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利用SCI的评价作用
2010-08-15秦江敏
王 荣 秦江敏 林 平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19)
正确认识和利用SCI的评价作用
王 荣 秦江敏 林 平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19)
为了正确认识和利用SCI的评价功能,依据“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分析了SCI对中国基础科学和科技期刊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指出了SCI在评价科技期刊方面的局限性:主要侧重于收录基础科学类和英文期刊,地域分布明显不均衡,按影响因子值排名没有充分考虑期刊所在学科领域、期刊类型、期刊自引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目前我国认识、利用SCI存在的误区所造成的大量优质论文外流、助长了科技界、期刊界浮躁之风等负面影响,提出了充实完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建立科学的论文评价体系等建议。
SCI评价功能;论文评价;文献检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自我国科技界、期刊界以SCI作为学术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以来,由于对SCI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过分看重SCI在科研、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意识导向。如将论文是否被SC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作为定量的硬指标,致使我国大量优秀稿源外流,影响科学创新和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引起了科技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因此正确认识SCI的作用,如何科学利用SCI显得十分必要。
一、正确认识SCI作用
(一)充分认识SCI的积极作用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所(ISI)编制的大型综合性检索系统。它是面向全部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性引文索引,它收录的论文全部属于科技期刊论文,其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较高,可以说SCI较能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因此,SCI检索系统一直是世界科技界密切关注的中心,各国都把被SCI收录论文的多少,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诸多前沿学科中的最强项。由文献[1]可知:SCI源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内地期刊从1999年的35种增加到2008年的108种;加上香港和台湾被收录的32种,中国被收录的科技期刊共140种,增加了3倍。收录中国内地科技论文9.55万篇,比2007年增加了7. 2%,占世界总数的6.6%,排在世界第4位,比2007年前进1位。反映了中国内地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期刊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SCI按其科技期刊的IF值、能否按时出版、是否符合国际规范、编委状况及SCI编辑专家的主观判断,严格选择进入SCI的期刊。我国期刊要进入SCI,必然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素质;努力吸收国内外优秀稿源,提高期刊的IF值;保证期刊的国际化规范和按时出版;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特别是国际一流专家做期刊的编委。这对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推进期刊国际化,争创国际一流期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2005年统计[2]表明:SCI数据库的扩展版SCIE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均有明显增长,平均影响因子从2001年的0.401上升到2005年的0.604,上升幅度达50%的期刊有8种。影响因子上升最快的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从2001年的0.271上升到2005年的1.469;有54种期刊连续5年被收录。在被收录的期刊中,有些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在其所属的学科中排名较前,说明我国一些期刊已经具备了向国际大刊发展的条件。以SCI数据库统计,1999~2009年,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64.9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排在世界第9位,比上一年度(1998~2008)统计时提升了1位[1],充分说明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的进步。我国科技期刊取得的这些成就正是SCI积极促进作用的体现。
SCI是一个以提供国际最新科学进展信息供用户检索为己任的高水平检索系统,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中可以方便地检索、吸纳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信息,查阅最需要、最新的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启迪自己的思维,激励科学创新,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二)清醒认识SCI的局限性
SCI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SCI主要侧重于基础科学类期刊的收录,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少,只是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不能反映其整体的科技实力。所以,SCI对科技期刊的评价并非全面;二是SCI收录的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收录其他语种期刊较少。这使得英文期刊和论文之间有很高的引用率,IF值随之也很高。这就使我国一些高水平的期刊由于语言限制而没有被SCI收录,并不能表明这些期刊和所刊发的论文水平就低。因此,很难用SCI的评价标准来归纳我国多数学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导致SCI标准对我国学者评价的不准确性[3];三是SCI源期刊的地域分布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侧重收录美国及母语为英语地区的英文科技期刊,如美国占40%、英国占20%、荷兰占10%左右[3],一些高水平的科技期刊由于出版地的政治或语种因素而未被收录,这与各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并不完全成正比;四是SCI根据IF值对期刊排名时,没有充分考虑期刊所在学科领域、期刊类型、期刊自引等影响因素[4],所以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期刊的真实水平和作用。
二、科学地利用SCI
(一)走出利用SCI的误区
我国科技界以SCI和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科技论文标准以来,出现了不少误区,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科研导向策略。主要有:过分夸大SCI的评价作用,过度利用其评价功能。前已指出SCI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信息检索系统,而非一个评价某期刊、某篇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系统[5]。有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将科研水平与SC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直接挂钩,即凡刊载于被SCI所收录期刊的论文不管是否真的被收录,是否有较高的他引频次,都一律认为是高水平论文,而刊载于非SCI收录期刊的论文其学术水平就差一等。因此,在评价科技成果、科技论文和科技人员科研能力时,将论文是否被SC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作为定量的硬指标;有的大学和科技管理部门还制定了专门条例,规定博士生或博士后毕业前要发表几篇SCI论文,把有没有被SCI收录的论文作为是否授予学位的必备条件[6];院校排名、科研评奖、职称晋升、科研基金资助和工作考核等都要看有多少篇论文被SCI收录,而忽视了SCI最主要的文献检索功能。
