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玄机悲剧成因探析

2010-08-15马晓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玄机矛盾爱情

马晓霞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鱼玄机悲剧成因探析

马晓霞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她的一生不幸而又短暂,她最终的悲剧是由多种矛盾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强烈的个性意识之间的矛盾;二是自身地位低下与自视清高的矛盾;三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与自身不甘寂寞的矛盾;四是自己的多情与男子的薄情之间的矛盾。

鱼玄机;悲剧;成因

人世间的情爱生活,真正荡人神魂者,在于苦苦追求之中,而其摧人肺腑者,又在于失落悲恨之际。正因如此,情感世界,尤其那交织着迫求与失落所导致的复杂的情爱世界,便成为诗人永不枯竭的创作题材。鱼玄机特殊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历,决定了她在爱情婚姻道路上走得与众不同,完全背离了统治阶级的要求,因而与封建礼教之间形成了尖锐冲突。虽然天妒英才,诗人最终未能挣脱强大而无形的社会之网,黑暗的社会还是无情地将她送上了冰冷的断头台,但她在狱中却用自己杜鹃啼血般的声情唱出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一、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强烈的个性意识之间的矛盾

鱼玄机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的人,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追求自己的特殊人生价值。由于终不能合流于世,常常与世俗背道而驰。

封建礼教要求女子严守妇道,遵从“三从四德”,女子被剥夺了本性中最根本的追求爱的权利,更不要说抒写自己的爱情。而鱼玄机一生偏偏要恃才抗俗。她强烈的个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当她被弃出家后,也曾陷入到深深的愁苦之中,她在意识到了男子的无情无义及广大女子的情感困境后,用诗歌替千百年来被禁锢、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唱出了心声。这充分表现在她的《赠邻女》中:“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首联和颈联描摹了被弃女子的羞惭慵懒与暗自垂泪,颔联慨叹、斥责男子的无情无义,沉重而深刻。尾联针对男子的薄幸大胆指出女子不必过多萦怀负心男子,应该争取主动,去把握自己的命运,提出了“妇女争取自由和独立的响亮口号: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鱼玄机敢于蔑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主张女子也应该有追求爱情与婚姻的权利,表明了妇女婚姻自主意识的觉醒。

鱼玄机在行动上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敢于主动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入道以后,极富才情的鱼玄机有较多的机会参加游宴饯送,同当时文人才士广泛接触,如她和当时名士李郢、李近仁、温庭筠等均有较为密切的交往。对于“出有山水之兴,入有琴书之娱”的李郢,她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鱼玄机在诗中表示希望与李郢结为“鸳鸯侣”,感情大胆率真。鱼玄机渴望真挚的感情,需要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可是在“士有百行,女唯四德”的封建道德统治之下,即使她因美貌、才情受到文人学士的宠重,但终究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李郢等人最终也没有接纳她。虽然在感情上屡遭挫折,但鱼玄机对感情的执著追求正说明了诗人个性意识的觉醒。

鱼玄机的个性意识还表现在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她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对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表达了无限的愤慨: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唐才子传》评曰:“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鱼玄机怨恨身为“罗衣”,徒有满腹才学,不能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体现了男女平权的政治要求。“空羡”写尽了她渴望平等、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愤懑和无奈,是对女子无权参与社会竞争的抗议,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的批判,也是对不合理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挑战。

传统的儒家思想与鱼玄机强烈的个性意识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为鱼玄机本身就是儒学、儒家思想的叛逆者。她强调个体的要求和需要,而儒家的传统文化是抑制人性和个体需求的。虽然唐代的儒学思想在种种原因的冲击下有所松动,但长期的积淀势力仍压抑着这个以独立的人格精神来塑造自己生命历程的女子,这种背景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二、自身地位低下与自视清高的矛盾

唐代的妾,地位极其卑下,与仆人相类,与主人没有正式的婚姻名分,家中有妾,仍称未婚。妾,或是买来的,或是赠送的,或是抢夺来的,她与妻子不可等同并论。妻叫娶,而妾只能叫买。玄机不与李亿正妻同住,而是另有住宅,即所谓的“外妻”,或叫“别宅妇”。那么什么叫“别宅妇”呢?“主要指富员供养的情妇,‘别宅’居住,与妻子隔绝。妾是法律上允许的、合法的、一般得到妻子同意的小老婆,别宅妇则是男人养在别处的、不合法、一般瞒着妻子的情妇。”由于外妻不是名分已定的侍妾,因此,她们的地位很不稳固,这就是为什么在玄机的诗里老是怀有随时可能被丈夫抛弃的忧惧。可见,“别宅妇”比“妾”的地位更为卑微。而李亿是大中十二年的进士科状元,很自然成为将门相府小姐们选婿的对象,所以,尽管李亿对她爱得再深,又有谁会和一个娼家女过一辈子呢,她们只能是被当作玩物,玄机只能是被弃。

女冠诗人是唐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集女冠、名媛、诗人于一身,她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既不同于那些置于深深庭院、重重帷幕中的闺阁才女,也有别于唐代前后的其他方外才媛。鱼玄机也一样,作为一名女冠,她自然受到道教清静无为思想的熏陶,自然多了一点道家自适放达的超凡风采和风流洒脱的方外情怀,而这种心境是别的才女所无,唯独她独有的;作为才媛,她拥有自己较为开放的社交圈,“色既倾国,思乃入神”的玄机自然会受到众多才子的青睐,再加上自己不凡的才华,更是让那些宫闱佳人和青楼歌妓在她面前黯然失色。作为一名诗人,她加盟诗界,在与众人的相互酬酢中展示出了自己卓然的诗才。正是玄机具有了三位一体的特殊身份,比之同时代其他女性,于是便多了一点自信和清高。《夏日山居》:“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自遍不曾栽。庭前亚树张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轩槛暗传深竹径,绮罗长拥乱书堆。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在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高超洒脱的闲适情趣,审美主体与客体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就在情景与主客体的水乳交融中,既流露了诗人飘然出世的思致,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悠然见南山”的深远意境,因而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又表现出女诗人自负才学,志向颇高,却又怀才不遇,从而铸就的孤傲不群、不甘俯就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诗人的这种孤傲之风、清高之气与其自身地位卑贱之间的矛盾使得女诗人极其地痛苦,玄机就是一直在这种生活的矛盾中痛苦着。

