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色光与传统心理倾向的对应分析

2010-08-15何霞HeXia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色光青瓷陶艺

何霞He Xia

四川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617000

陶瓷色光与传统心理倾向的对应分析

何霞He Xia

四川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617000

分析中国传统陶瓷色光与传统心理倾向的关系,不仅能使我们更系统的认识陶瓷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根源和对民众群体意识的影响,印证中华民族传统心理中独有的宁静淡泊、知足常乐、崇尚中庸的内敛性格,理解中华民族主张的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引导中国当代陶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保留住本土陶瓷的精神文化内涵,去追求一种更适合我们心灵需求的精神感悟。

陶瓷、色光、传统、心理倾向、和谐统一

陶瓷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产生了阶段性的艺术样式和丰富的陶瓷文化。在中国,陶瓷文化印证了华夏文明长期发展的审美进程和哲学思想,它的艺术样式反映了现实中人们的心理变化,其中尤以釉色和彩绘所反映出的光色最为突出。

陶瓷外在特征的表现主要通过造型和与之相随的装饰作用的色釉和彩绘,其具备的色光效果影响着使用者和观赏者的心理。色彩和光泽的设计在陶艺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心理上的感受。

一、陶瓷色釉产生的色光与传统心理

中国陶瓷的装饰样式依历史阶段或地域特点产生了很多的类型,这其中以青瓷、青花瓷、彩瓷最为典型。每种样式的存在与发展无不承载着当时人们的心理倾向和审美意识。

(一)青瓷。

施青釉的瓷器称为青瓷或青釉瓷,青瓷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类。青瓷器皿大多以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宋代青瓷之美,是因为没有浮光,而通体有恰似碧玉般的深厚光泽。到了唐代,陆龟蒙的诗中就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青瓷白胎厚釉,釉层丰富,光泽柔和、蕴润如美玉,清灰淡雅,青瓷的兴盛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

第一、民族生理基础对其色彩选择具有一定制约作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证实,不同民族视觉器官瞳孔的颜色对其辩色有明显的影响,其中褐色,灰色,碧蓝色瞳孔的民族辨别光谱的蓝、绿暗色一端较为困难,而黑色瞳孔最具有理想的调节外来光线的功能[1]。中华民族的视觉器官瞳孔以黑色为主,这使其在辨别青色方面有先天的生理优势,因而也对青色有积极的反映。

第二、色彩本身能产生物质性生理和心理效应。现代实验证明:人在青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2℃左右,心跳每分钟可减少4-8次,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并使精神放松[2]。所以在生理方面,蓝绿的偏冷色彩能够使人体机能普遍产生收缩性生理反映。在心理反应方面,蓝绿等冷色适合表现那种不安的,温柔的和向往的情绪[3]。根据康定斯基的描述,蓝色“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在绿色中,也可找到完全的“宁静和稳定”[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出发,倡导“虚静”的人生修养论和认识论。儒释道主虚静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宁静淡泊、克制忍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崇尚中庸的性格,与具有宁静、内敛心理效应的青绿色异质同性,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使用和依靠的农耕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中与其休戚相关的色彩便是青色。特定的野外生产方式使得青色已经历史地沉淀于民族意识和集体意识之中。所以,对于青瓷温润含蓄的光泽和色彩的喜爱,对民族色彩的选择是“社会习惯”, 也就是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文化类型等长期培养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行为模式、情感方式和审美趣味”。[5],在陶瓷历史文化的延续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宋代的青瓷,无论其质其色,都呈现出“玉”的光采,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 “以德比玉”的思想,还反映了玄学所宏扬的 “清淡高逸”的审美风尚。这种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更吻合中华民族一贯内向的心理特征。

(二)青花瓷。

古典陶瓷艺术的意境表现,讲究“类”型。宋代青瓷是对于“平淡”高格的追求,借助“天功出清新”,这是一种类型;通过人工的 “极饰反素”,以求达到“易经”上所说的“白贲”境界,则是青花瓷从另一途径达到的意境[6]。青花瓷器,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而后烧制所成。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箐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的魅力。

青花瓷的色彩(青白两色),主要以图案绘制为主,装饰纹样所体现出来的光感和色泽,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素雅但又不失华美的心理。特别是元代青花,它通过粗放的型制和笔致,繁缛丰满的纹样装饰,秀逸雅致的青蓝色调,融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于一体。虽然青花瓷的装饰处理上似“金雕玉镂”,但由于陶工们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出发,因形生势,因势利导,由意成纹、随意生发、再加上幽清恬静的青花色料,最终呈现的是丰满雅致的抒情意境和返朴归真的田园景象。从斑纹花采的绚烂之美出发,最终又回归至平淡、清净的艺术境界[6]。

元青花瓷的色彩演绎了水墨画般的效果,而蓝白两色也为蒙古人所喜爱。蒙古人“国俗尚白”,且“每事必称天”,天空的色彩必为蒙古人喜爱,白色为马奶的颜色。对蓝白色的喜爱源于蒙古民族习俗,符合元代社会的审美情趣。

