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办学特色思考
2010-08-15吕俊杰
吕俊杰
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办学特色思考
吕俊杰
阐述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介绍全国42所高校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冶金技术专科专业设置现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重视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今后冶金工程办学的必然选择。
冶金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一、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冶金工业又分为钢铁和有色金属两大行业,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冶金企业有70家占14%;在前100名中,冶金企业有15家占15%。其中,宝钢集团公司名列第12位,营业收入2 468亿元,居冶金行业之首,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名列第497位,营业收入106亿元,居冶金行业之尾。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的产钢大国,但并非钢铁强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已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 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 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 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人,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色金属产业也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2008年,全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2 520万吨,总消费量2 517万吨。其中:铜、铝、铅、锌、镍总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20%、32.7%、37.8%、33%、9.5%,总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消费量的27.2%、32%、35.7%、31.7%、23.5%。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 766亿元,占全国GDP的1.9%,直接从事有色金属生产的就业人数300万人。
冶金行业是一个传统产业,现阶段冶金行业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任重而道远。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加强冶金工程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冶金学科人才,提升钢铁和有色工业的技术含量显得十分必要。
二、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本、专科设置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04年以来新增加近20所有冶金工程或冶金技术的本、专科院校,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有冶金工程本科和冶金技术专科的学校有42所,全国每年招收冶金工程本科和冶金技术专科学生4 000-4 500人,多数学校的招生规模在60-120人,少数学校在150-300人。
我国的高等学校目前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学校的类型不同,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也有区别。
三、建设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现实意义
冶金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我国产钢已达到5.678亿吨,2010年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钢产量可能突破6亿吨,将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重大专有技术,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以致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随着政府和公众对钢铁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提高,资源的萎缩,国际钢铁行业的大规模联合重组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冶金工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钢铁工业,开发、生产、运用新一代钢铁材料。钢铁行业不再是劳动密集型非技术性行业,这就需要大量的高学历、懂技术的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合格冶金人才。
近年来,国家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至2010年已经进行了六批,2007年有7所学校(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2008年有1所学校(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有1所学校(中南大学)、2010年有3所学校(江西理工大学、贵州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的冶金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四、冶金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指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冶金工程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学,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二是冶金工程,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三是能源与环境工程,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的清洁燃烧与能源极限利用、工业烟气净化技术、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工艺节能与余能回收、工业固体废弃物、冶金废弃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等。目前具有“硕士”授权的单位共31个,每年招收冶金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400-500人。
冶金学科具有冶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即拥有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三个博士点。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7个,其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此外,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辽宁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所学校每年招收冶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大约70人。从2009年起,安徽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三所学校被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进行立项建设,建设期三年,2012年验收。
五、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社会对学校特色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办教育就是办学校,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建设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发展观,确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目标。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建设特色专业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尽管教学改革涉及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但是深入的、有力度的、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不能零敲碎打,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改革实质性的突破。专业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特色专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各高校正处于探索阶段。特色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高校,无论大学还是学院,只要有特色就会有成就。高校有特色就会名声远扬,专业人才有特色毕业生的就业率就高。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专业特色,一直是高等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冶金工业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近6亿吨钢的生产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来,冶金工程本科和冶金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100%,毕业生供不应求,新办冶金工程本科的学校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冶金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校已经达到了40所,许多学校是在2004年(甚至2006或2007年)后才开始冶金工程或冶金技术专业招生。办好一个专业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学校除了加大投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外,还有一个办学的文化积淀,即特色的形成过程,应努力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今后钢铁和有色行业已经不在寻求产量的大幅增长,而是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科学技术进步手段来调整结构、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冶金工业作为传统产业,虽然不像高新技术产业那样高速发展,但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大的工业部门,既面临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冶金工业必须立足于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冶金工业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科技人才的努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冶金工程的技术人才,尤其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冶金行业不是过剩而是较为缺乏,这是当前本专业符合社会旺盛需求就业好的原因。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各个冶金企业对人才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将趋于稳定,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归结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可以预见:今后谁的质量好、学校办学有特色毕业生就走俏;谁的质量低、办学特色不突出,毕业生就业率就低,不可能长期保持冶金专业毕业生100%的就业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建冶金工程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三点一线”,即招好生、育好人、就好业,加强新建冶金工程专业学校数量的控制,完善专业评估和质量认证,使冶金工程专业能够健康发展。
[1]石永敬,朱光俊,杨治立,等.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全国高等学校冶金工程专业第17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国家发改委.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N].中国冶金报,2009-03-24.
book=181,ebook=343
G642.0
A
1673-1999(2010)21-0181-02
吕俊杰(1963-),男,重庆长寿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工艺优化与高等教育管理。
2010-07-20
重庆市教委2009年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9-3-04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