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探析

2010-08-15金初冬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能力

金初冬

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探索选择适合高职院校现实的创业教育路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创业教育,推动小企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经济形势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给予了各国经济增长以更多的支持。在美国、日本和欧盟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8.5 以上,产值所占GDP的比例达50 以上,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中国,随着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的步伐加快,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活跃的经济体。这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占到全部登记注册企业的99 以上,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每年增加174万和95万个就业机会。同样的投资额,创办工业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为大企业的5倍多,以上都充分说明了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小企业的创建要靠创业者的有效创业数量,因此如何提高社会人群中创业者的数量与质量,就直接导致了对创业教育的要求。

(二)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特有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早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关注,以及全社会对创业的热情与渴求,促使国家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都在不断思考和分析:创业教育能否促进创业活动的活跃,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有多大,应该如何在大学生及更宽广的领域或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现阶段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由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大量毕业生需要就业已成为客观事实,再加上我国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务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就业供需的总体矛盾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短期内,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可能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教育学生超越自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通过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来为社会作贡献。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十几年跨越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对高职生进行创业教育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需要进一步引导。

随着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都深切体会到了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不断提升。但同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还认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学习是矛盾的,它一定会占用课内学习时间,会荒废学业,所以一直持观望态度,不能积极参与;出现个别学生由于热衷于自主创业,导致影响专业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热潮中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与自身的专业的学习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都是在下一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努力的。

(二)缺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课程、教材和评价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广泛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同时,现有的创业教材的也往往缺乏对高职学生的针对性。此外,由于尚未出台适应各类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创业教育陷于盲目。学生既不了解创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没有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参与创业的热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因为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都还不长,所以普遍缺乏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导师。现有的导师多来自行政和教学岗位,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教学技能相对欠缺,选取的课程内容和采用的授课方式与平常的专业课教学没有太大差别,对学生创业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营造氛围,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一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各项活动、扶持政策、成功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在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能时刻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氛围;二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门槛,简化各类申报和评审的程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三要落实政策,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获得的成果纳入到教师考核、职称评定等教师成长经历中去,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四是要将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院“浙商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的教育融会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点滴滴中。

(二)教育内容应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把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知识技能习与创业素质培养有效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可以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课。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尤其要突出对学生创业所需的社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自主创业、在工作岗位上立业做好准备。二是把创业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渗透创业意识的灌输、创业心理的辅导、创业知识的建构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内容。在英语、数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中都可以作类似的尝试,使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要将创业教育活动体现在第二课堂中。

一是要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活动的指导。依托学生社团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课外培训,加强学生创业过程指导,帮助学生创业成功。学院已与多家创业培训机构进行接触,扩大在校生课外培训的范围和深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优势,让社团活动成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强对学校中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和活动开展,邀请校内外教师和专家开设创业讲座或直接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二是要完善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更好地发挥技能竞赛和各类创业竞赛的导向作用,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多体现因材施教,不能用传统的课程考试的方式进行教育效果评价。通过竞赛活动,并在竞赛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更加重视将竞赛活动的成果转化延伸,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的成果尽可能转化为实际的创业方案。

(四)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对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经验是学生的最佳典范。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广大的教师将自身具备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这将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最长远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二是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承担的任务,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优势,提高教师的参与水平。同时还要经常性地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指导水平。三是充分整合各类教师资源。要根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具体措施来统筹考虑指导教师的选拔和聘用,根据指导教师(如:校内专业教师、专业培训讲师、企业兼职导师等)的专业领域和职业特点来安排其承担的指导任务,尽可能提高师资的利用效率。

(五)鼓励企业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学生创业实践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如经济上的扶持,软硬件设施上的供给,为学校提供有实践经验的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创业活动与创业实践基地,等等。学校应该与有志于为创业教育作贡献的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利互惠的协作关系,进行“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通过这些力量的支持,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甚至亲自体验创业的机会,又有助于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师资、经费、场地等问题。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