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简述

2010-08-15李培湘

关键词:三个代表理论体系成果

王 震 李培湘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简述

王 震 李培湘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珍品。这三大成果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辩证关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它架构了体系最基本的理论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重要的发展,深化了体系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作为体系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开拓了体系的理论境界。

基础;发展;创新;辩证关系

一、基础:邓小平理论架构了体系的基本理论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系统阐发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过去我们曾僵化地认为坚持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坚持社会主义,苏联的体制被凝固化、神圣化。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指出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1](P292)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P2)这是对我国、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做了科学概括和总结,表现出邓小平在实践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2]这一基本结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因此,邓小平理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和把握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党的建设和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架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可以说,我们党正是这些基本观点和实践全面展开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体系的理论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化和提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问题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进行综合、提炼和升华,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辩证的整体,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三、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体系的理论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成果,在“为谁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靠谁发展”等问题上创造性地拓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一,“为民发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象的理论。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中心,明确提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共同富裕道路,从而更加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思路,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第二,“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它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文明成果的有机融合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巧妙统一;既坚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结合了中国发展的实际特殊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

第三,“又好又快发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在科学统筹中实现发展,遵循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发展规律和前进道路的认识。

第四,“靠民发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坚持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高度一致,强调以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来谋发展,以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来促发展,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来抓发展,以亿万高素质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来求发展。此外,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拓展和创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对时代主题和历史潮流的分析判断上,由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拓展为“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潮流;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由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是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真理性理论,这个“脉”承续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因”,这个“进”饱含了“中国特色”的新的时代内涵。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这三大理论成果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辩证整体,三者之间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辩证关系。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2-10-21(1).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23,ebook=23

D616

A

1673-1395(2010)04-0289-02

20100506

王震(1986—),男,河南宁陵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理论体系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