三、道家的清静无为与自身不甘寂寞的矛盾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自然的亲力。”主要是启迪他们师万物、客自然、静观默察物象、平衡阴阳两性,追求一种清淡旷远的境界。这就要求女冠诗人心必须要静。只有心静,才能领悟其中的真正奥妙,才能真正进入道教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当中。但是,道教生活毕竟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对于“色既倾国,思乃入神”的鱼玄机来说,她毕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虔诚信徒,她只是将道观作为生活困窘和爱情失意的避风港。所以,这种道家的清静无为与她自身不甘寂寞的矛盾心理在她的许多诗作中都有体现。如她的《和人》诗:

茫茫九陌无知己,暮去朝来典绣衣。宝匣镜昏蝉鬓乱,博山炉暖麝烟微。多情公子春留句,少思文君昼掩扉。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鱼玄机的生活已经到了“暮去朝来典绣衣”的窘迫境地,而这与她在《遣怀》诗中所说的“金银志不求”已有了志趣上的差异。玄机不是那些出家的公主、贵族小姐,她是女冠诗人中的下下层,她被弃之后首先遇到的是经济上的困难。除了在物质上不能自持之外,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矛盾,在《暮春即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这种矛盾心理: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此诗中,作者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的旧夫李亿,而罗袖的芳香、袅袅的歌声与玄机的穷门深巷、侣俦稀少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句中作者终于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显然是她对自己不宁静心绪的自责。

所以,鱼玄机的悲剧就在于她时时刻刻都处在个人情感的两难选择之中,她有道怀的超拔,却又摆脱不了对人间情事的渴望。

四、自己的多情与男子的薄情之间的矛盾

鱼玄机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比之下层劳动妇女,她心灵深处更多地积淀了传统的封建男权文化,她视爱情为生命的根本,她为情而活着。在入道之前,她唯一可以寄托的男子就是她的丈夫李亿,从她寄给李亿的一系列诗作看,玄机是多情痴情甚至苦情的。有过短暂幸福婚姻生活的鱼玄机,在诗歌中反复表达着对故夫李亿的思念,诗题中“子安”之名出现五次,每首都表述“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式的思念。不仅如此,“相思”二字在鱼玄机诗中出现共4次: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寄国香》)

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闺怨》)

山路攲抖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春情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隔汉江寄子安》)

尽管这样,玄机最终还是被李亿无情地抛弃了,陷入婚姻困境的鱼玄机不得已而入道。由于玄机的聪惠与美貌,又能吟诗作赋,不久就有众多求狎者纷至沓来。她在与众多男性的交往中的确得到了传统妇女所没有的崭新体验,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对男性薄幸的体味。本来想寻找真爱的鱼玄机,却受到了一次次的打击,这对鱼玄机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在她与众多男子相互酬酢的诗作中,总是充溢着类似于怨恨李亿的那种“怨妇”情结。在《酬李学士寄簟》中,她看到了李亿送给她的“簟”,便很自然地想到了“团扇”。“扇子”本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才用的,秋天一到,便被人们弃之不用,“竹簟”也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时令性。玄机这里将云扇与竹簟都加以人格化了,她害怕自己也像“竹簟”和“云扇”一样,遭受被弃的命运。

正是因为鱼玄机对爱情渴望的热烈,所以在失去爱情之后才越是痛苦,我们在她的诗中可以看到失去爱情之后她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与寂寞。她在《秋愁》一诗中说的“夜夜灯前欲白头”就是指这种伤情的苦况。

平心而论,鱼玄机的被弃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本身是十分正常的,假如换了另外一个女子,凭借自己的才情与姿色,也许早已进入众多女子羡慕的“上林苑”了,但是鱼玄机却没有这么做。她的悲剧正在于她并非等闲之辈,而是个十分看重精神生活的知识女性,更何况她被弃前已品尝了爱情的甜蜜滋味,相比之下,“上林苑”的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那无爱的婚姻又会令人窒息。她怎能忍受?勇敢率直的性格决定了她是不会甘于寂寞、甘于沉沦、甘于受命运摆布的。她有自己的爱情理想,她心目中理想的爱人是一个品学兼优、才貌双全、风度翩翩、俊逸清高的才子。事实上,没有任何男人认为该对妓女的感情负责,他们往往借夸耀这种关系,作为争艳猎奇的经历来抬高自己的身份,不会真正有人娶妓女回家作妻子的。因此,鱼玄机超越现实的爱情理想与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但这种感情上的追求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种理想的被破灭,其悲剧性是深刻的。

[1]彭志宪,张炎.鱼玄机诗编年译注[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2]陈文华.唐女诗人集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I207

A

1673-0046(2010)10-0202-03

猜你喜欢

玄机矛盾爱情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江陵愁望寄子安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天文学侦探系列——古文中的玄机
刷牙中的“玄机”
在常识中破解历史的玄机——一节初三复习课泛起的联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