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2010-08-15刘知国

关键词:保护者雪莱西风

刘知国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刘知国

《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实体的气息;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西风颂》;破坏者;保护者;意象

在西方诗歌浩瀚的夜空中,曾有无数明星闪耀、放射光芒。而生命历程只有30载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Shelley,1792-1822),则像一颗飞速掠过寰宇的璀璨流星,闪烁出奇异而又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曾赞叹雪莱是“神思之人”,称他“品行之卓,出于云间,热诚勃然,无可沮遏……自趁其神思而奔神思之乡……出入间而神行,冀自达所崇信之境;复以妙音,喻一切未觉。”[1]诗人郭沫若也评价雪莱“是真正的诗的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雪莱的诗心好像一架钢琴,大扣之则大鸣,小扣之则小鸣。他有时雄浑倜傥、突兀排空;有时幽抑清冲、如泣如诉。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2]雪莱为人们留下了一大批诗歌瑰宝,其中《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是雪莱创作的所有这类诗歌中的巅峰之作。该诗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简洁明快,感情热烈奔放,含义久远深刻,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且孕育新事物的精神,预言了旧世界的毁灭及新时代的即将到来,表达了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本文试从诗人所创造的中心意象——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进行解读。

一、奔腾的西风

“每部诗作都有由文体要求、作者偏好和无数其他因素所决定的特殊的意象分光带。”[3]诗的意象也可以称为‘观念’,描绘所达到的形式层面,亦即达到一种意象结构。西风作为《西风颂》一诗的中心意象,被赋予想象的翅膀。随着西风飞扬,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也不断拓展升华。可以说,“西风”那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正是雪莱渴望追寻的生命之力量,是他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在《西风颂》中,西风是雪莱心灵捕捉到的绚丽多彩而又意蕴深沉的表象。而这个表象正是深入内在本性、思想、意志的象征物。借助这个表象,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西风成为全诗的中心意象。”[4]

全诗的第一节,主要意象是西风与树林中的残叶,描写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的景象。这里,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得到了生动的运用。诗人将“西风”比作大自然中不可战胜的、所向披靡的“秋之实体的气息”(breath of Autumn’s being),而将“春风“(也即春天的西风)比作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阳春的蔚蓝色姐妹);诗人用“残叶”(the leaves dead)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层;用“无数疫疠摧残的落叶”来描述反动阶层垂死的状态。“西风”是“Wild Spirit”(不羁的精灵),既是“Destroyer”(破坏者),也是“Preserver”(保护者)。旷野的西风喻指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腐朽、堕落的旧事物的同时,又孕育扶持一切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全诗开篇就突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既能摧毁旧的世界,又能缔造新世界。

二、狂野的西风

在全诗的第二节,雪莱采用了西风和天空中的云、雨、电这些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雨和电的天使 (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正聚集全力呼风唤雨。这里,诗人用拟人手法点出了西风的磅礴气势,比喻西风带来了革命风暴。诗人用“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柯枝”(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来指天上比较固定的云层。最后一个双行偶句中,黑雨(Black rain)、火(fire)、冰雹(hail)的喷发,突显了西风的破坏力。诗人通过西风在高空中狂吹的情景来落实第一节诗中的“破坏”:西风将会带来雷鸣、闪电、急雨、冰雹。全诗第二节,作者的视野从地面转向高空,描写西风激长空、震天海、逐乱云、驰雷霆、让电火冰雹崩泻,使黑雨倾盆而下的壮阔情景。此节中,作者气势磅礴地宣布了摧毁旧事物的革命风暴的来临。

