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1+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0-08-15李昌玉

关键词:资源管理专业课程

李昌玉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1+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李昌玉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1+2人才培养模式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博识、专长”人才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实现“三个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能力”的教育理念,设计科学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既强调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成功经验,贯彻教育创新精神,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二)人才培养定位

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最新成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外语,具有较强的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1+1+2人才培养模式

前两年按管理专业大类组织教学,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后两年分专业组织教学,培养专业技能。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年结束后,以学生兴趣和个性为主,分流20%左右;二年级学习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年结束后,以就业导向为主,分流30%左右;三、四年级学习专业课程,做毕业设计,大量开设选修课,实行主辅修制,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最后半年,将教学实训与毕业实习融合在一起。这样,在保证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强化与提高,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接受一次较全面的与本专业及未来职业紧密结合的实践锻炼。[1]

二、实施措施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狠抓教学的基本建设、制度建设、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努力培养合格人才。

(一)加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启动以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和课程责任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工程,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名师培育,努力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教师队伍优劣的标尺之一。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以教风促学风,通过建设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教学团队,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加强师资培养。第一,实行“校校、校企、校所”联合培养机制,选派教师到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或短期进修,到大中型企业及行业协会工作实践,顶岗锻炼,如组织青年教师到江汉油田学习考察,到钻井队、采油队、井下作业处、采油集输联合站、供应处、钻头厂进行现场观摩,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鼓励教师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接受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第二,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第三,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

(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按“十大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实行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实行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严格实行院系领导听课和同行听课制度,每学期进行三次教学检查,并召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席会和学生座谈会,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每个班的学风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实行教学质量优秀申报评价制度,加强了教学的检查和评价。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组成听课组,对35岁以下和申报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优化课程体系,重设1+1+2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模块

1+1+2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模块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基础实践教学、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教学、专业选修课,以及第二课堂教学七大模块,并且实现了七个模块整合。各模块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公共理论教学中,既包括普通公共课,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类的专业公共课;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既包括专业核心课,也包括专业选修课,指导思想是精选专业核心课,增加专业选修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模块的构成应充分突显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围绕专业总体教学目标,使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有机结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同时,课程与课程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应赋予一定的时间弹性。[2]

(四)实行三个结合: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坚持以学科建设来推动专业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来引领研究方向,组建学术梯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来推动专业建设以科研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鼓励教师通过不断开展科学研究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延伸第一课堂,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进一步提升能力。注重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研究和竞赛活动。重视实验室开放,学生在实验室内自主完成课程内实验(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自选课题和参与科研活动等,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

(五)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

为了能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要加大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力度,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3]每名教师根据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心得,对所讲授的课程(尤其是主干课程)撰写出教改方案;每名教师要结合教学改革,发表教改论文;在理论教学中遵循“够用、追踪”的原则,以精讲多练为主题,大规模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逐步形成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前沿知识的介绍,在课堂上增加讨论课、学生自己讲授部分章节内容或实证研究报告等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许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课堂展示、实地参观考察、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用案例教学把各个教学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程序系统。把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对理论的感性认识,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制与使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手段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2007~2008年教师多媒体使用率达56%,2008~2009年达80%。提倡和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如专业核心课人力资源管理,一直由刘晓莹老师担任双语教学工作。

(六)考试改革

在期末闭卷试题命题内容上,鼓励教师多出能反映能力和素质的试题,尽量减少机械性和背诵式试题;在考试形式上,平时成绩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展示、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竞赛结果等情况,依据各项权重给出学生的成绩。这不仅丰富了教学评价方法,也加强了学生自我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考试真正成为鞭策学生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

(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包括:军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写作等。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基础、专业、综合三大模块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完善大学教育全程实习,将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二是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传统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收集、运用与创新过程,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和经验的目的;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主要围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培养,创建三级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多维实践拓展体系,遴选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常态机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和各类职能证书培训等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几年来,与江汉石油管理局江钻股份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第四机械厂、钢管厂、荆州市审计局、荆州市国税局、武商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和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八)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开阔视野

几年来,聘请美国俄亥俄大学斯蒂芬教授、英国蒙特福大学大卫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戴宗兰博士、武汉大学廖洪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许家林教授、中石化集团公司企业发展处关金成校友、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商学院威永年教授等来院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听报告和进行互动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

[1]汪明林,邓健,邱云志.地方大学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易伟义,熊健,李智彬.基于学科特性的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8(10).

[3]高慧敏,谭瑛,曾建潮,郭银章,乔钢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 (11).

[4]王周火,谢恒.地方高校管理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08(6).

[5]金春花,黄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book=5,ebook=49

G642.0

A

1673-1395(2010)05-0006-03

2010-06-10

李昌玉(1968—),女,湖北公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研究。

① 本文属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 Y08002)产出论文。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专业课程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