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方言词语溯源

2010-08-15胡正武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鸡子古代汉语端正

胡正武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台州方言词语溯源

胡正武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台州方言保存了大量古代汉语要素,词汇上保留古语的成份尤多。税指租赁,无论出租还是承租;吃的对象可以是饭菜,也可以是酒茶,还可以是“烟”;藁是以稻草编成的置于席子下面的垫子;草表示雌性动物;端正表示事情预备停当;鸡子指称鸡蛋保留古代汉语习惯用法;家生指家具工具器皿物件;掇指用双手捧物,即“端”的音转;蹊跷(跷蹊)是奇怪、怪异之意;腌指食物变臭。

台州;方言;词语;溯源

台州方言是吴方言中的一个小片,当前方言学界称之为吴方言台州片。台州方言当中保留着大量的古代汉语遗迹,举凡语音、词汇、语法等均有与古代文献语言相合者,普通话中许多消失了的古代汉语成份,迄今仍然活在台州人的口头上。此处仅以词汇为主要对象,就古代文献语言词汇与台州方言相合者标而出之,略作粗浅的分析,或可为研究台州方言以及台州人民移民历史文化之助云。

一、税:税是名词,如“农业税”“车船税”“缴税”。这是通用语中仍然存在的。又是动词,租赁也,无论出租还是向人租赁都叫做“税”,不区分出租方与租赁方。这是台州方言中仍然在使用而通用语中已经不用了的。如“税屋”“税车”“税船”,均为日常口语词语。其词语来历甚久,早就收录于古代字典词典和典籍之中,如西汉史游《急就篇》卷三:“种树收敛赋税租。”唐颜师古注:“种, 艺也。树,植也。春夏种植,秋冬收敛,农之常业也。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皆所以供公家之用也。”[1]223-4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禾部税:“租也。从禾兑声。”租:“田赋也。从禾且声。”[2]146颜注说明“赋”“税”“租”三者的差别:徵收钱财叫做赋,谷物叫做税,田税叫做租。后来词义发展引申,就逐渐突破了原有的畛域。三国魏张揖《广雅》:“赁、且、假、贷,僭也。”“贡、租、赋,税也。”[3]可见租税从古以来都是同义词,即使《广雅》时代,还可以看出租税与“赁假贷”在词义上的关联性及其差异性,这就是租税重在收受(反之则为交送物财物织物等实物的行为,是建立于古代赋税制度的 “制度性”用词,是义务性的;赁假贷诸词则具有借贷之义(假即借义),后来此义逐步靠近租义,合成“租赁”复音词,是不具义务性的。所以宋人《广韵》也还解释说:“税,舒芮切,敛也。”很明显突出其“收受租税”的含义。中古时代文献语言中此词已经常见,既有人物口语,也有非人物口语。如:

1、《史记·殷本纪》:“(纣王)于是……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4]105《史记·秦始皇本纪》:“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4]239

2、唐白行简《李娃传》:“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生大骇,诘其邻人。邻人曰:‘李本税此而居,约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生)访其谁氏之第,曰:‘此崔尚书宅。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未暮去矣。’……(娃)给姥之馀,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5]

3、宋李衡《周易义海撮要》卷四:“损有孚者,取于民当以诚信取之,有制‘什一而税’是也。”[1]13-407

其词义在古代汉语中可谓渊源有自,在古代辞书的训释中亦可窥见其词义的引申发展脉络。如宋人贾朝昌《群经音辨》卷三:“税,田租也。舒芮切。”[1]222-24宋人《大广益会玉篇》卷十五:“税,尸锐切,租税也。”[6]南宋戴侗《六书故》:“税,输袂切,田赋也。引之则凡赋取者皆曰税。”[7]

二、吃:动词,吃为汉语古今通用词语,也是吴方言普通词语,但吴方言中“吃”的用法与普通话有些差异。吴方言中“吃”的意义与用法保留古语的成份要大于普通话,词义的概括性较强,把普通话中“吃(饭)”“喝(酒)”“吸(烟)”都包括进去了,如吴方言中可以说 “吃酒”“吃粥”“吃茶”“吃香烟”,但普通话中不能这么用。从古代文献语言词语来核实,像吴方言这样用法的“吃”也不是异端,而是汉语来源久远的传统。如:

