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探析

2010-08-15周献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人生生命语文

周献敏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 200241)

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探析

周献敏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 200241)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应该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一)由生命教育的现实情况决定

近几年来,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生命教育迫在眉睫。这是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命教育40多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二)教育的性质和语文的特点呼唤生命教育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感染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教会学生思考“为何而生”的意义,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

首先,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人的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可以引导他们寻求改进的对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来代替埋怨……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由“内省”进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地。

(二)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那种“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使教育失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人生命质量提升的过程。这种平等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交流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颇,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由此可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片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教师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材中恰如其分地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并有效地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毕淑敏《教养的证据》时,重点告诉学生要珍惜自己和尊重别人,在尊重自我权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敬,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在讲授爱因斯坦的《信仰自由》时,结合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告诉学生正是因为他不愿为希特勒战争服务,而被赶出德国,并对当时的许多科学家甘愿为希特勒战争服务感到深恶痛绝,嗤之以鼻,他用自己的行为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讲授苏轼的《前赤壁赋》时,要结合苏轼人生几次遭贬经历,从宇宙与人生的高度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失意,要看到他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在讲授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生命才会更灿烂。

(四)教师丰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

教育学家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中指出活动是学习最基本的途径。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组织开展“诗歌中的人生”讨论会、“让生命与诗歌同行”朗诵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诗人生平、赏析诗歌内容,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体会到生命应该有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与豪迈,应该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和旷达,应该有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与博爱。在讲授《认识父亲》这课后,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笔者惊喜地发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表现不怎么突出的学生都讲得很有感情,富有哲理。有的人感恩父母带给自己一个健康完整的身体;有的感恩父母辛苦地养育自己长大;有的人感恩青春年华使自己充满朝气与活力;有的则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使自己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通过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朴实话语,学生们体会到,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灵去感悟,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真情和温暖,生存在世界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访身边逆境成才的人,也可以开展“书写自己的成长历史”活动:可以从父母及亲友那里了解自己幼年的故事——口述史;可以从自己的照片及用过的物品——“文物”来反映自己的历史等等,让学生从自身的成长历史中了解生命成长不易,其中浸润着父母、亲友、师长的关爱与呵护,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之情,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张美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1).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07.

[3]范廷贵.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考试周刊,2007,(35).

G632

A

1673-0046(2010)3-0123-02

猜你喜欢

人生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