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教材供应模式 确保教材选用质量

2010-08-15毛志凤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供应教材质量

毛志凤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处,江苏 无锡 214153)

创新高校教材供应模式 确保教材选用质量

毛志凤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处,江苏 无锡 214153)

高校课堂用教材因诸多因素和环节制约,质量难以保证;而出版市场受经济利益驱动,使大量价高质次的教材流入市场,进入大学课堂,危害甚深。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教材供应的整个流程和影响高校教材选用质量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改革的对策。

高校教材;供应模式;弊端;教材质量;对策

目前高校教材供应体系仍保持计划经济的形态。大多数院校采用由学校统一组织代购,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的管理办法。高等教育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而高校教材供应模式却未见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此种模式诸多弊端,影响到了高校教材的选用质量。我国高等学校规模巨大,大量价高质次的教材流进课堂,必然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购买制,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浪费惊人,违背国家构建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图。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进程中,从提高教材选订质量角度出发,提出改革教材供应模式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高校教材供应模式难以保证教材选用质量

高校教材供应多数沿袭“统一代办,统一发放,人手一册”的旧方法,新形势下,实难保证教材选订的质量,阻碍了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笔者结合某高校教材供应现状说明目前高校教材供应体系中的诸多问题:

1.1 招生人数不定因素制约,教材征订时间缩短

扩招导致教材供应的计划性受到招考人数的不确定性影响,高校教材征订工作从计划性很强的隔年征订,改为提前半年或两个月左右征订。这个变化使教材征订工作时间紧迫,导致征订过程的许多关键性环节被忽略。

1.2 受选用过程各环节制约,教材选订难保质量

教材选订工作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我院教学管理工作明确规定,课程大纲规定课程教学内容,应预选适用的教材,里面包括大量的调研工作,为课程建设重要环节之一。但真正到了选订的时候,这些相当重要的环节往往被忽略,简化为由任课老师来确定,忽视了高质量的市场调查和有权威的论证、比较和审核等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教材管理部门对教材选用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监管不力。其次,教研室没有充分时间比较同类教材的优劣;第三,一些教师习惯于某本教材的内容,不积极换用教材;第四,优先选用校本教材,不作严格审核;第五,教研室获得教材信息不全面,无从选用。第六,教师职称评聘等要求,一些职称教材,或包销教材在这样的机制下流进课堂,影响教材选用质量。

1.3 受出版部门推广战略制约,教材浪费严重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教材供应商。出版社、教材供应商和高校三方按市场方式运作。出版社向高校提供出版信息其营销策略直指各类专业教研室,或通过权威部门、协会等机构组织类似教学改革等研讨、培训学习活动,推广教材。象外语、体育和军事理论等订数多的教材,出版社联系高校的教师,以主编某本教材的名义争取出版项目。利益驱使出版部门对热门(公共课)教材重复出版,造成同一选题几十上百种教材的局面。重复出版教材浪费社会公共资源,教材内容和质量不能精益求精,影响优秀教材的推广。一些小专业和新兴学科的教材则相对缺乏,甚至选不到合适的教材。此类因素导致高校在教材征订时不能严格按照规章执行,全面控制选用质量。

1.4 受教学计划规定制约,高校教材优选率不高

高校的教材管理都明文对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提出“人手一册,课前到书”的规定。这条规定,强调了教材在课前的到位率,强调了教材对教学秩序稳定所起的关键作用。这种认知导致高校教材供应模式,几十年来被束缚在此框架中,未有突破性的改进措施,教材的选用质量难以确实得到保障,优选率低,影响各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反馈教材使用情况了解到的信息,许多学生和老师感觉到教材内容与专业前沿知识脱节,教材使用率不高。

2 对当前高校教材供应模式的分析

2.1 当前高校教材供应模式仍然有其存在的基础

从高校教材供应的流程来分析,目前高校供应体系仍保持计划经济的形态。大多数院校采用由学校统一组织代购,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的管理办法。现状反映高校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工作进展缓慢。许多职业院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实践,仍然束缚在学年制的框架里。综合调查这类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多数以学年学分制的形式组织教学,其本质是学年制。课程组织的计划性强,以学年学期统一安排课程的进度。因此,当前高校教材供应模式对稳定高校教学秩序,杜绝盗版、快捷统一地完成教材的供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高校教材供应模式之弊端各方关注

高校教材供应的价格高,质量差,没有折扣让利学生。其次,大量教材一次性使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各界关注。

