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的目标定位及其系统思考

2010-08-15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民族科技能力

白 屯

(大连民族学院思政部,辽宁大连 116605)

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的目标定位及其系统思考

白 屯

(大连民族学院思政部,辽宁大连 116605)

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首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需要围绕制定新政策、提升新能力、带动新产业、培育新力量和服务新民生等五个核心点来进行。

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目标;系统思考

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能力指民族地区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思想认识、科技战略规划、相关政策主张及其实施效果等的综合条件。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首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准确地确定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的目标定位,对于把握民族地区“十二五”期间及其未来的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制定新政策

制定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的新政策,核心目标是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科技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减轻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中央政府的依赖,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有差别的科技能力发展政策。

(1)制定民族地区中心城市的科技能力提升政策。发展民族地区中心城市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地区科技力量,对民族地区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科技带动效应,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专家的广泛关注。民族地区中心城市科技能力提升的突出效应表现在产业聚集功能与效应、企业孵化功能与效应、产业辐射功能与效应、产业的带动功能与效应和城市经济和建设的拉动功能与效应等几个方面。制定民族地区科技提升的新政策,应集中对民族地区中心城市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能力予以大力而持续的支持。

(2)制定民族地区资源富集区的科技能力提升政策。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民族地区的一些资源富集地区曾经把“有水快流”视作发展之宝。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民族地区开始反思,寻求“眼前账”和“长远账”的新平衡,求解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其中,围绕民族地区资源富集区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引导性政策意见。2009年,《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1]开始有意识地将内蒙古鄂尔多斯、贵州六盘水、青海柴达木、四川攀枝花、新疆准格尔等资源富集区一同纳入循环经济区试点,以推进资源有序开发,引导民族地区的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由此而形成了集中针对民族地区提升资源富集区科技发展能力的政策导向。

(3)制定民族地区中贫困地区的科技能力提升政策。中央政治局2009年11月召开会议,提出要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2],做出这一决策绝非偶然。从总体情况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而在广袤的民族地区还分布着更为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存在着经济实力薄弱、科技实力不强、投资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匮乏、市场机制不健全和投资环境不佳等普遍现象,除此之外,观念的落后,从更深的层面上形成了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科技能力提升政策,引导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制定边境民族地区的科技能力提升政策。中国民族地区的相当部分分布在边境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具有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生物多样、立体气候、矿产资源、国际河流等为一体的综合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位于边境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独特性。边境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而且直接与国家发展的整体形象和稳定相关。在边境地区提升科技发展能力,必须切实制定适合该地区的科技基础设施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政策、科技能力投入等相关政策。

二、提升新能力

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加强民族地区特色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R&D),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是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提升中的重中之重。

(1)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积极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区科技成果的吸收和转化的能力。民族地区面临国家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借助于改革开放30多年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和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中国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大幅度增长,但随之而来却出现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紧张,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的劳动力求大于供的格局开始显现,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提升相对滞后,资本相对稀缺,产业集成度不高,劳动力成本较低,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内在需求和动力。第三方面,按照国际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呈“雁阵模型”的产业发展格局必将从中国东部地区向劳动力成本相对充分和低廉、具有巨大市场需求的民族地区倾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拥有充分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科技能力作为支撑。

民族地区科技的提升和发展必须要面对以上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基本态势,瞄准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关节点,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实用、高效、优质、长久的新型产业集群技术,来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的迅速转移和调整。

(2)大力加强民族地区特色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R&D),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特色科技的自我创新能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是指形成了具有独特基础、独特的生产过程和独特的产品服务范围的产业。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以特色产品、特色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促进下,综合开发而成。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科技项目和科技产业,如围绕民族地区农牧业开展的特色农牧业科技、围绕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展的特色资源科技、围绕民族地区生活方式而兴起的民族食品产业、围绕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开展的特色生态科技产业等。

民族地区特色科技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以当地的特色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起点、市场化和深层次开发为目的。这其中,加大科技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支撑,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将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科技等要素相互联接是重要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条件,以开发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对特色产品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特色产业体系。

(3)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提高民族地区原始创新能力,是从根本上提升民族地区科技能力的关键所在。夯实民族地区的科技基础,必须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创造吸引科技精英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民族地区的科技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民族地区的科技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也呈不断扩大的势头。但总体来看,民族地区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尚需要加强,经济发展还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与内在动力,大量技术成果未能转化为生产力,科技队伍的建设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地区科技发展起点较低,人才短缺,结构失调,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仍未根本转变,还要破解来自观念、体制、组织,以及科技发展本身存在的障碍,这些需要民族地区要采用积极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原始创新。

