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的问题最好用发展的观点解决

2010-08-15

天津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流动优质

■本刊特约评论员 荆 平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出台以后,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努力求解,各路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再次翻开了“教师流动”的一页。

然而,综观媒体披露的许多建议,包括变“单位人”为“系统人”,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需设岗、优化组合,把教师流动率作为地方教育资源配置合理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把教师流动作为晋升职称、评选优秀的必备条件等,让人产生了“水中捞月”之忧。试想,一个区县动辄几千名甚至上万名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怎样做到个个了解清楚?既然不能了解清楚,又怎能优化组合?把教师流动率作为教育均衡的标志,究竟意在引导人们追求流动还是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把教师流动作为晋升职称、评选优秀的必备条件,是否意味着职务晋升要看“政治表现”而不是教学和学术水平?是否意味着要剥夺未流动教师的职务晋升权和评优权?是否意味着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不想评优的教师就可以不流动?到头来,很可能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乱点鸳鸯谱”,而流动的教师都是初级和中级教师,优秀教师缺少前进动力,地方单纯追求流动率等尴尬局面。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学生“有学上”之后希望“上好学”的一种新要求,既是教育发展的问题,又是教育发展的显著标志,更是普遍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机遇。应该立足教育的根本职能和学生的根本利益,统筹考虑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认真对比多年来各种教育流动方式的效果和代价,扬长避短,除弊存利,综合优化,争取获得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的双赢。

向下交流不如向上交流。教师向下交流,即从优质学校选派教师到薄弱学校,可能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办法。然而,优质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的差别,主要不是教师基本素质的差异,而是成长环境使然,是办学思想、教育设施、文化氛围、信息资源、生源构成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学校品位往往与区域经济文化发达程度相一致,为什么薄弱学校多出现于城市边缘和广大农村。指望优质学校派几名教师到薄弱学校呆上一两年,就大幅度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学校的整体面貌,恐怕没那么简单,至多是传授一些教育教学技艺,和选派优秀教师进行短期示范教学不会有太大区别。更不用说这种交流的代价之高:派出教师的家庭问题、生活问题、动力问题、交通问题,派出学校的教师编制问题、经费问题、管理问题,接收学校的工作安排问题、管理问题、生活照顾问题等。教师向上交流,即由薄弱学校派教师到优质学校任职、上课一两年,派出学校和被派出教师有动力,接收学校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症”。优质学校所提供的正是薄弱学校所欠缺的教育文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向上交流模式,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接收学校学生家长的反对和接收学校的担心,但只要让那些流动教师先见习、后担课,少担课、多学习,阻力就不会很大。

交流教师不如交流管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薄弱学校之所以陷于薄弱,经济文化基础是个重要因素,学校管理者缺少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更重要的原因。薄弱学校最薄弱的环节往往是管理,各种教育资源不能优化配置,教职工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与交流教师送去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艺不同,交流管理送去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如果用经济发展作比的话,教师送去的是“生产要素”,管理送去的是“经济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思想”不改变,“生产要素”的活力必定受限。因此,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交流管理比交流教师更具根本性。可以从优质学校选派优秀干部到薄弱学校担任主要负责人,也可以派出一批干部“包”办薄弱学校。如果再从长计议,由薄弱学校选派年轻干部到优质学校任职一两年(不要挂职,也不要只任职几个月,挂职不能参与管理决策难以真正体会管理理念,时间过短只能学些皮毛),效果肯定更好。

交流不如“联姻”。无论交流教师还是交流管理,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那就是短期效应和任务观点。所以交流不如“联姻”,即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学校和边远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搭建平台,制定相应的扶持和导向政策,采用学校“自由恋爱”为主、教育行政部门“搭桥”为辅的方式,在自愿基础上互相“联姻”。一旦“联姻”,非特殊情况保证至少五年不变,共同考核、共同评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样,既可以使之形成利益共同体,克服“任务”、“包袱”情绪,又可以放大“名校效应”,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教育集团,实行统一领导、分头办学,合理配备教育资源,使“宝塔型教育”变成“适宜教育”。

其实,教育公平本身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二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教育。因此,实现教育发展均衡也有两个工作方向:一是以群众眼前满意率为标准,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在各学校的均衡配置;二是以创建学生健康成长和特长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实现教育资源在各个学校的优化配置,引导家长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前者强调有形教育资源的均衡,形象直观,工作简单,可短期见效;后者强调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但重在内功,比前者任重道远。面对当前社会压力,前者无疑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性。如果从学生的根本利益、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考虑,后者无疑更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流动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流动的光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流动的画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