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钢琴教学研究

2010-08-15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钢琴音乐

秦 俊

(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高师钢琴教学研究

秦 俊

(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它对其他艺术的各个领域造成一定的影响,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强钢琴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建立新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

后现代主义;音乐教育;高师;钢琴教学

后现代主义音乐教育的思想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钢琴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

作为音乐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自己的使命,帮助学生领会各种音乐,并提供一种进入理解世界其他文化的机会,也有助于每个社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的音乐,而有些钢琴老师没有将自己看作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更多地将自己看作是为了钢琴演奏,只注重技巧,而忽视文化的教育。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就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因此,高师教师必须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修养。在钢琴教学中不是单纯的钢琴演奏的技巧和方法 ,而必须和文化结合,传递文化信息,传承文化精神。出于学习的目的,对于学生将要接触到的音乐文化,在任何音乐教学过程中,概念和技巧要具有完整性这是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优秀的钢琴作品,还要向世界介绍中国钢琴作品,同时注重本民族文化精粹的教育和传承,另外,我们还要向学生介绍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优秀的音乐,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如韩国的音乐,澳大利亚的音乐,日本的音乐,印度的音乐,西非的音乐,秘鲁的音乐,非洲土著的音乐,而这些国家也都有着本民族的优秀的钢琴作品,我们要多了解和学习。进而做到钢琴学习和文化学习的结合。

二、建立新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后现代视野中的师生关系,充满了对权威的淡化和平等,同时也提倡对话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师生关系从教师的单向传授转向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唯一权威,师生双方都是主体,双方一起探索世界、研究知识。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向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了,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一名引路人,带领学生步入艺术殿堂,让他们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传统的钢琴教学中,都是由老师指定练习曲和乐曲,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然而,现在不同,老师可以在同一技术的课题,多布置几首练习曲和乐曲,由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曲目,进行练习,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演奏技巧,教师可以根据他的能力建议他弹奏同类型技术练习时,可以自由选择一些他所喜欢的曲目来练习,不一定非要按照教师指定什么就弹什么,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目的,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样对教师也是一个促进,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另外,要全面改变钢琴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进入一定阶段要举行学生演奏会,期中和期末进行考试,平时学生也要多参加一些演出实践。教学不只是考虑如何给学生打分,不能只想演出成功或考出好成绩,教学双方最重要的是了解、检查这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来源,这种变化隐含着对所培养人的观念的变化,即从单纯讲究技术实用的人向追求个性发展的人转变,由此对于受教育者不再强调技术合理性,而是注重人文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和当今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一致的,也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一致的。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三、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确立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目标时,要提倡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人为本。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对于课程目标的客观依据,也从单纯的“学科中心”转向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上来,并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由此,来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第一,教学方法的改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这种单一的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现在,我们提倡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分为两人一组,多人一组的上课形式。目前,数码钢琴在国内迅速的普及应用,钢琴课转化为单一课中加入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缓解了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逐步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已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难免会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在20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20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20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这些作品的学习,另外,除了钢琴独奏的作品外,还要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为其他乐器伴奏,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还有自弹自唱的能力,这是与专业院校钢琴教学的最大区别,也是高师钢琴教学的最大特点。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我们对它的利用还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方面,这些都需要中国的音乐教育者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1]管建华.21世纪主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590,ebook=590

J624.1

A

1673-1395(2010)04-0415-02

20100408

秦俊(1963—),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钢琴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钢琴音乐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纸钢琴
音乐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