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交互式模式研究
2010-08-15刘焕
刘焕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交互式模式研究
刘焕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文章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为实例,探讨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交互式模式,认为这种翻译教学模式能够改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有助于改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概念教学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获得国际商务英语考试、BEC考试等证书的基础课程之一。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则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如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其教学模式参照本科翻译教学模式还是应有自己的特点?如何使得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提高翻译水平?等等。
交互式教学模式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启示。论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从认知角度研究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交互式模式,旨在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传统的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教师通过几个译例讲解阐述一种理论或翻译技巧,然后发商务文本给学生课堂上做或课下做,上交批改或下一次课讲评,讲评之后发参考译文。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的功能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学生在翻译中增减分合等微观翻译技巧的把握,忽视对整个翻译流程的宏观操控。这种传统的讲评方式的结果是:“翻译教学效率低下,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被上成熟练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
翻译教学的这种现状有悖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文规定:“专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用性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高职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并且鲜明地体现出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论文提出的“交互式”翻译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它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如下:(1)翻译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是翻译知识与技巧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构建各种翻译技能的促进者。(2)翻译教学要训练学生分析、解决翻译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最后形成自觉思维。(3)学习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不仅能够加速翻译知识和技能的构建,而且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全程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积极参与翻译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教师在讲解翻译的理解、转换和表达的三个环节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能动性,以提问、小组讨论、赏析等教学手段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协作的环境,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翻译水平。
1.译前交互活动
每次翻译文本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他们译者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不再是学生,他们面对的将是真实场景中的真实文本,这就要求他们在动手翻译前就考虑:翻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预期的读者对象是谁?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此文本的商务语言文体特征、理解难点和翻译难点进行全班或分组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翻译策略和技巧的应用。
2.译中交互活动
李德凤要求学生做reflective journal writing(反思日志),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J是自己对翻译过程的反思,即如何查资料、如何思考、如何翻译、如何修改定稿等等。李教授要求他的学生每做一篇翻译练习,必须写RJ和译文一起交。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译中交互活动的绝好实践,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翻译的过程上来,而不仅仅是翻译的结果,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练笔机会和一个积累经验的储藏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师生交互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为课堂讨论提供很好的素材;而且,RJ的写作将教学过程中的交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其他形式的译中交互活动还可以是教师布置课内或课外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和小组成员边做边讨论,完成定稿。
3.译后交互活动
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篇译文要反复修改,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解、识别语言风格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的难题。译后交互活动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将班级同学分组,所有同学拿出译文初稿,组内交换批阅讨论,这一阶段可以消灭拼写、语法及句法错误,然后各自对初稿进行修改,再次上交,教师阅后在课堂里进行集体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和表达上的不到位之处,学生再次对自己的译文做必要修改,上交定稿。如此一来,学生有机会看到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不会一人钻牛角尖,在组内交互活动中发挥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实例
以商务信函翻译为例,常规的教学一般是给学生一篇中文或英文的商务信函,然后让学生练习,老师逐句讲解,并从翻译文本的整体篇章和语言要求角度进行分析。下面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语翻译教程》中一篇商务信函为例,从实证出发,建构交互式教学模式。
Dear sirs,
We are glad to note fromyour letter of the 1stMay thatyou, as exporters of Chinese Cotton Piece Goods, are willingto establish direct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us. This coincideswith our desire.
At present, we are interested in Printed Shirting andshall be pleased if you will kindly send us by airmail catalogues,sample books, and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 regardingPrinted Shirting, so as to acquainted us with the materialand workmanship of your supplies.
Should your price be found competitive and deliverydate acceptable, we intend to place a large orderwith you.
Your early repl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Yours faithfully
这是一封建立业务关系的商务信函。按照上述分析,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交流沟通,如这篇信函的对象是谁?学生翻译的目的是什么等等,然后和学生一起通读全文,完成对本信函中的基本词汇、句子结构等的理解,使得学生了解这篇信函的基本大意。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问、讨论等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师预见到并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把参考译文告诉学生。具体到这个例子,教师可提问学生这样的问题:(1)“so as to”在这段话中是充当什么从句?另外,在汉语中表达这种从句的词语有哪些?(2)“as exporters of Chinese Cotton Piece Goods”直译应该是“作为中国棉布产品的出口商”,但是综合考虑上下文语境,有没有更好的翻译?你是不是可以在翻译中改变exporter这个词的词性?等等。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和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从而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和方向。
在译中交互活动中,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逐句翻译,同时写下自己的翻译反思日志,记录自己的翻译思路,例如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句子结构混乱等。如此一来,学生在获得阅读原文技巧的感性认识的同时,对翻译技巧在文本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教师诊断学生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在译后交互活动中,学生上交这篇商务信函的初稿翻译,教师按照之前的分组,在组内进行讨论,修改后,再次上交,教师阅读后,再集体批改,指出在批改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一些建议,然后学生对自己的译文再次修改,最后教师发给学生参考译文,对照评论,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参考译文的看法,指出其翻译的到位的地方以及欠缺之处。
[1]白云.浅谈高职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的改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
[2]李德凤,胡玫.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
[3]王宇.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2003,(1).
[4]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学刊,2007,(4).
G718.5
A
1673-0046(2010)12-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