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定位及其科研工作刍议
2010-08-15袁丽华
袁丽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湖北荆州434023)
学术期刊编辑定位及其科研工作刍议
袁丽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湖北荆州434023)
学术期刊编辑的定位取决于办刊方向对于稿件及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职业化对编辑业务的要求;也取决于编辑对自身工作的界定及业务素质的内在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能仅局限于一般性编辑业务,应主动从事科研工作,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刊文质量,同时要注意不能取代专家审稿的作用。
学术期刊;编辑;定位;科研
近年来,我国期刊出版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期刊数量增长很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387种,数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科技期刊第二大国。[1](P78~79)编辑工作者多在一丝不苟、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从事着编辑稿件的工作,他们将自己渊博的学识,以审编稿件的形式,倾注于作者的论文中,一篇篇论文在他们的修改和建议下脱胎换骨,成为优秀的学术论文,而编辑却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因此,虽然置身于学术之林,却被遮蔽于大树之下,在学术界默默无闻,以至于社会上许多人认为期刊编辑只是修改稿件的编书匠。
一、编辑的定位与错位
造成上述状况根源在于编辑的定位不清或产生了错位,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取决于办刊方向对于稿件及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职业化对编辑业务的要求;内因取决于编辑对自身工作的界定及业务素质的内在要求。
(一)办刊方向对稿件及期刊质量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学术期刊专门发表报道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性成果的科技论文,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学术性,承担着科技信息的展示、传播、交流和导向作用。期刊所处的主体地位不同,服务的受众不同,交流的领域不同,主导的学术价值不同,办刊方向各有不同,对于稿件及期刊质量的要求也不同。而稿件质量虽主要取决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水平和论文的写作质量,这就要求必须深谙办刊要求,熟悉相关栏目的学科体系、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而提高选题和论文甄别能力,发挥导向作用,提升刊物质量。当然这种遴选和甄别能力通过博览相关文献、仔细整理研究相关学术观点、实证材料、科技成果以及日常工作的耳濡目染中即可有所获得,并非要求所有编辑必须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才能胜任,问题是每个刊物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是学术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还是经济价值取向,都会影响编辑工作对于不同的稿件及期刊质量的要求存在不同的定位。
(二)职业化对编辑业务的要求
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学术期刊编辑也作为一个职业被固定下来。一般性的编辑业务大致包括约稿、检验,送审、编辑、推送等方面。单纯的只作文字编辑也是一种现实的定位,在此无需对做哪种编辑的孰是孰非作过多讨论,这些是表象上的,如要从编辑职业的目的、作用、意义、精神等更深层次上来定位,以下两段名言对编辑给出的定位更高尚——“发现”。
1956年3月5日,刘少奇在中国作家第二次理事扩大会上说过:“稿子是经编辑看过、挑选过、修改过的。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为党和国家发现了人才,人们是不会忘记的。”我国当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谈到叶圣陶先生在编辑生涯中对他一生创作历程产生的影响时说:“倘使叶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更做不了作家,也很可能在贫困中死亡。”正因为如此,巴金先生才很有感慨地说:“编辑的成绩不在于发表名人的作品,而在于发现新的作家,推荐新的创作”。
世界上不缺千里马,而缺伯乐。“发现”的功力来自于研究和探索,从这个角度讲,编辑不妨利用科研这个平台好好磨炼自己。
(三)编辑对自身工作的界定
当前学术期刊编辑多是科学研究的旁观者,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常常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却也不乏著书立说、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的大儒,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如何认定自身工作。
且不论西方社会如何认识编辑,在汉语中,编辑就是一个既编且著的职业。编者,收集、组织、整理也;辑者,利用大量的资料撰写文章也。因此,编辑的本职似乎不仅仅是为别人编文章作嫁衣裳这么简单,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不妨收集、组织、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科研创新。所以,从学术期刊编辑的定义上,就有了既编且研的注解。作为一名编辑来说,仅仅满足于编,只是匠人,既编且著,才能成家,编和著两者相辅相成。
但并非盲目的编著结合才是合格的编辑,编著虽是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职责的两个方面,要分清主次,分而论之。编之重在于理,编中不能著。同时,有研究有成果即可著之,编才不会拘泥于文字,无研究成果不可著。
(四)编辑的业务素质对其科研能力的要求
编辑的业务素质除了要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要有钻研编辑理论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有较广博的学识和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学术期刊与科研密不可分,也决定了期刊编辑与科研的密切关系。面对反映各种复杂的科学现象的众多稿件,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在选题、组稿、编辑加工等整个的编辑过程中,准确把握学术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把握学术的热点与难点,编辑加工出优质稿件。
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包括:对科研信息的敏锐能力,对科研选题的策划能力,对科研成果的鉴别能力,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对作者的指导能力。[2](P164~165)前三点有助于提高编辑筛选、甄别稿件的业务素质,后两点有助于提高编辑的稿件加工能力。
二、编辑工作与科研工作
(一)科研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
学术期刊编辑立身于科技信息前沿,具有独特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条件,其知识、见解受到新研究成果的不断革新,成为科研工作的瞭望者,或视野开阔,或颇有见地。并且在编的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料,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或一项新理论的提出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对前人研究成果最熟悉的莫过于相应学科栏目的编辑,编辑也许在研究条件上不足,精力投入上难以保证,但是编辑对该学科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学科发展的预见性可使科研工作少走弯路,只要自身努力,即便不能成为海内闻名的专家学者,学术水平也可非同一般。
(二)科研有助于提高刊文质量
编辑通过科学研究就有可能成为所编栏目学科的行家,如果说科技综述需要对前沿科技了解最深的专家来写,那么编辑就是最好的合作者。编辑对负责栏目的学科领域及发展历程研究越深,接触到的学科群体和学术成就自然越高,无疑对于争取优质稿源、刊发高水平论文、提升期刊核心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科研水平不能取代专家审稿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共同承担着稿件鉴审和期刊把关的重大责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尚有编辑依赖专家审稿,完全按照专家审稿意见取舍稿件成了编辑审稿的“简单模式”。
编辑如果从事科学研究,不仅能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还可以更好的选择审稿专家,主导稿件审理,行使稿件的甄别和刊用权利。在学术期刊的办刊实践中,专家审稿是学术期刊出版规律的客观要求,它的合理性、正当性毋庸置疑。尤其是那些科技类的学术期刊,没有专家审稿人的介入,仅靠编辑审稿,即使编辑的学术水平再高,也难免会造成刊物学术思想的僵化和学术成果多样性报道的缺失,那是不可能办好刊的。
[1]邹琳.浅谈煤炭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素质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07(11).
[2]赵明地.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科研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9).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2mail:shekeban@163.com
book=474,ebook=474
G232
A
1673-1395(2010)04-0164-02
20100522
袁丽华(1971—),女,湖北石首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期刊编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