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政策上的误导,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助长了科技界、期刊界的浮躁之风,使一些科技人员一开始就以写出能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去认真潜心钻研和攻关,不去进行风险性的艰苦跋涉和探索,根本无法实现科学创新。这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极为不利;二是导致我国大量优秀论文外流,影响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和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大量优质论文外流,如空军雷达学院2009年度就流失259篇(其中国际3大检索系统收录104篇),使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学报优秀稿件匮乏,严重影响学报的学术水平,不利于学报作用的发挥和高校建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走出误区,防止将SCI标准滥用,科学利用SCI的评价功能。
(二)充分完善和使用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建议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基础上,借鉴SC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各学科学术造诣高、治学严谨、办事公正的专家,严格遴选进入CSCD的期刊,并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使之逐步成为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最新科技成果、最新科技信息的最有权威的文献检索系统和科学公正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CSCD应分不同学科按不同期刊类型,即学术类期刊(含高校学报)、技术类期刊和综合指导类期刊等计算IF值分别进行排名。对基础研究的学术期刊还应给出5年期的IF值,以反映该类期刊较长期的学术影响力;对于自引率高于20%的期刊还应给出去除自引后的IF值,坚决抑制通过不正当自引来提高 IF值的不正之风,使自引率降至正常值20%左右,更客观公正地体现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促进期刊健康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论文评价体系
目前科技论文的评价一定要克服简单化、绝对化的做法,采用较科学、公正的方法:第一,正确认识和利用科技期刊影响因子[4]、SCI收录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和是否被SC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只是期刊评价指标之一,它并不是科技论文水平的评价标准,更不是唯一的标准。一般情况是影响因子高和被SCI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总体论文水平较高,但不是每一篇论文水平都高;而影响因子低和没有被SCI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期刊的论文也不是篇篇水平都低,仍有一些高水平论文。2008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5.2次,高于2007年的4.6次,但与世界平均值10.06相差1倍多[1]。1994~2004年间被SCI收录的我国论文至少被引用1次的占57%, 43%的0次引用,被称为“垃圾”论文[7];另外我国在学术“GDP”科研管理模式直接催化下产生大量衍生的学术泡沫,挤占了宝贵的学术资源。每年国家花费巨额资金投入科学研究,换来的却是大量的“垃圾”论文,真正的科技创新却严重不足[8]。说明即使是高影响因子和被SCI等收录期刊仍有低水平甚至“垃圾”论文存在。所以单用期刊影响因子和被SCI等收录来评价论文学术水平既不科学、不公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第二,论文评价宜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期刊评价指标数据库的快速发展为论文定量评价提供了条件,论文发表后的效果可以快速查到。其定量指标主要有: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检索、收录,被国内外他引总频次等。因为论文只有被他人引用,才能产生学术交流和利用的价值。一般引用的频次越多其交流的范围越广,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定性主要是看论文所提出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真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鼓励作者将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内优秀期刊(含高校学报)。要进行必要的政策导向,把被CSCD收录的论文与被SCI等收录的论文一视同仁看待。鼓励作者把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内高水平期刊,抑制高水平论文大量外流,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争创国际一流期刊,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第四,论文评价应充满阳光。论文评价的目的在于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论文质量、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贡献。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一个认真研究学术、公平竞争,充分发挥自己才智和潜力的和谐环境,使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造就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三、结束语
根据目前国内认识、利用SCI评价期刊和科技论文中存在的主要误区,讨论了SCI的功能和局限性,其结果也适用于其他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即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 I)等。提出的充实和完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建立科学的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应建议,旨在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和论文的客观合理评价。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1).
[2]刘贞,包祖军.从近五年SCIE中国科技期刊的统计看我国期刊的国际化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4).
[3]张玉琪,游苏宁.正确认识SCI对学术论文的评价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1).
[4]秦江敏,王荣.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科学评价科技期刊[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李运辉,陈献耘.国际期刊检索系统收录标准与我国科技期刊健康发展[J].编辑学报,2006(增刊).
[6]刘雪立,秦小川.解读“欧洲科学编辑学会关于影响因子不当使用的声明”[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1).
[7]陈雨海.以职称政策为导向,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全国部分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政策的调研和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14).
[8]张振元.试论学术期刊的原创助推使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1).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905,ebook=905
G350
A
1673-1395(2010)04-0039-03
20100418
王荣(1972—),女,山东文登人,讲师,主要从事电子对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