1、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8]

2、唐寒山子诗:“低眼邹公妻,邯郸杜生母。二人同共老,一种好面首。昨日会客场,恶衣排在后。只为着破裙,吃他残。”[9]

3、《水浒全传》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智深走入店里来,靠窗坐下,便叫道:“主人家,过往僧人买碗酒吃。”庄家看了一看道:“和尚,你那里来?”智深道:“俺是行脚僧人,游方到此经过,要买碗酒吃。”[10]56

很显然,例一与例三都是今天通用语中不这么用的古汉语用法,台州方言仍然如此用。吴方言中“吃”的对象包含范围宽广,是古代汉语原有的普通用法,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吃”的对象止限于“吃饭”“吃菜”之类,而不能与“茶”“水”“烟”之类“流体”甚至空气相匹配,属于古今词义变化中范围缩小这一类型。

1、唐王梵志诗《草屋足风尘》:草屋足风尘,床无破毡卧。客来且唤入,地铺坐。家里元无炭,柳麻且吹火。白酒瓦钵盛,铛子两脚破。

2、《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众囚徒道:“他到晚,把两碗乾黄米饭,和些臭鲞鱼来与你吃了。趁饱带你去土牢里去,把索子捆翻,着一床乾把你卷了,塞住了你七窍,颠到竖在壁边,不消半个更次,便结果了你性命。这个唤做盆吊。”[12]402

四、草:表示动物性别之词语,公为“雄”,母为“草”。如“草鸡”“草鸭”“草猪”“草狗”等。这种说法也不是台州方言独特的东西,而是来历甚远。《尔雅》:“牡曰,牝曰”,晋郭璞注云:“江东呼马曰,音舍,草马。”[13]牝就是雌性牲畜,牡指雄性牲畜。宋丁度等编《集韵》上声三十五马部 :“,牝马。”[14]字或从牛,音舍。与草音相近。可见当时中原语言称雌性动物为“草”,属于通用语,后来词义变化了,仅保留于方言之中。如:

3、宋文彦博《潞公文集》卷二十一《论监牧事》:“如此则仰给度支者不多,所收马课亦不少。大率草马二万,岁收六骒,为驹一万二千。三岁之中,若失其半,犹得六千疋。”[1]1100-708

4、明于谦《忠肃集》卷三《南征类》“兵部为边情危急事兵科抄出”条:“又有洛东田心等村贼人约有一千余徒,抢去大曹驿放草马二匹。”[1]1244-88-89

五、端正:台州方言称将事情预先准备停当叫“端正”。如“你把饭菜烧端正”,“碗箸放端正”等等。古代文献中此类用法亦有与台州方言相合者。如:

1、《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武松笑将起来,张青、孙二娘也笑,两个公人正不知怎地。那两个火家自去宰杀鸡鹅,煮得熟了,整顿杯盘端正。张青教摆在后面葡萄架下,放了桌凳从头,张青便邀武松并两个公人到后园内。[12]399

2、《水浒全传》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晁盖和众头领身边各各带了器械,暗藏在身上;结束得端正,却来赴席。[10]224

由预先准备停当引申为“事情做完了”“现成的”意思。这是台州方言中“端正”的常用义。如“你人勿管什么事干(事情)都要装端正咯好用”(你这个人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准备好才行)。

3、明无名氏《平山冷燕》第六回《风筝咏嘲杀老诗人,寻春句笑倒小才女》:原来款待是打点端正的,不一时,杯盘罗列,大家痛饮了一回。[17]

4、清陈树基编《西湖拾遗》卷十二《于忠肃万古垂名》:“于公巡边指授停妥,遂自回京。却好也先要报大同之仇,率领勇悍,一齐杀来。郭登准备端正,只要他来,号炮一声……贼兵打死无数……”[18]180

端正又可以组成叠词 (重言)形式作端端正正,以强调其“端正”之状态或者程度。口语与书面语都常用。如:

5、《西湖拾遗》卷二十二《返魂两度续香勾》:“(施十娘与刘小姐)两个计较得端端正正,小姐又取出一双穿得半新旧的绣鞋儿,递与妈妈(指施十娘)道:‘以此为验。’施十娘袖了绣鞋儿,并花汗巾,起身作别。”[18]320

6、《西湖拾遗》卷二十七《登金鳌神兵救驾》:“(吴堪)至晚间回家,见桌上饮食酒肴之类都安排得端端正正,热气腾腾,就象方才安排完的一般。吴堪见了惊异,猜道:‘莫非隔壁邻母张三娘好心可怜……却替我安排端正。’……晚间回家,饮食酒肴之类早安排端正。一连十馀日都是如此,吴堪心中甚是过意不去。[18]389

六、鸡子:鸡蛋。台州方言把禽类的卵都叫做“子”,如称鸭蛋为“鸭子”,鸟蛋为“鸟子”;有些卵生的兽类的卵亦称为 “某子”,“大蛇子”(蛇卵),“鳖子”,“乌龟子”。 鱼和虾蟹的卵亦叫 “鱼子”“虾子”“蟹子”。鸡蛋黄就叫做“鸡子黄”,鸡蛋清就叫“鸡子清”。煮熟的鸡子叫“熟鸡子”,腌制的鸡子叫“腌鸡子”;以此类推。它的基本意义是汉语“子”与“父母”相对的概念规定的,而此类称呼与说法是符合汉语命名规律的,早就见诸古代文献词语中。如:

1、汉孔鲋撰《孔丛子》卷上《居卫第七》:“子思居卫,言苟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卫君曰:‘吾知其材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1]695-322

2、南朝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19]

3、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二十三“问北辰是甚星”条:“天形如鸡子,旋转极如一物。”又曰:“淳曰:‘每常见山形如水漾沙之势,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势自如此。凡物皆然。如鸡子壳之类,自气而水,水而质,尤分晓。’”[20]

鸡子是鸡蛋以前的通称,直到清人文字中都还如此。

4、清毛奇龄 《秋雨初晴赋》:“隔江惊渔唱之来,枕畔有鹊声之喜。于是霏霏龙烛,远与烟连;团团鸡子,恍在雾间。”[6]1321-372

毛奇龄用鸡子来比喻太阳,便是古人用过的常套,如南北朝乐府《西乌夜飞》:“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这种名物称谓即使晚明时期来华的洋人也不例外,可见鸡子作为汉语通称的身份,当是毋庸置疑的。如:

5、明万历年间西洋熊三拔撰 《泰西水法》卷三:“末涂以饰宫室之墙,欲令光润者,以鸡子清或桐油和之,如法击摩之。”[1]731-953

以鸡子烧的食品亦以鸡子冠名,如汤叫“鸡子汤”,茶叫“鸡子茶”。这些说法来历尚矣。

6、汉张机(张仲景名机)撰,清朝徐彬注《金匮要略论注》卷三:“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注曰:“吐伤元气而阴精不上奉。故百合病在吐之者,须以鸡子黄之养阴者同泉水以滋元阴,协百合以行肺气,则气血调而阴阳自平。”[1]734-30又同卷“百合鸡子汤方”:“百合七枚,鸡子黄一枚。”徐彬注:“右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1]734-30

1、《水浒全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史进家自此无人管业。史进又不肯务农,只要寻人使家生,较量枪棒。[10]22

2、《水浒全传》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待诏(打铁店里伙计)道:“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智深道:“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待诏道:“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10]55

这个用例中说得分明,两件家生就是鲁智深向打铁店订的禅杖和戒刀。这两件兵器就叫做家生,就如北方方言也叫做“家伙”一般。今台州方言的意义、用法与《水浒传》中的“家生”是一样的,如家里的家具农具都叫做家生,《水浒传》中宋江吃酒时用的器皿叫做“家生”,在台州方言中便是如此这般的用法。