三、带动新产业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在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设想,将有稳定发展前景、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的产业划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与海洋探索等为重点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随后酝酿相关政策,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3]。

民族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紧密围绕国家的整体规划,制定出适合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计划。

(1)要选准着力点。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借鉴以往经验,民族地区在确立新产业发展的战略中,要密切关注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的部署,尤其是对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规划,选准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着力点。

(2)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兴产业。受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民族地区传统产业比重大、分布广,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条件使民族地区的农牧业实现产业化。要积极引导科技研发力量,以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创新新兴产业,如改造传统钢铁行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开发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商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等,大幅度提高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3)要培育特色产业。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以生物资源开发、特色工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弘扬“特色、绿色、更出色”的理念下光大,出现了云南的旅游业以及咖啡、烟草、蔗糖、茶叶、橡胶、花卉和木本油料等具有地方优势的生物产业;西藏特色农牧业,以及相应的甘露藏药、奇正藏药、圣露食用植物油和青稞啤酒等拳头型特色民族产业;广西的新兴农林业,以及食品和制糖、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等等。

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是处理好四大转变,即在品牌方面,由特色产业向品牌产业转变;在产品结构方面,由数量型产业向质量型产业转变;在市场方面,由地区特色产业向国家特色产业乃至世界特色产业转变;在生产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努力向资本型和技术型产业转变。

四、培育新力量

要提升民族地区的科技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是保障。

(1)要加强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和人才队伍建设。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对提升民族地区科技能力起着基础性决定作用。一方面要着眼于盘活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科技人员与物质资本结合,为他们的科技能力发挥提供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促进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就业,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要瞄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实际,调整投资点,增加对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建设的投资,尤其是向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非正规教育、职业技能技术培训等领域投资。教育投资历来是地区发展的“金钥匙”,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应更加倾向于基础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尤其是对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和大众教育等,来弥补和完善正规教育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些非正规教育正在对民族地区中初级科技人员的稳定、鼓励他们提升科技创业技能,起到了正规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要积极促进就业。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开发必然与就业相关联。要积极开辟渠道,加大民族地区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的支持。要重视民族地区社区对就业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民族地区对就业年龄、性别、户籍等方面的限制(社会排斥),创造更富有包容性的、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特别是社区层次的。

五、服务新民生

经过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尝试,民族地区出现了GDP迅速增加的势头。10年间,中国西部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更是创造了连续8年增长全国第一的奇迹。此外,民族地区在工业增加值、投资额度方面都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从民生的角度看,民族地区在居民收入水平、人均生活用电、住宅面积、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表现是民族地区的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服务指标、健康和医疗状况等关系民生的指标均与全国水平有一定的差距[4]。因此,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提升计划的重心应当针对科技民生的基本诉求,制定重心下沉的科技民生服务政策,满足民族地区百姓的幸福诉求,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民生。

(1)重点对关乎民族地区百姓生存发展基本权力予以高度重视。生存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依靠科技能力提升来尊重和维护民族地区居民的生存发展权,就是要以不断地科技创新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在增收、创业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改善百姓的居住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在当前,民族地区百姓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战胜贫困、谋求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百姓的生存发展权,提高他们依靠科技改善生活、发展经济的能力,应当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依靠科技维护和强化民族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发展滞后,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和水平不尽如人意。依靠科技力量,尊重和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权,应当在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互动教育、国际(内)信息平台共享等手段,提升民族地区受教育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依靠科技能力的提升加大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社会保障权是公民在社会医疗、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养老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它是人民群众化解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克服各种危机的最重要的权利,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面前,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更为重要,直接表现了社会的公正。要依靠科技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推动基本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事业建设,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对社会保障的基本需求。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EB/OL].[2009 -10-10].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 2009-10/10/content_18674618.htm.

[2]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EB/ OL].[2009-11-27].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09-11/27/content_12550894.ht m.

[3]新能源领衔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全新发展机遇[EB/ OL].[2010-03-04].http://www.chinanews.com. cn/ny/news/2010/03-04/2150653.sht ml.

[4]田磊.西部民生,十年求变?[J].南风窗,2010(7):33-37.

Targe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in M inority Areas and some Systematic Thinking

BA I Tun
(College of Chinese and Law,Dalian 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in minority areas must centre on the enhancement of independ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in minority areas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formulating new policies,promoting new abilities,spurring new industries,cultivating new power and serving new people's livelihood.

minority area;the abilit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rget;systematic thinking

G301

A

1009-315X(2010)06-0585-04

2010-09-03

国家软科学项目(2009GXQ6B14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10030208);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科规划项目(2009A143)。

白屯(1955-),男,河南淮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民族科技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多元民族
科技助我来看云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科技在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