牧区繁荣、牧民富足的新局面。

我国草原牧区山区占国土一半以上,大都是边疆少数民族区和革命老区。草地畜牧业一直是少数民族经济的主体或支柱产业。建国后,中央根据牧区资源环境、社会历史和产业经济特点,制定实施了不同于农区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牧区实行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方针和对牧主经济实行“赎买”的政策;在经济发展上,实行“以牧为主”和“保护草原、禁止开垦”的方针及“牧业八字宪法”(水、草、繁、改、管、防、舍、工)。因而,促进了草原畜牧业大发展,牧区出现了“人畜两旺”繁荣景象,牧民收入超过了农区农民收入。

然而,十年动乱全面破坏了发展牧区经济的方针政策。在“牧民不吃亏心粮”等错误口号下,数亿亩丰美草原遭受开垦破坏,牧业失去家畜冬春营地和打储草基地,加剧了草原超载过牧、退化沙化和各种灾害,使畜牧业陷于“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牧民收入下降,牧区生活贫困。

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对牧区拨乱反正和发展少数民族牧区经济做了许多重要指示[6]。对发展牧区经济,他指出:“内蒙、新疆、青海过去牧区收入多,以后破坏了要恢复起来”。对管理保护草原,他指出:要制定草原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展草原畜牧业,他首先大力提倡种草养畜,主张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种草养畜业,指出“甘肃为什么不多搞点牧区呢?陕北也可以搞成牧区”,“像西北的不少地方,应该下决心种牧草为主,发展畜牧业”。对发展牧区少数民族经济,他指出:“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在前列。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

然而,30多年来,小平同志的上述指示和理论并未得到全面认真的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在草原保护管理上,虽然制定了草原法,但由于没有国家级职能管理执法机构,法制流于形式,草原破坏仍然频发。在种草和草原建设上,虽然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牧区工作会议纪要》规定“牧区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建立育草基金”和“建立打草贮草基地”;200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规定:“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加强饲草饲料基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建设”、“增加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等,却至今未能落实。已被开垦的数亿亩草原未能退耕还草恢复植被,人工种草也未纳入国家重点投资规划计划,育草基金也未建立起来。而国家推行的“退牧还草,围栏禁牧”措施,却由于不切合牧业发展和增草增畜的要求,反而加重了“草畜矛盾”,偷牧、抢牧现象频发,不能根本扭转90%以上草原退化的趋势。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今变为风沙滚滚草凄凄,草原草山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沙尘暴的主要源区。少数民族牧区经济发展上,由于带着数亿亩丰美草原被开垦破坏的创伤进入市场经济竞争时代,又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效益低,得不到金融部门和投资者的支持,因而一直发展滞后。据统计,全国牧区牧民人均收入同全国农区农民人均收入相比;2005年净少1 971.8元,2006年净少2 255.4元,2007年净少2 944.6元,2008年净少3 015.4元。时过三十多年,牧区还未能实现小平同志要求恢复到收入多的水平,岂不发人深省?

面对草原生态恶化牧区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国家应重温并落实小平同志关于加强草原管理法制、大力种草发展畜牧业和复兴牧区经济的战略方针,创新草原牧区工作。重点是:把恢复和发展牧区山区少数民族经济列为西部大开发、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和主要国土资源优化开发利用的重点,纳入国家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和投资计划,组织人力物力,付诸实施。设立国家级草地管理草业发展机构。有效贯彻落实草原法制,对过去已垦的草原,要坚决实行退耕还草和种草养畜补偿政策,并落到实处,促使草原牧业恢复元气。把大力兴建栽培草地列为国策。采用人播、机播、飞播牧草和补播改良等方法,积极治理退化草原草山,加强围栏管护合理放牧,逐步实现牧区畜牧业草畜平衡,增草增畜。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区要经常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专门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培训专业队伍,组织实行。大力发展钱学森先生倡导的知识密集型草畜科工贸一体产业化合作经济。创建以家庭牧场为基础、企业为龙头的新经济联合体,通过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商品化经营,达到综合发展、规模经营、科学管理、技术密集、生态优化、能量循环和高效益,实现牧区少数民族经济体制的第二次飞跃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小平同志期望的走向发展前列,展示出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光辉。

施种草治土战略,走出三大误区,开创国土有效治理的新局面。

我国是水蚀风蚀引发水土流失而导致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和沙尘暴频发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7%以上,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占到西南地区土地面积的30%,由土壤破坏和强风引发的沙尘暴每年冬春在西北各地侵袭频繁。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种草治理水土流失的科学主张[7]。1979年8月,他在讲话中说:“种草比种树容易,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1980年1月,他在看到西北黄土高原本成功飞播牧草治理水土流失的报告和照片后,立即批示给国家农委主任王任重,指示在西北各省组织实施。1982年1月,他指示空军担负飞播任务时说:“首先要种草,草起来了,就可以种树,放牧,保持水土。”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也发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指出:“把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根本出路在于大力种树种草,增加覆盖国土的绿化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困难的地区,应当草、灌先行”。这为我国科学有效治理国土指明了正确方针。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30多年来小平同志和中央关于科学治理国土的方针,未能得到认真贯彻。在国土治理中实际实行了一条以林为纲、重林轻草的路线。存在三大误区:一是不顾国家有关部门的科学测定事实,占国土41%的草原草山有90%以上退化,是国土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沙尘暴治理的主体,按照自然条件应以种草防治水土流失为主,反而把草原治理一概纳入造林范筹;二是违反干旱、半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区不宜造林的规律,硬性推行造林;三是混淆地表植被覆盖是保持水土基础的科学机理,以森林覆盖率代替地被覆盖率,把森林覆盖率作为衡量国土治理的唯一标准。由此造成数十年来尽管国家在造林绿化上投入巨大财力物力人力,但却事倍功半,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造成很大损失与浪费。

反思历史教训,今后在国土治理上也必须重视并遵循小平同志和中央关于种草治理国土的科学方针,实施创新战略。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种草提高地表植物覆盖(即国外称作“黄土不露天”)作为国土治理的根本,把地被覆盖率(结合森林覆盖率)作为衡量国土治理的首要标准,把草地同林地一样,列为碳汇保护环境的项目。在国土治理方针上,实行以种草为基础,草林并重,草、灌、乔结合的方针,要制定科学规划,划分区域,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在治理区管理经营上,在保障草丰林茂生态优化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综合发展草、林、畜、药、渔、工、贸、旅等各类产业,达到治理与发展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建立起治理区生态经济长效机制。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应实行鼓励种草绿化的政策,除国家工程外,对企业、农牧户、合作组织和社会团体等从事种草绿化工作,予以补贴或信贷支持。

邓小平倡导发展大农业草产业的科学理论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是保障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开创三农发展、牧区复兴、国土治理持续发展的科学指针。让我们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和谐社会。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55.

[2]计红梅,肖洁,李晓明,等.未来20年重大关键工程技术前瞻[N].科学时报,2010-06-10(第 A2版).

[3]王中宇.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N].科学时报,2008-02-20(第A4版).

[4]李毓堂.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途径-发展牧草绿色蛋白质饲料,减少饲料用粮[J].草业科学,2009,26(2):1-4.

[5]中国草业协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学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关于草业的论述[J].草业科学,1992,9(4):11-19.

[6]中国草业协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种草和建设草原的指示(摘录)[J].草业科学,1992,9(4):1-10.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316.

猜你喜欢

种草牧区国土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鲜花盛开的国土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