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宏观和微观原则研究

2010-08-15武仲波

关键词:连贯省略相似性

武仲波

(枣庄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山东 枣庄 277160)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宏观和微观原则研究

武仲波

(枣庄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山东 枣庄 277160)

作为语篇特征之重的衔接和连贯特征备受语言学家重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语篇宏观原则包括指称链贯穿全文原则、相似性原则、强化原则、大小对称原则等;微观衔接原则包括复现指代原则、阻断原则、心理距离原则、复现原则、累赘省略原则、共知信息省略原则等。

语篇;衔接;连贯

一、衔接理论的发展

Hasan在《Language,Context,and Text》中发展了衔接理论,将衔接概念的涵盖范围扩大到了实现语篇意义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原来非结构衔接的基础上,增加了结构衔接,包括主位-述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和平行对称结构,同时还将相邻配对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国内学者对衔接和连贯理论也做了创新性探索。胡壮麟认为衔接的范围应该再扩大,不仅语篇功能结构可以形成衔接关系,概念功能结构也可以,另外还包括语篇结构和语音层面的成分。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提出了把及物性结构的衔接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把语音模式、语调、信息结构纳入衔接范围。并指出语篇连贯涉及多层次的观点,认为社会符号层对语篇连贯起重要作用。张德禄对衔接机制的范围及其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语篇内部的跨类衔接,即词汇项和语法项之间的衔接意义。如:

A、Can you tell me the time?

B、Well,the milkman has come.因为,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the time和 has come存在时间上的语义关系。因此衔接的研究不能拘泥于形式研究,而应从语义上寻找相似性。人际意义在语篇中的联系也是衔接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具有相同和不同言语功能的句子之间的人际意义关系,情态、态度意义和评价意义所建立的意义关系等。在语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篇与语境关系的衔接。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域一致性和衔接共同决定语篇连贯,但下面语用学的经典例句中,没有衔接机制,但语篇仍然连贯,这就是语境的作用。

A、There’s the telephone.

B、I’m in the bath.

A、OK.

在语境的作用下,张德禄提出存在一些隐性衔接机制(implicit cohesive devices),如外指衔接和空环衔接。对这些特征是否还是衔接,有人提出质疑。它们起到语篇连贯的作用,是否称为衔接是个理论问题,还是术语问题。理论问题是在研究语篇连贯时是否应该研究它们的问题。一些术语是否可以替换对应,如篇内连贯对应衔接;语篇与语境连贯对应篇外连贯机制等。连贯的意义在具体的意义关系上的实现,包括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这就引发了对衔接与连贯的宏观和微观原则的研究。

二、衔接与连贯的宏观和微观原则研究

(一)宏观原则研究

指称链贯穿全文原则,即意义一致性原则:每个语篇至少有一个衔接链贯穿全文,作为语篇主题的标志。如果在语篇中出现衔接的连续性,它们就形成衔接链,而这个衔接链在语篇中延续的越长,它对语篇连贯的贡献就越大。在一个完整的语篇中,起码要有一条衔接链贯穿语篇的始终,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有3~5条衔接链贯穿语篇始终。

相似性原则:衔接的项目应具有相似性,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单位。

相近性原则:指称通常指距离相近的被指物或者人。

强化原则:相似性和相近性衔接的连续出现可以相互强化,使衔接力加强。

冲突原则:此原则也适合于整体中部分之间的衔接:两个部分不同,但同时出现在语篇中,而且还是两个相互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部分。

密度原则:形成语篇衔接的相似性和相近性在语篇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密度。

大小对称原则:如果两个部分要形成衔接,部分之间的大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好的形式是两者形成对称结构,即两者的大小相同,从而形成完好的衔接。

(二)微观衔接原则研究

除宏观连贯原则外,语篇内部的衔接原则也控制着衔接项目的选择和衔接机制类型的选择。

复现指代原则:如果同一个项目连续多次出现,就用同一个代词,而不重复用同一个名词来指代它。

被其他项目阻断后再出现时用名词指称的现象称为“阻断原则”。

叙述焦点原则: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出现时,处于叙述焦点的人或者事物总是以代词形式出现而不被阻断。

可区分原则:当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出现时,代词和名词的转换受此原则的支配。

心理距离原则:衔接的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使衔接在短暂中断后,以名词,而不是以代词的形式,与上面的衔接链延续下去。

复现一致性原则:作者不是选用不同的术语,而是选用相同的术语来指同一个事物,因此出现了词汇重复衔接现象。

复现变化原则:作者故意选用不同的术语来指同一个事物。

复现替代原则:当某个项目再次出现时,不是把它省略掉,而是用其他项目来替代它。

累赘省略原则:如果运用替代会使句子累赘,则说明被省略项或结构项的信息量是不能强化的,因为这会降低没有省略部分的信息量,影响交际效果。

占位替代原则:而当替代项目被省略后就不能恢复原来的信息,或上下文无法形成衔接时,替代项目不能省略。

自然顺序原则:根据自然顺序把句子组合为语篇,而不必用连接成分的现象。

共知信息省略原则:只要讲话者认为听话者能够利用以前的知识、情景中的事物以及上下文推断出信息,他就会将其省略掉或编码为预设信息。

三、将来研究趋向

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衔接和连贯的总体理论已初步成型,并出现了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和神经语言学等学科出发的多视角研究。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研究不足,如:对衔接和连贯的关系的定义还不够明确;对语篇和语境的关系研究有待丰富;对不同衔接机制的衔接力的大小的研究有待深入等。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进一步明确衔接和连贯的关系;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要看衔接关系是否对连贯语篇的建构起作用;衔接只是连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在语篇的外部和上部。衔接机制选择的精确性应成为衔接研究的重点,因为只证明语篇有衔接机制还不行,还要证明衔接机制是否恰如其分;在明确宏观研究原则和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各研究原则对语篇连贯的衔接力的大小;从整体理论上建立起语篇衔接与连贯分析的理论框架,使其系统化和程序化;在其对外语教学、话语分析、翻译理论等领域的应用方面也需要进一步重视。

[1]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H313

A

1673-1395(2010)04-0173-02

2010-03-10

武仲波(1983—),男,山东枣庄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连贯省略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中间的省略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