在全诗的第三节,雪莱刻画了西风在海上涤荡旧势力的情景。诗人用“澄澈的流水”(crystalline streams)写出了透明如镜的海水之美景。用“喧哗声”(coil)描绘浪涛的低沉拍击之声音,用“馨香馥郁”(So sweet)写出了花卉之芬芳。这里,蓝色的地中海 (The blue Mediterranean)象征了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但旧的宫殿和楼台(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却在颤抖。两种景象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这正象征着反动阶级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诗人在本节中继续描绘了西风在大海狂吹的情景,继续落实第一节中所说的“破坏”,即西风破坏旧事物的强大力量。此节中的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旧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琼楼玉宇、海底宫阙将惨然变色、摇摇欲坠,象征反动恶势力的堡垒即将土崩瓦解,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黑暗、丑恶、腐朽、堕落的旧世界即将被打破,光辉灿烂、前景美好的新世界即将被建立。

在全诗的第四节,诗人一开始就运用几个虚拟条件句,像“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我若是一朵轻抹的浮云能和你同飞),借以表达自己能化为树叶、浮云或波浪,从而能感受到西风的脉搏,和西风化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的决心和愿望。用“就像你飕起波浪、浮云、落叶!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lift me as a wave, a leaf,a cloud! 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I bleed!)来说明自己在生活的斗争中饱受了心灵的伤痛。从这一节开始,诗人落实了第一节中所说的“保护”。诗人的重心不仅放在了西风的破坏力之上,而且也强调它的保护力量。“诗人把自己融入中心意象西风之中,用豪迈的笔调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在西风下翻滚的浪潮、飞扬的枯叶和疾驰的飞云一样,不畏荆棘、不怕流血牺牲地与黑暗反动势力进行坚决地战斗。”[5]本节,诗人为整首诗的主题——期盼战斗、憧憬未来——鸣响了序曲。

三、和煦的西风

全诗的最后一节继续落实第一节中所说的 “保护”,它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护者”的力量。诗中用“请也以我为琴”(Make me thy lyre)来喻指诗人愿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他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战斗中倒下,仍愿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在这一节中,诗人再次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但愿你勇猛的精神竟是我的灵魂,我能成为剽悍的你!”(Be thou,Spirit fierce,My spirit!Be thou me,impetuous one!)全诗的最后,雪莱用双行偶句作为全诗的结束句,这是全诗中最有名的一句,含义深邃,意境隽永,荡气回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深受鼓舞,摧人向上。尤其是最后一行,以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诗的结尾将破坏者(冬天即将结束)和保护者(春天即将降临)行动的结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寓以深刻的哲理,它向人们宣告了西风破坏和保护的最后结局:黑暗就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在全诗最后一节中,作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融为一体,“为革命呐喊,将沉睡的人们唤醒,把真理遍传人间,激励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为幸福、为自由,与腐败、邪恶、黑暗的反动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并走向胜利。”[6]这充分体现了诗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将明亮高昂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四、结语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从形式上看,全诗的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西风对旧事物的巨大“破坏力”和西风对新事物的强大“保护力”。“在这首诗中,雪莱塑造了西风这一坚强而有力的意象,既深刻批评了当时的丑陋社会现实,又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必会到来的坚定信念。”[7]我们可以从他在《诗辩》中的描述进一步了解这一点。他说:“诗人们是祭司,对不可领会的灵感加以解释;诗人是镜子,反映未来向现在所投射的巨影;诗人是言辞,表现他们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诗人是号角,为战斗而歌唱,却感不到所要鼓舞的是什么;诗人是力量,在推动一切,而不为任何东西所推动。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8]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遐思和迩想。

[1]鲁迅.坟·摩罗诗力说[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郭沫若.沫若译诗集[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3.

[3]Northrope Frye.Anatomy of Criticism[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

[4]杨晶晶.细处着眼论真知:对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分析[J].文教资料,2009(6).

[5]徐广联.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陈燕.《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3).

[7]陈嘉.英国文学史(第3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

[8]雪莱.诗辩[M]//西方文论选(下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I106.2

A

1673-1999(2010)10-0104-02

刘知国(1977-),男,安徽和县人,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2010-01-31

猜你喜欢

保护者雪莱西风
小蜜蜂,大身手
The incredible world of honeybees
古道西风(水彩)
“喜迎二十大 同心护未来”
——你我都是未成年人的保护者云签名活动启动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陌路“保护者”
一诺30年
名言名句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