3、《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戴宗叫酒保来问道,却才鱼汤,家生甚是整齐,鱼却腌了,不中吃。别有甚好鲜鱼时,另造些辣汤来,与我这位官人醒酒。[10]470

4、《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阑干,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边厢肉案砧头,操刀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12]416

“家生”在小说如《水浒传》中用得很频繁,在今天来看好像是个方言词语,但在古代应该是一个汉语通用词语,不限于吴方言使用。

八、掇:用双手端东西。如“掇条凳来”,“掇盆水来”,“掇块石头来”,“这块石头忒重,掇勿动”。掇是入声字,《广韵》“丁括切”,入声末部,端纽字。北方方言中表示这个意义的“端”应当就是古代汉语“掇”的音转,即从古代汉语的入声韵转变为阳声韵。

1、《水浒全传》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太公道:“既然师父不忌荤酒,先叫庄客取酒肉来。”没多时,庄客掇张桌子,放下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一双箸,放在鲁智深面前。[10]63

又同回:智深道:“你们自去躲了。”太公与众庄客自出外面安排筵席。智深把房中桌椅等物都掇过了;将戒刀放在床头,禅杖把来倚在床边,把销金帐子下了,脱得赤条条地,跳上床去坐了。[10]65

2、《水浒传》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

王婆道:“有甚么难处!我帮你便了。”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12]365

3、《水浒全传》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

多样时,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鸡,一盘鱼,及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10]1096

九、蹊跷(跷蹊):这是一个双声连绵词,台州方言一般都说蹊跷,是指奇怪、怪异之意。如“这事干真蹊跷”、“这件事干做来介蹊跷”、“这话讲来介蹊跷”。从词的属性来说,这是个联绵词,它的含义是两个音节相连而表现的,不可分拆。从结构上看,跷蹊,蹊跷只是词序的互倒,意义相同。《水浒传》中出现的用例以“跷蹊”较多,也有用“蹊跷”的,含义并无两样。如:

1、《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

何九叔心中疑忌,想道:“这人从来不曾和我吃酒,今日这杯酒,必有跷蹊。”两个吃了一个时辰,只见西门庆去袖子里摸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说道:“九叔休嫌轻微,明日别有酬谢。”……何九叔心中疑忌,肚里寻思道:“这件事却又作怪!我自去殓武大郎尸首,他却怎地与我许多银子?这件事必定有跷蹊。”[12]366-367

2、《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

(何九叔)老婆说道:“……如今这事有甚难处,只使火家自去殓了,就问他几时出丧。若是停丧在家,待武松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么皂丝麻线;若他便出去埋葬了,也不妨;若是他便要出去烧他时,必有跷蹊。”[12]371-372

3、《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武松道:“我待吃杀威棒时,敢是他说救了我是么?”那人道:“正是小管营对他父亲说了,因此不打都头。”武松道:“却又跷蹊!我自清河县人氏,他自是孟州人,自来素不相识,如何这般看觑我?必有个缘故。”[12]405

4、《水浒全传》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只见一个大汉,头带白范阳毡笠儿,身穿一领黑绿罗袄,下面腿护膝,八搭麻鞋,腰里跨着一口腰刀,背着一个大包,走得汗雨通流,气急喘促,把脸别转着看那县里。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跷蹊,慌忙起身赶出茶房来,跟着那汉走。[10]239

5、《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石秀道:“你却怎地对哥哥倒说我来调戏你?”那妇人(杨雄之妻潘巧云)道:“前日他(指杨雄)醉了骂我,我见他骂得跷蹊,我只猜是叔叔看见破绽,说与他。到五更里,又提起来问叔叔如何,我却把这段话来支吾,实是叔叔并不曾恁地。”[10]583

6、《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脱缘缠井,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当下二人缚了马灵,三人脚踏实地,径望汾阳府来。戴宗再问鲁智深来历,鲁智深一头走,一头说道:“……洒家见他走的蹊跷,被洒家一禅杖打翻,却不知为何已到这里。”[10]1177-1178

