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2010-08-15张春香帕尔哈提艾孜木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昌吉州客源旅游

张春香,帕尔哈提·艾孜木

(1.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历史系,新疆石河子 832000;2.新疆自治区旅游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张春香1,帕尔哈提·艾孜木2

(1.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历史系,新疆石河子 832000;2.新疆自治区旅游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昌吉州乡村旅游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对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开发模式、景点类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地区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对策

一、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

1.农业基础雄厚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其南部是富庶的天山山地,中部为广袤的冲积平原,北部为浩瀚的沙漠盆地。昌吉市“星火示范支柱产业密集区”中已经建立了优势瓜果、苗木、酒花等农作物园地或试验田,其中还投资建设了小规模鲜花观赏园、苹果园、仙桃园、葡萄园和优质瓜种园等农业化旅游园地。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物质保证。从概念上讲,农业旅游不等于乡村旅游,但农业资源的丰度,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2.旅游资源丰富

昌吉地区有着独具西部风情的高山、湖泊、大漠、草原四大奇观。高山以州内东部天山第一高峰博格达山为代表。山上险峰奇峻,景色宜人,从上至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带;湖泊在州内很多,阜康市境内的天池最负盛名,是国内的一处风光盛地;昌吉州北部是浩瀚的戈壁沙漠。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自然的变化,给这里留下了集古森林化石、古恐龙化石、古海洋生物化石和古火山石、雅丹地貌、“海市蜃楼”、荒原珍奇野生动植物于同一地域的多重性大漠景观。优良的草原多在天山之中分布,草原之上有蘑菇、草莓及各类药材,在连绵的雪峰、草原之间有潺潺的流水。昌吉州还有多处文物古迹。北庭古城、西大寺、千佛洞、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和其他若干岩画、各处烽火台遗址、古庙遗址、古墓葬遗址等,都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及观赏价值。

3.客源市场丰富

(1)一级客源。昌吉州东西北三面环抱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州府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仅18公里。客源主要来自于昌吉州境内及乌鲁木齐市。这部分地区的游客由于距离近、交通方便、花费低等原因,使得出游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市场潜力巨大,可作为整个乡村旅游的基础市场。

(2)二级客源。主要是指疆内其他地区的中小城市客源市场。由于昌吉旅游在疆内的知名度较高,来此旅游的疆内其他地区人数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这部分客源数量将不断增加。

(3)三级客源。主要包括内地客源以及前往新疆的少量国外客源。来自三级客源的游客总数虽然数量小,但意义重大。三级客源来自自治区外和海外,一旦他们前来观光旅游,其旅游收入的效益是很大的。尽管三级客源的游客眼光较挑剔,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对他们还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只要运用适当的营销方式,通过旅行社这一中间环节,争取三级客源市场的壮大,将切实可行[1]。

4.旅游业备受重视

近年来,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昌吉建设成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美食之乡、休闲之都”旅游品牌,昌吉州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疆的前列。天山天池已经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并获“全国文明景区”称号,昌吉市、阜康市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玛纳斯县跻身新疆“旅游强县”行列。截至2009年底,全州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26家,旅游星级宾馆29家,旅行社6家,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在30%以上,全州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1.发展概况

昌吉州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最初的“农家乐”大部分是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目前,围绕乌鲁木齐客源地,昌吉州乡村旅游全面展开,集中在米泉市、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等地。到2006年底,昌吉州共有591家乡村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占全州旅游总人数的62.01%;旅游收入达6.33亿元,占全州旅游总收入的51.01%。乡村旅游已经占据了昌吉旅游业的半壁江山。为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昌吉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昌吉州政府出台了《自治州农家乐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按照此评比标准,截至2009年已评出星级农家乐115家。

2.主要的几种开发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个体农庄模式:以自己所有的农家庭院及农牧果场开发旅游项目,进行旅游个体经营。

(2)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旅游景区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如阜康市靠近天池景区的三工河流域的恒泰齐鲁山庄、银利山庄、古榆山庄等。

(3)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要求,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和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如米泉市峡门子天山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最初村民利用自己的闲房开展农家乐旅游,随着规模的扩大,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乡村旅游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完善了促进乡村游的各项制度。

(4)公司+农户型模式:是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指导乡村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如米泉峡门子旅游区的七剑山庄。

(5)综合开发型模式:是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昌吉市的润泽生态园。

三、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及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昌吉州乡村旅游在日趋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从现存乡村旅游的类型及其提供的旅游产品来看

(1)景点类型单一。昌吉州的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主要是休闲农庄和乡村度假村,只有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农业园——润泽生态园和新天冰湖示范园,没有观光农场和民俗文化村。昌吉浓郁的回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未能有效发掘,单一的景点类型已不能满足旅游市场各个层面的需求,如果不从整体上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投资分析及规划设计,进一步开发民俗文化村和观光农场等类型多样的旅游区(点),最终必将导致市场的萎缩。