(三)彩瓷。

彩绘瓷器除了青花瓷,还形成了绚丽多姿的彩瓷。如釉上五彩、粉彩、斗彩等。明代及清代早期的彩瓷,纹饰丰富,设色绚丽,被称为“错采镂金”。其艺术类型区别于青瓷的“初发芙蓉”,青花的“极饰反素”,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另一种不同的审美理想。

明代彩瓷的出现,印证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动向。明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汉文化的回归,特别是“儒”家思想重新一统天下,导致儒文化的发展和孔子强调的“尽善尽美”明显带有“礼乐”肯定艺术的思想,因此尤其重视人为的装饰和形式美的追求,这和宋瓷受道教“无为”思想的左右、追求内省的自然品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中国彩瓷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这还是源于即使彩瓷是“错采镂金”,但其布局疏朗,造型清秀,填色透明,构成了清丽淡雅的艺术风格。甚至在五彩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品种——粉彩,在五色色料中掺以“玻璃白”,利用其乳浊作用有意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使用渲染法使色彩出现浓淡明暗的立体感和清淡的气息。更加体现了中国古人内敛、含蓄的心理倾向。

(一)中国陶瓷刻、雕、塑、镂空、贴等造型方式,源于本体的黑白光影,体现了中国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体现在儒家的审美理想是情与理的统一;体现在道家的审美理想是心与物的统一。它们同楚风和佛教禅宗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传统陶瓷造型中其外轮廓的线条借用了中国画的线条,轮廓逶迤曲折,自由生动,配以釉色的温润和含蓄,显得刚柔相间,变化丰富。强调表现的是自然韵味,不习惯纯理性的任何形式,实际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的是一种人文情节。中国传统陶瓷无论是造型还是发出的光色,强调的是生气盎然的气韵、自然为主的美学思想;追求的是以静态美为基调,整体给人以安静和平稳的印象,把含蓄隽永的自然韵味融会其中,使之更具有诗意。与中国独有的水墨情趣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陶瓷造型产生的色光与传统心理

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心理倾向。

三、现代陶瓷的色光是传统心理倾向延续的载体

现代陶瓷作为装饰现代生活的艺术品,其用途不仅是放在室内的装饰品和观赏品,还广泛运用于建筑的外观装饰和景观装饰,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面在不断扩大。现代的陶瓷早已不仅是一种生存所需要的手段,而且变成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艺术化的文化象征了。

当代陶艺处在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精神内涵与古代是大相径庭的。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处于快节奏的、浮躁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形之下,人们仍然盼望传统文化的返朴归真,追求传统中的恬静和内秀,希望秀逸雅致平衡一下内心的波动。时代在不断更新,时间在不断变迁,传统陶瓷所蕴涵的古老文明褶褶生辉,我们需要用中国传统陶艺中的精神内涵充实当代生活陶艺,使它受西方文化影响时,也能保留住本土陶瓷的精神文化内涵。当我们被越来越纷繁的时尚事物迷住双眼的时候,就更需要用一种返璞归真、宁静自省的心境去追求简致的东方文人风格。[7]

结束语

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当它发展到达巅峰时期成为中华民族国名的代称。中国陶瓷中光色的表现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民众心理的审美倾向和哲学意识,印证了中华民族传统心理中独有的宁静淡泊、克制忍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崇尚中庸的内敛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观。

对应分析中国传统陶瓷色光与传统心理倾向的关系,不仅能使我们更系统的认识陶瓷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根源和对民众群体意识的影响;也希望能引导中国当代陶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时代背景下,能保留住本土陶瓷的精神文化内涵,去追求一种更适合我们心灵需求的精神感悟。

[1][日]潼本孝雄.色彩心理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

[2]李荣启,唐骅.生活中的色彩美[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美]鲁道夫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6]陈淞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7]姚岚.陶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Cor respondence anal ysis of psychological tendency to colors of glazes on t radi t iona Chinese ceramic ar t

Panzhihua Co llege,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Chines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tendency tow ardsceram icwaresand their colorsof theglazes,notonly can help usunderstand aesthetic rootof Chinese ceram ic artand its influence to general peop le in the developmenthistory of ceram ic art. Italso proves theuniquecharacteristico fChinesenationalmentality which includes tranquility,peace,andm oderation.We should keep carrying on the conceptofd evelopmentin harmony w ith nature.Hope thiskind of study w illguideChinese contem porary ceram ic art to keep the spiritof domestic ceram ic culture connotation in the greatbackground of culturalexchangesbetw een EastandW est.

ceram ics,glaze,tradition,psychologicaltendency,harmoniousand unified

book=41,ebook=31

猜你喜欢

色光青瓷陶艺
龙泉青瓷
青瓷出越窑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