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010-08-15张育仓
张育仓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宝鸡72001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张育仓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宝鸡720013)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坚持中国特色论,树立道德新楷模: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结合国情,尊重现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彰显道德新风尚:内容上,立足于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塑造人,彰显民族优良传统;思想上,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努力提升全民的政治素养;准则上,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三德”教育为重点;手段上,要以德辅法,以法彰德。加强法制惩戒,彰显道德约束。
思想;道德;建设;永恒主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和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尚道德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范,防止和遏制腐败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和蔓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应该解决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和永恒的主题。
一、坚持中国特色论,树立道德新楷模
(一)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综观世界,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思想道德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毫无例外地遇到了这一棘手问题,如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思想道德问题颇多,而且现代化文明程度越高,这种情况就越突出。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在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要抓紧思想道德建设,经济越发展,思想道德建设越要抓紧、抓好。
(二)结合国情,尊重现实
从我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大批具有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有高尚道德风尚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出来,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牛玉儒,见义勇为的模范千万富翁戴俊、普通劳动者的榜样李素丽等。他们的事迹和高尚精神家喻户晓,教育激励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孔繁森的高尚情操净化了社会空气,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从目前某些社会领域出现的问题看,思想道德方面已经出现了偏差。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如党内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经济领域不讲信誉不顾道德原则的坑蒙拐骗等等。由于道德上的堕落,种种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如在全民经商热和股市及期货市场的暴涨暴跌中反映出来的不择手段赚钱的国民心态;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传媒、良心和权力等,在一定条件下受等价交换原则的制约,都具有了商品化的冲动和现实表现;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在“转化职能”名义下成立的各种翻牌公司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当商品交换原则一旦泛化侵入到非经济领域,就会使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非理性化的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赖以建立的秩序必然被破坏;基础被破坏,其上的建设岂不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不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来制衡,激烈的竞争会诱发出不择手段,讲效益、讲盈利会导致金钱至上,优胜劣汰会导演出自相残杀,开拓经营会出现不讲原则,生产经营的自主原则易于诱发出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等价交换原则会侵入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不适应的领域之中,那么,社会角色的操守意识和职能意识都将在市场化的冲击下被扭曲、变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无从谈起。可见,思想道德建设跟不上,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向前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我们要认清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要克服那种建设发展了,思想道德建设也就自然而然发展的“自发论”观点。认真解决好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努力把思想道德建设搞上去,为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彰显道德新风尚
道德建设的范围很广,包括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和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许多传统美德。
(一)内容上,立足于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塑造人,彰显民族优良传统
道德教育既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要注意吸收传统道德精神的精华。还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成份。
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官箴”的著作有300余种1000多万字,主要讲的是对官者的规劝告诫,也就是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即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归纳起来,我国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大致有六个方面:忠、仁、清、公、慎、勤。这些古代官箴思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于今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更要体现出忠于祖国、忠于民族、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道德内涵。
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已实行上百年,借鉴国外经验,主要指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倡导厉行的官吏法度。他们提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保持正直,具有高尚品德,关心公众利益等;还规定了道德的具体规范,如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廉洁自持、不贪赃枉法、不胁从舞弊等,还规定了“道德法典”、“政府道德”,专门设有“政府道德办公室”颁布道德法规并监督法规的执行等。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国外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吸收他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二)思想上,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努力提升全民的政治素养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和发展观以及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可能自发的产生,而必须通过学习科学的理论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观理论,指导和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本着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精神,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问题,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澄清在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我们还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以及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为道德思想建设奠定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准则上,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三德”教育为重点
