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常见问题探讨

2010-08-15刘婷婷杜元洪宋华颜莉蓉李

关键词:位序文后著录

刘婷婷杜元洪宋 华颜莉蓉李 莹

(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0; 2.武汉市武昌区妇幼保健所信息科,湖北武汉430060)

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常见问题探讨

刘婷婷1杜元洪1宋 华1颜莉蓉1李 莹2

(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0; 2.武汉市武昌区妇幼保健所信息科,湖北武汉430060)

医学科技论文,不是凭空臆想,需要参考大量其他作者的知识。在引用与著录文献时,作者常常会出现文献数量较少或文献滞后,文献格式错误,文献漏项或文献次序混乱等问题,编辑应按规范指导作者改正该类错误,充分利用好文献的创新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医学论文;常见问题

不仅是前期数据收集和整合的资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文章的时效性与创新性,对作者的论文具有启发性和总结性。然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在参考文献的格式和书写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在医学期刊的编辑收稿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虽然做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但对参考文献的不重视,论文的创新性和发表性较为低下,影响了论文的发表。

一、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是作者所写的论文中引用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公开的内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文献引用需尽量引用近年发表的处于前沿研究、水平较高与文章内容联系密切的文献,需剔除那些发表时间较久、水平偏低、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密切的文献。参考文献应该集中列于文末,按照文中出现先后次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一般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文献类型及载体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不同的类型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不尽相同,应以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为准。

二、参考文献常见的问题

(一)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文献滞后

在收稿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仅为两三本专著,有的甚至没有列出参考文献,有的文献相当陈旧。这可能与部分医学期刊只对参考文献格式有具体的要求,但对其时效性及数量均未做明确要求有关。黄栩兵[2]提出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尽可能多地引用5年以内发表的最新文献,医学论著类文章文献数量一般不超过15篇,文献综述一般不超过25篇。经笔者查阅不同期刊的投稿须知发现,《编辑学报》和《微循环学杂志》稿约中均提到“论文的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10条/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要求“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为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华北国防医药》要求“文献应以近10年公开发表的书刊为限,近3年的参考文献至少应占1/3”。

(二)文献格式错误

第一,英文文献题名书写错误。如:“Winter CD.Fcrmation of the scab the rate of efithelisation of suferfit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2mestic pig[J].J Wound Care,1995,4:366-367”中fcrmation应为formation、efithelisation应为 epi2 thelisation、suferfitial应为superficial),所以加错查询,这条文献的正确写法应该是Winter CD.Forma2 tion of the scab the rate of epithelisation of super2 fit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 [J].J Wound Care,1995,4(8):366-367。只要是具有一定英文基础的作者都可以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拼写错误,在稿件书写过程中作者也可以利用word文档中出现语法或拼写错误时的自动校对功能,来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有时候高学历的投稿者也会出现文献简单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对文献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真核准。

第二,作者姓名输录错误及作者著录不全。如: Katrin Hoffmann,et al.Epileptic seizures and hipp2 ocampal damage after cuprizone2induced demyeli2 nation in C57BL/6 mice[J].Experimental Neurolo2 gy 210(2008)308-321。

以上文献其中作者未有著录全面,且第一作者的姓名格式输入错误,外文文献由于作者姓名的输注与我国有差别[3],外国作者格式应该为姓在前,名在后且只著录第一字母。经过查询,此篇文献的前三位作者为 Katrin Hoffmann;Maren Lindner, Gr˚ticke Ina,根据文献[3]的正确输入应该为Hoff2 mann K,Lindner M,Gr˚ticke I,et al.

如:“沈光裕等.严重烧伤创面早期切痂植皮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 2(6):325-326”中作者应著录此文献的前三位作者,若超出三位则应以著录前三位,后面的作者以“等”代替。这篇文献正确著录格式应为“沈光裕,谢金,李泰昌,等.严重烧伤创面早期切痂植皮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2 (6):325-326”。

第三,外文杂志名没有用缩写。参考文献中外文杂志名应尽量用缩写。如:Experimental Neurol2 ogy的文献著录格式应为缩写Exp Neuro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缩写为J Clin Oncol;Clinica Chimica Acta应缩写为Clin Chim Acta,具体可参考权威的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

(三)文献漏项或文献位序混乱

第一,文献著录不全。文献漏项中最常见的是漏掉载体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具体见文献[3]。笔者发现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不重视,常常出现缺项。例如,专著缺少出版地,连续出版物缺少期刊年、卷、期以及页码不全等[4]。

第二,文献位序混乱。现在大部分期刊采用的是“顺序编码制”,即参考文献著录时按照正文中出现的引文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至于方括号内,有的稿件文后有参考文献[5],但是有的论文作者在正文中未有标识出文献的位序,或者位序混乱,或者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未有连续编码。

第三,文献与正文不统一。有的作者在文后著录有参考文献,但是在文献中未有引用,赵茜[4]指出有些文献文后和正文标注的参考文献的条数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作者在删减文献,更改文章内容过程中,把文献的位序弄混了。或者是从文献转引文献,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避免办法是坚持引用亲自阅读的一次文献[6]。

三、结论

参考文献体现了文章的起点、深度和作者的严谨作风,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是不完整的。一篇好的医学科技论文,不是凭空臆想,需要参考大量其他作者的知识。作者需要正确认识参考文献的地位,在引用与著录文献的同时,充分借鉴文献的创新性、时效性。在撰写和修改论文的时候,及时查阅相关资料,补充参考文献,增强信息意识[6],逐步形成良好的引文习惯。不要拼凑不必要的文献或引用无关的文献,随意转引自己未阅读过的文献,在尽可能广泛、全面检索的情况下,收集与论文主题最相关的且论述中最必要引证的文献,保证格式的正确书写,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保证论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麻明歌,王宇,张莹,等.医学科技论文正文部分写作常见问题探讨[J].牙髓牙体牙周病学杂志,2008(11).

[2]黄栩兵.医学论文与书稿编写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3]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赵茜.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校对方法[J].编辑学报,2009(5).

[5]陈浩元.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 2005(6).

[6]张丽君,熊爱民.编辑对医学期刊参考文献的干预[J].编辑学报, 2009(5).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428,ebook=428

G232.2

A

1673-1395(2010)04-0135-02

20100509

刘婷婷(1984—),女,湖北武汉人,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学研究。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记录了科学研究的过程,记载了各种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期刊论文作为医学科学与研究技术成果的载体与传播媒介,是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1]。

猜你喜欢

位序文后著录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American Families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山东省城镇体系分析
汾河流域城镇群城市规模结构及演变研究
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