(2)乡村旅游开展的活动单调、季节性强。目前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活动只停留在观赏、采摘、娱乐上,旅游活动比较单调。旅游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使得乡村旅游活动季节性较强。目前,除杜氏旅游、天山丽都等少数开展冬季冰雪活动外,相当一部分旅游点冬季关门不做生意,待来年“五一”以后才重整旗鼓。这表明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2.从产品质量来看

(1)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低,景点管理水平差,服务质量不高。作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农民是从原来的农业生产者转变成旅游服务提供者,他们缺少相关的服务和管理知识,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旅游点,尤其是庭院式经营的小的农家乐,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较差,个别还存在欺骗顾客、对外来游客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等现象。

(2)卫生条件较差。这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如:饮用水大部分是直接取自地下的、未经杀菌的地下水;一些农家旅馆碗柜、厨房设施简单,基本消毒措施缺乏,碗筷不能及时消毒,排水排污通道不畅(在旅游旺季尤为严重);住宿条件简便、床上用品不能及时更换等,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

3.其他问题

(1)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乡村旅游景区绝大多数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近年来由于乡村旅游的带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与乡村旅游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问题突出表现在旅游区的道路、停车场和交通标识系统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2)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乡村旅游开发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农民是乡土文化的传递者,是耕耘田园风光的主体,应当从本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得到实惠。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当地居民被排除在乡村旅游的大门之外,部分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大多是利用自家庭院、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开展“农家乐”,由于资金不足,经营乏术等原因,设施简陋、旅游活动缺乏创意,形式单一,无法面对激烈的客源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冲击。

四、促进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深挖民族文化,创建回族风情村寨

昌吉是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利用独具特色的回族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独特的地缘优势,不断深层次挖掘回族的民俗文化。开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回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村寨,不但填补了昌吉州现存乡村旅游开发类型不全的空白,也解决了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突出存在的缺乏总体旅游规划,各户间提供的旅游服务特色相差不大,农村文化氛围淡,乡土味不浓的问题。根据对乡村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的调查,可将回族风情村寨选在米泉市峡门子旅游区。充分开发和利用其餐饮文化和民间艺术,按景区功能分区进行布局建设,形成具有回族餐饮、艺术表演及综合文化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景区[2]。

2.加强可参与性项目开发

乡村旅游者只有实地参与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广泛接触民俗风情,多层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精神领域,才能深刻体味到乡村旅游的魅力,所以应尽可能安排丰富多彩的可参与性活动。如开辟出部分农园,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成立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基地,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既让这些没有农作物种植经历的城市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农业常识,接受深刻的劳动教育,也丰富了乡村旅游活动。

3.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在政府部门统一指导下加大乡村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乡村旅游设施不应一味追求高档次,否则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但也不能过分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忽视舒适、卫生的要求。政府可以动员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到昌吉州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中来,改善民俗旅游村和农家乐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昌吉州乡村旅游的规模,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4.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关键是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和实施乡村旅游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计划。首先,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除理论培训外,可组织到四川、北京等乡村旅游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其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通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再次,加强当地居民的教育,激发起参与的积极性,主动维护和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的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5.确立适当的发展模式,以旅促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以旅促农,充分体现“社区事务,社区参与”。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可采取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农户的多主体参与的开发模式。在此模式下,政府着重于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和对外整体营销;公司着重于投资、开发、经营与管理,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紧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农村旅游协会主要负责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规范农户经营行为,旅行社主要对外招徕客源、组合乡村旅游产品;农户则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由原来的自主经营的耕种者,转变为景点的经营参与者,景区的管理者,旅游区的维护者,和乡村旅游的直接受益者。

[1]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3):38-43.

[2]徐永志.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J].旅游学刊,2006(3):21-2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Changji

ZHANG Chun-xiang1,pa er ha ti·A I ZIM U2

(1.HistoryDepartment,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in Shihezi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 832000,China; 2.TravelAgency of XinjiangAutonomous Region,Urumqi Xinjiang 830000,China)

Rural tourism in Changj is having a rar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rural touris m pattern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thispaperprobes into the present development,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typesof scenery spots.Some measures are also given.

Changji;Rural touris m;development status;measures

F590.3

A

1009-315X(2010)06-0592-03

2010-06-08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资金专项资助项目(rcsx200705)。

张春香(1981-),女,新疆石河子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研究。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昌吉州客源旅游
昌吉州第八届文艺“奋飞奖”获奖名单
客源外移,农村站咋卖油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旅游
校政企战略联盟背景下昌吉州外向型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研究
昌吉州纤检协会免费举办棉花检验员培训班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时空分布对比研究
旅游的最后一天
昌吉州主客观温度预报检验及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