加强“三德”教育(“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大力倡导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是人们社会公共生活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日前社会公德的状况来看,是不够令人乐观的。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较差,社会公德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约束力。在社会生活中,有悖于社会公德的行为信手可以举出许多,如有意损毁公共道路、基础设施,下水井盖被偷卖废铁,路灯、公用电话被损,在一些旅游景点文物古迹上涂写乱画,上下公共汽车互不相让等等。在一些学校里,当今一些大学生,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如不节约粮食等。这些都说明公德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道德的最大力量在于自我的约束。因此,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教育,让人们把遵守社会公德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四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职业道德建设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社会分工的不同,职业道德可以分为:教师职业道德、干部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军人职业道德等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除具有职业道德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职业特殊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要用职业道德这一精神武器,团结教育从业人员,反对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自觉遵守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更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因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于道德建设具有双重效应,从它的正面效应看,市场经济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本身的价值,促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如人才的合理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加强职业竞争,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助于从职业道德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但从其负面效应看,受等价交换原则、市场竞争和金钱万能的影响,诱发一些职业道德滑坡,一是人格商品化,把一切问题的处理都看成是一种买卖交易,如重庆“打黑”案件中,律师为罪犯出招,如何应对法庭、如何串供等,违背了律师职业道德的天理良心;二是重利忘义,有些利欲熏心的人,想方设法攫取财富;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屡屡发生等等,这正是见利忘义的典型案例;三是敬业精神淡漠。如有的教师不讲师德,甚至把市场引进学校,向学生推销商品;有的医生不讲医德,把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抛向一边,把金钱看的比命还重要;有的领导不讲“官德”,收受贿赂,腐化堕落,等等。这一切不正之风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因此,为了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在采取适当的行政和法律手段的同时,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启发人们的职业道德良心,使职业道德置于道德的监督之下。同时要启发引导从业人员,增强职业的责任感、义务感、良心感和荣誉感,用职业道德规范去待人、接物、处事,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家庭的婚姻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家庭道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重婚、纳妾、第三者插足造成家庭解体和家庭纠纷事例逐年增多,家庭暴力行为也呈上升趋势,这些问题都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社会的老龄化将会突出表现出来,老人的赡养问题将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如果不尽子女义务虐待老人,这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也是法律所不容许的。因此,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手段上,要以德辅法,以法彰德
从目前道德建设的情况看,明显存在的问题:(1)道德标准比较混乱,是非界限模糊。(2)道德的约束缺乏力度,教育本身只能起到规范作用,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作用。(3)自觉按照道德规范约束的人没有得到利益上的保障。由此可见,为了适应全社会范围日益高涨的道德建设的需要,必须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步伐。第一,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辅之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把道德上升为惩戒性的法律约束,运用法律手段推行道德规范的实施。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曾有“以德辅法,以法彰德”的传统,而在一些国家也有把道德要求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的做法,一些好的传统和作法我们都可以继承和借鉴。第二,构成道德规范体系。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既能覆盖各种社会行为,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把道德教育、政策感化、社会管理、法律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道德与法律有效、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第三,在教育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内容缺乏针对性,对象缺乏层次性,方式缺乏灵活性,措施缺乏操作性的做法,向全社会明确提出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
三、加强法制惩戒,彰显道德约束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不行,没有道德规范也不行。两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只有倡导,它的约束不具有强制性,但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所干预的范围要比法律广的多。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人们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法治来规范,需要制度来制约,这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但在进行法治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道德教育。法律管制可以立竿见影,道德教育可以长期发挥作用,良好的道德是实现法制的基础,法律是优良道德履行的保障,二者应相辅相成。但从长远来看,道德的作用远远大于法律的作用。因为道德约束是自律,法律约束是他律。道德约束是内在的,法律约束是外在的。道德约束是自觉的,法律约束是被动的。道德约束管事前,道德约束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约束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法律约束只在某些时候、对发生后的某些行为实行惩治。道德约束可给人带来愉悦,法律制约令人痛苦;道德引导人不做坏事,法律是禁止人做坏事;道德可成为人生的追求,法律让人惟恐回避不及;道德是调节社会的一剂良药,法律是调控社会的一剂苦药;只有道德的社会使人平静、温馨、和谐,无道德的社会让人不平、怨恨、争斗……。因此应加强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法律约束和道德的自觉约束相结合,将法律约束变为道德的自我约束,就能使市场经济出现一个良好的秩序。
[1]茅于轼.伦理观的演进与经济发展[J].太平洋学报,1994,(2).
[2]常智敏,陈范华.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8,(6).
[3]陈泽环.道德建设的文化根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简宪安.浅谈市场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张育仓(1953-),男,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