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与功能
2010-08-15丁贞权
丁贞权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与功能
丁贞权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教学领域宽、教学层次多、教学难度大,变化快、时效性强,稳定性与动态性,知识性与思想性、实践性相统一,教学形式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具有政治、思想、判断、德育、认知等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形势与政策;特点 ;功能;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一)领域宽,层次多,难度大
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在教学领域、教学层次、教学难度方面有诸多不同。一是教学领域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国际关系等领域,二是教学层次多、时间长。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学期都开设这门课,是大学里授课时间最长的课程。三是教学难度大。形势与政策都是依据当时国际形势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些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有些问题暂时可能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回答。
(二)变化快、时效性强
形势与政策课始终处于不断更新、持续变化之中,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其内容和教学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特点,因为它不同于传统课程具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事实上,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各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和组织实施。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三)稳定性与动态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一大特点,它首先表现在教育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形势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其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和稳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这些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可以让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预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有相对稳定的基本内容,又有由偶然性决定的国内外大事件的变化与发展,体现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四)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涉及的内容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动态;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等等,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动态的国际国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的综合,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强烈的思想性。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失去了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是知识灌输性和政治导向性的统一,没有知识性,导向性空洞乏力;没有导向性,形势与政策教育就失去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以,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知识传授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形势政策课的重要特征。
(五)知识性与实践性统一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社会现实。因此,形势政策课能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总体规划,使其运作规范化。形势政策课一般会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形势变化之际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懂得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如何为人处世,引导学生对理论上的问题从实践中找答案,对实践中的问题从理论上求解决,帮助学生坚定信念、站稳立场,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六)教学形式多样、灵活
形势与政策课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其教学模式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教师来源多样化。不仅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有高校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教师,还有校外地方党政领导、专家、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代表性人物;其次,授课形式多样化。形势与政策课既可采取一般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学,也可以采取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短片资料和时事评说相结合,以及网络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形式;再次,课程考核多样化。考核形势灵活多样,既可组织闭卷考试,也可实行开卷考试、写论文或读书报告等形式。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
(一)政治功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功能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理解并拥护、支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思想功能: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
思想功能就是把先进的思想意识、人生价值通过教育手段传递给受教育者,提升其精神品位,丰富其心灵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青年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
(三)判断功能:满足学生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需求
判断功能就是判断是非的功能。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年轻、可塑性强、富有创造性,同时,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尚未定型,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没有经过艰苦和复杂环境的锻炼,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和信息鉴别能力较差,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他们急需接受正确的理论武装和指导,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应对复杂形势的挑战。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形势和社会现象以及他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应对复杂形势挑战、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思想侵蚀的能力。
(四)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承担社会责任教育
德育功能就是把公民意识、公民道德规范传播给受教育者,让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青年学生能否顺应时代的要求,承担起人民和历史交给他们的重任,实现民族的振兴,这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还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等等。帮助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做一名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四有”公民就显得尤为迫切。
(五)认知功能:满足学生提高认识社会、规划未来能力的需求
认知功能就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身、规划未来。求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抉择,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大学教育尤其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大学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清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他们对成才与就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明确专业方向,正确为自己进行就业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并依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把自己培养成适应性强、合作精神好、有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特点与功能对教学的要求
(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涵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又由于形势政策课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涵盖课堂教学、课外参观、社会活动、网络教学等各种类型,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传统的和现代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技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理论水平,同时不断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能力,不断与时俱进,掌握最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涉及一个高校的多个部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团委、教务管理部门、各个教学院系。要保证该课程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加强该课程的教务管理,切实提高课程教务管理水平;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相关政策,就要求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相关院系在学生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相互配合;要让学生结合实际规划职业,就必须和就业指导中心紧密联系。高校各相关部门只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与服务的统一
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把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统一起来,把教育目标、社会目标与学生自我成才的目标统一起来,做到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关心人、帮助人,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同感,实现教育内容与服务学生发展的有机统一,为他们真正的自我实现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
[1]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陈潮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长效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3]黄红球.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价值导向[J].思想教育研究, 2007(6).
[4]汤国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与现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G642.4
A
1673-1999(2010)10-0177-02
丁贞权(1968-),男,硕士,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