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财类书籍中隐喻翻译的交际语境顺应
——以《从华尔街到长城》汉译为例

2010-08-15陈树坤

关键词:类书籍华尔街长城

陈树坤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21)

理财类书籍中隐喻翻译的交际语境顺应
——以《从华尔街到长城》汉译为例

陈树坤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21)

在《从华尔街到长城》中,隐喻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顺应过程。译者对交际语境的顺应包括对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以及社会文化语境。总的来说,译者在考虑译文读者可接受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隐喻,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有些隐喻是金融领域特有的知识或概念,译者则会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予以保留。

顺应论;交际语境;隐喻翻译;理财类书籍

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过程涉及到意识程度(salience)的问题。社会和认知因素的结合而形成的社会心理(mind in society)是语言使用者作出顺应和生成意义的依据。同样,译者在翻译时选择译语的过程,或是选择某种翻译策略的过程,也可以从社会和认知因素中找到依据。笔者将从译者顺应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以及社会文化语境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进行分析,文中全部例子均出自《从华尔街到长城》。

一、顺应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

金融英语中时常会出现表面简单实则复杂的隐喻,特别是热销的理财类书籍,这些隐喻也是作者突显自身风格的重要手段。在《从华尔街到长城》中,译者翻译的是造诣精深的学者马尔基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译者后记中,译者指出:“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国际投资大师的睿智思想和语言艺术。”译者尽量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以顺应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在这种意识高度突显的情况下,大部分隐喻都会被保留,翻译隐喻时也会尽量直译。

(1)An investor could select a portfolio by throwing darts at the stock pages and do just as well as any other investor since one stock is just as good a buy as another.The better anal2 ogy is to have the investor throw a blanket o2 ver the stock pages and simply buy and hold all the stock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ibid: 127)

译文:一个投资者可以在股票页面上用掷飞镖的方式选择投资组合,而且他的选择会和其他投资者同样出色,因为买哪一只股票在前景上没有太大差别。或者,投资者干脆用毯子蒙住股票页面,把市场上的所有股票全部买下并持有。(武芳芳译,2008:58)

从例(1)中的“the better analogy”便能看出“throwing darts at”和“throw a blanket over”分别是隐喻和明喻。“掷飞镖”指投资者可以随意选,结果都一样。对一般人而言,要让飞镖准确掷中某点是很难的。对中文读者而言,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不太了解掷飞镖这种活动,但还是可以大致想象出它的情形。为了让读者能欣赏到这种个性比喻,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大部分的意思。

(2)P/Es in the A2share market rose to well above 40during 2007,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certainly a risk of another downward leg of the roller2coaster Chinese stock market.(ibid:155)

译文:在2007年A股市场的市盈率升至40倍,显示出中国股票市场注定也有如过山车一样下滑的风险。(王婷译,2008:79)

在例(2)中,roller2coaster一词是在金融英语,特别是描述金融市场指数大起大落时的常用隐喻。但中文却很少用“坐过山车”来描述指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过山车的特点,译者选择保留原文风格,顺应读者审美期待,保留此隐喻。所以在翻译金融英语的隐喻时,尽量予以保留,以顺应读者的审美期待。

二、顺应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

译者在尽量保留原文隐喻以顺应译文读者审美期待的同时,也会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对原隐喻做一些相应的改动。

(3)The best that government can do i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creative enthusiasm of the people can build an empire of bricks and steel.(ibid:92)

译文:而政府最好是能创造出各种条件,以便人们的创造热情能够建立成“钢铁帝国”。(张丹译,2008:35)

在例(3)中,“钢铁帝国”不是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译者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在译文中加了双引号以告诉读者,这是一个比喻,因此该隐喻翻译过来后变成了明喻。译者此时不选择如“铁血长城”之类的更符合中国口味的语言,正体现了其尽量保留原文的味道的语言顺应。当然,译者也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做出一点改动,选择不把bricks翻译出来。

三、顺应社会与文化语境

翻译隐喻常常涉及社会与文化语境,译者会选择顺应译文读者语境,或者会顺应原文读者语境。

(4)The stock price in such a scenario will rise slowly and consistently over time so that by the time the discovery is made public,the price may have completely adjusted and the geologist and his family and friends are all eat2 ing Belugacaviaranddrinkingexpensive champagne.(ibid:130)

译文:这样一来这只股票的价格就会缓慢而平稳地升高,等到消息公之于众的时候,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调整完毕,而地质学家和他们的家人、朋友都已经一夜暴富,过上了奢华的生活。(武芳芳译,2008:60)

例(4)中“Beluga caviar”是指鲟鱼子酱,在西方只有有钱人才会享用的奢侈食物,与“expensive champagne”搭配,隐喻那些人赚了大钱,也可能隐喻他们开香槟庆祝,欣喜若狂。译者在此句翻译过程中,顺应译文读者的文化语境,为避免出现“语义疑团”,把隐喻的意思明晰化。

四、结语

译者在翻译《从华尔街到长城》中对隐喻翻译的处理,反映了翻译过程就是一个语言顺应的过程。笔者分别针对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和社会与文化语境的顺应做出分析,以求描述译者在处理金融英语隐喻翻译时的顺应过程。理财类书籍的隐喻翻译实际是个复杂的顺应过程,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方法。译者在考虑译文读者可接受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隐喻,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有些隐喻是金融领域特有的知识或概念,译者会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予以保留。

[1]Burton G.Malkiel.From Wall Street to the Great Wall:How In2 vestors can Profit from China’s Booming Economy[M].W.W. Norton&Company,2008.

[2](美)伯顿·G·马尔基尔.从华尔街到长城[M].张丹,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2mail:yelirong@126.com

book=726,ebook=726

H315.9

A

1673-1395(2010)04-0269-02

20100420

陈树坤(1981—),男,广东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类书籍华尔街长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我的小书房
读一本心灵鸡汤类书籍
守护长城
浅谈中职图书馆丰富茶类书籍的必要性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