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以福州大学为例
2010-08-15林敏奋
林敏奋
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以福州大学为例
林敏奋
高校的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以福州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和困难,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圆文化建设的对策。
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构建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开始加大对高校、高等研究所等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社会也对大学越来越关注。大学被人形容为有“大师、大业、大度、大雅”的高等教育殿堂。如今,大学的功能和作用更广、更大,可以概括为“十是”:一是探究学术的殿堂;二是云集大师的基地;三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四是发展科学和经济的源泉;五是铸就人生的熔炉;六是指导社会的灯塔(可以说是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七是人类未来的精神家园;八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站;九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生长点;十是高薪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如此看来,大学的本质是对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的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既包含和反映着历届师生对大学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塑造作用、约束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的文化竞争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发展,提高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知识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所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凝聚力和生命力所在,是高校教育教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精、气、神,是大学教书育人的载体和脊梁。体现了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是长期的、深远的。高校文化是继承和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资源,是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二、当前高校的文化建设误区和困难
首先,目前的许多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搞建筑、买设备、修道路、建广场、栽花植树,对这些外在的、收效快的项目,普遍比较重视;但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却积极性不高。有的机关部处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挂几条标语、拉几条横幅、搞几次大活动、几场大比赛来应付;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以为这只是政工干部的事,忽视了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教育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在学校需要开展文化活动时,出现申请活动场地难、机关互相推诿责任等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作用的发挥。
其次,高校大学生功利意识突出。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象牙塔”式的菁菁校园文化不再是校园文化的主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愈来愈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最大的影响,就是校园文化精神价值的丧失,大学校园精神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发生变异,短期行为的功利、实用对大学生产生诱惑。我们看到有这样的普遍现象: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两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学生的到课率低,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也低,学生貌似到堂上课,实则在忙碌四六级的英语复习、专业课程的复习,或是听音乐、发手机短信等等。究其原因:第一,功利主义。学生认为“两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学不学用处不大。第二,抵触情绪。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很多学生上“两课”就是为了混学分。另外,英语考试、各种证书辅导班及商业广告贴满了校园文化宣传栏的显著位置,带有明显商业宣传性质的学生活动赞助横幅挂满了运动场的周边。第三,文化建设等同于娱乐化。大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也是枯燥的。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能够劳逸结合,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校园文化体现一定的娱乐性是必要的。但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普遍存在着娱乐性内容过多的现象。沉迷网络游戏、谈恋爱、逛街、老乡会聚会酗酒等现象在大学里时有发生。“课桌文化”、“走廊文化”、“厕所文化”等存在于高校校园之中,反映了有些大学生上课不够专注,精神空虚与寂寞,这是一种情绪渲泄,这种现象具有传染性,很容易影响其他同学,从而影响了整体学风。
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必须在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三、福州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福州大学已走过了51个春秋,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校初创期(建校至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阶段是恢复发展期(上世纪70年代末到世纪之交);第三阶段是战略发展机遇期。1996年12月,福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特别是2008年以来,抓住校庆这一历史机遇,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要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统一规划、充实干部队伍、加大资金投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通过一系列表彰活动,调动广大师生参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力推进福州大学严谨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福州大学的“三种精神”,通过开展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是需要历史沉淀的,对于像福州大学这样年轻的理工科大学来说,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校园文化建设都面临一些困难,但是,通过整体规划、统筹部署,较好地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第一,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了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建立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制度,加强了理论武装,引导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同时,注重紧扣不同时期的主题,结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如积极支援抗震救灾活动、深入开展奥运主题系列活动和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等,并在全体师生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2007年我校有1 100多名毕业生志愿到福建贫困山区或西部就业,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就业导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回家乡建功立业”,成了校园的一大新景观,成为福大学子表达爱国情怀的直接方式。另外,还探索出“感恩教育—访贫教育—责任心教育—就业教育”的链式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教育做到并重,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加强思政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认为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是以人为本。那么,构建创业型大学,也要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福大学生要实现和谐发展,不仅仅要具备严谨的科学科研精神,还需要人文素养的熏陶。为此,福大团委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以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引领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拓展校园文化的载体,积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假日文化生活。
第三,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全面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福州大学目前共有旗山、怡山、铜盘、厦门工艺美术学院4个校区,并根据《福州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注重新老小区的规划,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从2009年起实施福州大学“温馨校园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建设,实现后勤集团、基建办和学校主要学生管理部门合作,重点办好师生员工关注的实事。例如: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与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教职工工作条件;完成风雨操场声学系统改造,满足新年音乐会等活动需要;改进后勤服务工作;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新校区校园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增设人文景观;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网上办文功能;规范校园交通管理,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第四,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风纪。学校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激发学生成才愿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把学风建设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2008年以来,福州大学确立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实施“新楚创业助力工程”,推动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深入开展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强大而长足的精神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从而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1]陈桂良.论地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2]王勇.进一步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6)
[3]张茜茜.试论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潘春胜.关于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5]刘莲香,王正军.关于文化软实力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9(14).
[6]马雯慧.发展校园媒体,承载校园文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book=174,ebook=335
G641
A
1673-1999(2010)21-0174-02
林敏奋(1982-),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法学院助教。
201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