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初探

2010-08-15郭惠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定位教育

郭惠聪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初探

郭惠聪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宏微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管理创新;高等教育;教育改革

创新成为新时代下全世界的主题,对高等教育来讲尤为如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宏微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这种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缺陷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新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阶段变迁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同于之前的精英教育,大众教育阶段已成为高校一种必然的发展现状。19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和普及教育阶段,每个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5%以下、15%-50%和50%以上。我国高等教育自1997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毛入学率已经处于15%-50%之间,已经发展为大众教育。这种“质”的变化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与之相适应,要求高校要在学校功能和定位、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实现创新性地改革。

第二,社会对人才标准要求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再将高校仅仅作为一个人才生产地,而且高校还必须是培养社会化生产需求的人才。并且,学生走向社会的职业生涯不再遵循终身制,就业压力大大增加。教育的目的何在?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人类的“完满生活”不仅需要人类掌握某种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及为人处事的能力。所以,高等学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承担更多的让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使命,相应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都要有创新性的定位。

第三,高校自身变化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及布局的变化,高校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尤其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建出现的跨校区管理问题,增加了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出现了教学资源分散、校园文化建设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直接推动因素。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

1.部分高等学校定位模糊,盲目追求办学规模

高等学校的定位可以有多种角度,例如,按学科结构分类,将学校定位于综合性或单科性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将学校定位于精英教育或大众教育,或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通识型教育等。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高校定位分类原则,是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研究水平将全国的高等院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很多大学也据此分类原则来给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虽然这四个层次的定位基本涵盖了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但是高校定位的可操作目标较为模糊,业内并无一致看法。此外,高校在定位上还存在一个误区即盲目追求办学规模、专业全、综合性等,这些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定位其实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最终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

2.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且人性化不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样,教育的对象和核心都是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高等教育之中是科学合理的。因此,高等教育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尊重人、理解人。这方面,我国的教学管理体制存在极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学体系没有跟上社会需要的变化,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没有很好地结合社会需要及学生实际;第二,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不足,管理制度教条化。部分专业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但是也存在部分专业学生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学校设置的课程不一定是学生最需要的、最有兴趣的;第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令人紧张。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在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上,管理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被动地位仍然基本没有改变,灌输式、注入式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沉闷压抑,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人格的发展;第四,当前教学管理体制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激励远远不够。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并未得到同步发展。此外,对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制约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这些缺陷都影响了高校高质量人才的输出。

三、实现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1.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以教学理念的革新为前提

高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根本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以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深厚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为导向,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实施:

首先,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思想观点、生活方式等方面。教学要承认并尊重这些个性差异,实现教育本位与人格本位的共同发展。高校要着力营造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气氛,以健康的环境塑造学生健康的性格,最终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运用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立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他们需要在学校得到什么,他们在这个阶段又能接受什么,任何时候都不脱离学生实际。

其次,高校教学管理要定位精准,突出特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不同的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而不必盲目追求趋同。从自身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才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做法,也是当前高校的生存之道。大而全不等于强,不等于一流,规模小、有特色,照样可以成为名校,如世界知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并非因为大而成为一流大学。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大而全,最终影响的必然是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2.高校教学管理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

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培养合格人才,只有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和实施较为灵活的、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弹性教学管理制度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以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当前已经有些学校实行弹性的学分制改革,刚进入高校的新生先不分专业,待其经过一年的兴趣,对某些专业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再选择专业,这些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大大提高。

第二,改变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应该卓有成效地设置一些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其善于突破陈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提升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词语。作为知识分子,大学生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新知识汹涌的现代社会,人类终身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并非依靠教育机构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自身完成。所以,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

3.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以激励机制、教学方式创新为保障

激励在管理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高校教学管理中,不仅学生教育需要激励机制,教师教学同样需要激励机制。因此,高校要重新审视已存在的激励、评价机制,保留其效果较好的部分,同时融入符合当前实际的创新部分。此外,当前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变化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线索。高校教学管理要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特点,灵活地变更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目标。

[1]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周志荣.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J].黄山学院学报,2009,(2).

G64

A

1673-0046(2010)4-0105-0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定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