十、腌:食物不新鲜或变质有臭气。台州方言将这样的情形叫做“腌”,如“腌冷粥”、“饭腌矣”、“菜腌矣”。主要是热天时节饭菜容易变质,败人胃口。与北方话的“馊”含义相同。食物腌了的气味叫“腌气”,“腌臭”。“腌臭”又引申为形容词,表示讨人厌。这样的说法源自古汉语,而且其说法流布范围不仅吴语区。梁顾野王《玉篇》卷七:“腌,於瞻、於劫二切,渍肉。《苍颉篇》云:‘酢淹肉也’。”[6]36又“,於炎切,又於绀切,也。”[6]135清吴江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三《谷风》:“九英根大而味短,削净为菹甚佳。今燕京入以瓶藏之,谓之闭瓮菜。”[1]85-369又同卷《谷风》:“宗懔《荆楚岁时记》云:藏荷以备冬储。”[1]宋卫《礼记集说》卷六十六“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也。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条引严陵方氏曰:“菹,菜也。”[1]118-409-410由此可知,腌本指用醋(酢即古醋字)浸渍肉,或者用盐腌制肉以防腐烂,而这种腌制起来的肉都会有一种不新鲜的、陈腐的“腌气”,不仅“腌肉”有“腌气”,而且“腌菜”也有“腌气”,引申之凡是食品变质(馊)有腌气都叫做“腌”,这就是表示食品变质有臭气的“腌”的意义来源。“”与“腌”字本来含义就其差别来说,腌是腌肉是以醋腌菜,《说文》:“菹,酢菜也。”[2]24《释名》:“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闲,不得烂也。”清毕沅云:“其作之状,以醯与荤菜(荤菜指蒜葱辛味之类)淹之,杀肉及腥气也。是生酿之者也。”[23]因两者都是腌制食品,有相同的读音,作为同义词甚至于同源词来看也是可以的。如:

1、《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戴宗叫酒保来问道:‘却才鱼汤,家生甚是整齐,鱼却腌了,不中吃。别有甚好鲜鱼时,另造些辣汤来,与我这位官人醒酒。’”[12]470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现代方言也是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延续。周志锋云:“现代方言是古代汉语尤其是近代汉语的延续。从理论上讲,绝大部分方言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 ‘源头’。”[22]此文所释十条词语,便是以古代文献语词与现实方言词语相印证的尝试。

[1]汉史游.急就篇[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三国魏张揖.广雅[M].清王念孙疏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59.

[4]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唐白行简.李娃传[M]//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624-627.

[6]梁顾野王.玉篇[M].宋陈彭年等重修.北京:中华书局,1987:74.

[7]宋戴侗.六书故[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547.

[8]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88.

[9]唐寒山子.寒山子诗集[M]//清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6.

[10]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1]唐王梵志.王梵志诗校辑[M].张锡厚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98.

[12]明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3]清郝懿行.尔雅义疏[M].北京:中国书店,1982:下七之六.

[14]宋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09.

[15]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496.

[16]唐房玄龄等.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1508.

[17]佚名.平山冷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7.

[18]清陈树基.西湖拾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19]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余嘉锡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86.

[20]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535.

[21]汉刘熙.释名疏证补[M].清王先谦撰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08.

[22]周志锋.明清小说俗字俗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89.

On Origin of Words in Taizhou Dialect

Hu Zhengw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Taizhou dialect has been kept substancial language elements of old Chinese, specially on words.For example,tax in dialect means lease and rent;the verb used on wine and tea instead of drink;“ca o”means female;“ji zi”means egg;“jia sheng”means household utensils;“yan”means food goes to bad,etc.

Taizhou,dialect;word;origin

H173

A

1672-3708(2010)05-0009-05

2010-05-18

胡正武(1960- ),男,浙江临海人,教授,从事汉语史研究。

猜你喜欢

鸡子古代汉语端正
形直则影端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功能完善,声音端正大气,对得起售价 TEAC(第一音响)NT-505SE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端正中蕴含大气的特质TARA LABS(超时空) The Echo Limited Edition电源线
鸡子不认得鸭子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鸡子黄功效及临床应用探讨*
急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