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0-08-15赵冬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英语专业

赵冬生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论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赵冬生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师范技能培养、师范教育为中心,体现所培养人才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视人的发展,从而培养优秀的基础英语教育人才,服务于地方基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教育部网站《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数据显示,我国学习英语的初中生有5936.19万,高中生(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有4527.49万,小学3~6年级学生有7103万。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是英语专业下的“英语+专业”还是相关专业下的“专业+英语”培养模式的困惑与争执下,作为基础英语师资摇篮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与义务。地方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应该抓住机遇,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进而构建得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彰显师范专业的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的统一,是人才市场对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一个中心,三个体现”的原则,最终的落脚点为“人的发展”。一个中心,即以师范技能培养、师范教育为中心;三个体现,即要体现培养人才的厚基础,体现培养人才的高素质,体现培养人才的强能力;人的发展,指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师范技能培养、师范教育为中心

(一)科学的课程设置:师范性的基础点

语言基本技能课程以“必须”、“够用”、“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要”为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语言的规范性训练,综合培养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在学生基本技能达到专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不过分追求学生语言技能的拔高,而注重学生语音语调的标准、日常表达的语法性和流畅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规范性上来。

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课程则要实现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强调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教育类课程要自成体系,实现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更注重教育能力的发展,以实现培养人才具备教书育人能力的双重目标。

(二)师范技能达标制度:师范性的强化点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的英语专业实行了语音达标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师范院校可在学生语音达标的基础上,根据基础英语教学的特点及需要,进一步增加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曲以及英语朗诵(演讲)等内容,并由此拓展到三笔字、简笔画、板书、教具运用等教学微技能,直至最后的课堂教学,实行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师范技能达标制度。从一年级的语音达标,二三年级的教学微技能达标,到四年级教育实习前的课堂教学达标,在分项分段达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专业每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使师范性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三)开放式培养模式:师范性的促进点

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师范教育课程构建应在注重理论性课程,如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同时,实行开放式的培养模式:请进来,请中学名师走上大学讲台,开设中学英语教材分析、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等课程;走出去,采取支教或顶岗实习等形式,使高年级师范生走入中学课堂,为学生架起一座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四)全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师范性的保障点

地方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的基础英语教师为己任。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体验获取。彰显专业的师范性,要从低年级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教育见习,到高年级的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达标与教育实习,辅之以暑假期间的阳光支教活动,构建与完善全程化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整个专业的师范性教育教学要体现本学科的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强调所培养人才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

二、体现所培养人才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

(一)学科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体现厚基础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军事、数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为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打好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严格的读、听、说、写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厚基础的保障。

按照教育部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三个课程平台,其中,英语基础知识是英语人才的立足之本。在旧时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英语技能的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二十年来,国内普通英语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大多数地区在小学三年级的课程表中就有了英语课,各种形式的外国语学校或双语学校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中学生英语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学生在词汇量、语法知识、英语表达等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与高中英语的界限已逐渐模糊,这一切为本科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从专业教育角度出发,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在继续重视英语技能训练与培养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英语技能课,为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及教育类课程留下更大空间;同时,注重专业学习导引、英语语音、语法、写作、英语测试训练等实效性课程的开设质量,强调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石性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音、语法基础。

(二)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体现高素质

高素质的基础在于所培养人才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博的人文知识,在于所培养人才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精心设置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通过英语高级视听、英语演讲艺术等课程的开设,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文学批评等课程构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化修养;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构建学生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包括其它人文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当然还包括历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及类型,在任意选修课的设置上,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种类的课程超市,以满足学生的自选要求;方向限选课采取主辅选修制,如限选方向可设语言学(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语用学等课程)、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史、经典作品赏析等课程)、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经典翻译作品赏析、实用文体翻译等课程)三个方向,学生在修完主修方向所有课程的同时,其它两个方向也要选修够各自要求的最低学分,从而实现学生专业发展自由度与专业理论体系完整性的有机统一;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以及创新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体现强能力

不可否认,学生在校学习主要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学生只是在师傅带徒弟式的模式下被动地学习,缺乏课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无论在语言技能课还是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课上,都应避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上,要对课内外学时比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进行调整,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开展教学。

立足课内,变部分理论讲授课时为课内实践课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努力使学生认识到善于思考提出独立见解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传统的习惯,就一些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将其有效地表达出来。针对部分课程学时,教师可在第一堂课时给学生说明课程要求、学习内容、方法与进度、评估方法等,其余时间均为学生自学,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可开展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遇到问题可小组之内或小组之间展开探讨,也可邀请教师参与共同探究。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交互式、讨论式课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创造了较为理想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新信息不断同化和顺应,以主动地建构知识。

拓展课外,增设课外实践课时。如教师可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最终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收集资料、采集归纳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布置课题研究式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多媒体展示、研讨会、访谈、专题报道、辩论赛、英语公益广告设计比赛等都是良好的实践形式,它们能超越简单的技能培训,以专业思考为先导,以文化积累为基础,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三、最终落脚点为人的发展

在论述我国英语教学时,许国璋先生曾经指出,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是英语教学,“要教怎样做人”、“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是英语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对象是人,这符合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要义。而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其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参与到又一代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说,英语教育不但是语言技能及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更是思维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实现人的发展应该是地方性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在语言技能培养、语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跨专业的公共任意选修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文学、艺术、哲学、数理、逻辑等多学科知识,丰富精神内涵;应进一步强调应用能力,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方师范院校肩负着我国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作为最为重要的国际性语言,英语在我国与世界的融合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研究英语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基础英语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模式,是新时期赋予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项重要使命。以师范教育为中心,重视人的发展,是完成这项重要使命的根本保证,是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差异,彰显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基础英语教育人才。

[1]许国璋.英语教育非英语教学[J].英语学习,1999(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2mail:shekeban@163.com

book=609,ebook=609

G658.3

A

1673-1395(2010)04-0343-03

20100418

赵冬生(1969—),男,河南焦作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英语专业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