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皱胃移位的手术疗法
2010-08-15宾娟容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545003
宾娟容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545003
皱胃解剖学位置的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学范围称为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将皱胃变位分为两种类型,即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皱胃通过瘤胃下边从右侧腹腔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是皱胃仍在右侧腹腔,只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而改变了原来的位置。通常把左方变位称为皱胃移位,右方变位称为皱胃扭转。左方移位发病率比右方扭转高数十倍。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发展,乳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和精料喂量的加大,每年奶牛皱胃变位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导致奶牛的死亡率提高或产奶量下降,部分采取传统疗法--滚转法治疗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笔者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0 年 3月16至20日,广西柳州市某奶牛场先后有4头头胎奶牛在产奶高峰阶段突然发生拒食精料、产奶量急骤下降并伴有其他症状现象,经临床观察结合皱胃穿刺检查,诊断为皱胃移位症,通过及时手术治疗后痊愈。
2 临床症状
病牛食欲减少,拒食精料,只采食少量青贮甘蔗尾梢和干稻草;精神沉郁,体温、呼吸、脉搏均基本正常;粪便量少,尿淋漓,产奶量明显下降。视诊可见病牛左侧肋骨弓明显凸起,两腹紧缩,听诊瘤胃蠕动音较弱,在左侧最后三根肋间用听诊结合叩诊,可听到特殊的汽水音--“钢管音”。用穿刺针在钢管音明显处穿刺,可抽出皱胃内棕褐色液体,pH为3-4。直肠探查可见瘤胃后移,有时能触到变位的皱胃或瘤胃和腹壁空间较大。据此诊断为奶牛皱胃移位。
3 治疗
3.1 整复方法
奶牛站立于六柱栏内保定,普鲁卡因腰旁麻醉,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切口局部扇形麻醉。在左肷部距离最后肋弓约2cm处做一长约18cm的垂直切口,即可看到粉红色的皱胃。先用丝线穿过皱胃浆膜肌层作两个结节,间隔约5cm,再用一条长丝线在浆膜肌层间穿过两结节,牢固打结后,把长丝线穿过右侧腹壁肌层穿透皮肤拉紧,在皮肤外作一圆枕固定,即将皱胃整复,然后把皱胃紧紧地固定在右侧腹膜上。常规闭合腹腔,切口用碘甘油纱布覆盖,以防蚊蝇污染。
3.2 术后护理
5%葡萄糖盐水4×500mL、青霉素钠盐10×80万单位、10%安钠咖20mL、10%氯化钾30mL、维生素C5g一次性静脉输液,每天1次,连用3天。切口用5%碘酊消毒。限制放牧。
3.3 预后
术后4头奶牛均精神良好,第3天就能采食少量精饲料,15天拆线后切口愈合平整,奶牛食欲恢复,奶产量逐渐回升,此时应给予适度放牧。
4 小结
(1)奶牛皱胃移位的发病机理,国内外研究认为是高精料日粮、奶牛分娩后腹腔内压力突然变化或复胃黏膜损伤等多种因素促成,观点不一。但目前更多人认为是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产生较多的VFA和不饱和脂肪酸,抑制了皱胃运动导致皱胃弛缓,进一步引起左侧变位。该场发生的4头病例,均为进入产奶高峰不久,可能与采食较多精饲料(12kg/天)和粗饲料质量低劣有较大关系。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特别是要提供优质的粗饲料。
(2)传统的滚转法治疗虽有成功的报道,但该法操作麻烦费劲,容易复发,疗效不确实,而且不适用于皱胃已和腹壁或瘤胃发生粘连的病例。因此确诊为皱胃移位时,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整复,以达到根治、减少损失的目的。该法的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疗效确实。
(3)由于受生产条件限制,该病诊断仅根据听诊和穿刺,未作酮体反应等实验室检查,有待于以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