(1)由任课老师决定的做法,使学校教材选用的质量在总体上难以把握,导致高校课堂教材整体质量下降。出版社了解到这种状况,教材的营销直接指向教研室和任课教师本人。学校教材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在教材选订过程中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

(2)教学计划对配套教材的硬性规定和“人手一册,课前到书”考核目标,客观上使学校成了稳定的教材消费市场,其供应模式的优势突出在保证数量而不是教材的内在质量。

(3)教材供应价格高,没有折扣让利学生,加重了学生受教育成本。现实中的高校教材供应模式,涉及教材供应体系中三方利益。此为当前高校教材管理制度改革难以深入的社会基础。陈良希说:“在我国高校教材供应链中,教材立项的学校、教材编写教师、印刷出版商,各级分销书商、购买学校是供应链中经济利益的获益者,……已经结合形成一种主要靠经济利益来驱动的运作模式,(他们)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反对教材管理改革。”

(4)高校代办费制度,决定了学校在教材消费中的行为。教财[2005]10号文规定:“教材等代收费不得强行统一收取,学校代收的教材费用,应在学期结束时,按实际结算的费用据实结算,多退少补”。多数高校为了统一发放教材等工作的需要,仍然统一收费。使用时不能做到厉行节约,出现大量浪费行为。

(5)现行学校制度制约。出于高校应对评估,创建示范等工作的需要,或争取“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热衷教材立项等,因而“职称教材”,“包销教材”借助这样的机制大行其道,大量价高质次的教材流进课堂,危害甚深!同时,高质量的教材反而难以获得推广。

3 对改革高校教材供应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改革教材供应模式,目的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通过改善供应的模式去引导高校选择教材的行为,提高课堂使用教材的质量。第二,改革教材供应模式,促进出版部门提高教材的出版质量,保证高质量、丰富的教材资源提供学生选择。逻辑推测:当教师和学生有了相对自由的教材选择权后,会放弃价高质次的教材而选择优秀教材成果。终端消费行为的传导作用,对出版机构积极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3.1 逐步放开,打破教材统一购买的旧格局

学分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内容依旧一本教材显然不甚合理;高校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确立立体、多元的现代教材观念,废除一定要“人手一册”的硬性规定,从根本上改革目前的教材供应模式,探索有利于提高教材选用质量方法。

一些高校在教材供应方法上先行探索,积极尝试,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逐步放开了教材的供应方法,由学校统一购买发放过渡到部分专业课由教师开列参考书单,学生自主购买的做法。在专业课范围,不再坚持一门课程只配一本教材的做法,而是列出一批参考书目录,由学生选择购买。如此做法,一些“鸡肋”教材在校园失去市场。

3.2 减少浪费,提倡高校教材循环利用新模式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国内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提倡教材循环利用。高校应该以实际行动作出响应,逐步尝试在高校内部建立教材重复利用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在保证教材供应,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材的重复使用。用量下降,印制减量利于出版部门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提高出版物的内在质量。

3.3 改革教材供应模式,教材管理部门责无旁贷

高校教材管理部门,主要承担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要在多年教材供应实践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改变原有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要对创新教材供应模式,提高学校教材选订质量,提出可行的对策。

(1)教材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制订完善的教材管理制度,杜绝“职称教材”、“包销教材”等价高质次的教材流入课堂。做好使用教材的信息反馈工作,认真听取教材使用过程中师生的意见,反馈教研室以指导教材选订工作。

(2)对于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教材如“两课教材”,军事理论、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相对稳定的教材,为了保证课前到书率可由教材管理部门制定循环利用的工作制度,小范围试点,在实践中积累可行的经验和完善操作流程。

(3)专业课教材的选订,国内一些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采用一纲多本,不必限定某一本教材。主讲教师开出课程参考书目,由学生自行购买,或向教材部门征订。此做法可以促进大学生之间二手教材的有效流通,减少教材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教材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办法,为在校学生购买教材提供专业的服务。

3.4 改革教材代收费制度,支持高校教材供应模式的变革

首先,高校在教材代办费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实行多退少补原则,节约使用教材代办费。在实践中测算各类专业学生修读完全部课程所需教材费用的实际数额,作为代办费收缴的依据。其次,随着教材供应模式改革工作的推进,逐步将较低的教材费用纳入学费管理,从而取消教材代收费项目。代收费项目取消的直接作用可以促使高校认真重视教材重复利用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教材的重复利用扫除内部制度的障碍。

3.5 重视当前教材出版市场的问题

以上四点从消费终端的行为来影响上游,出版单位市场化运作后,其生存状态、竞争能力都源于市场的认可,高校出版市场改革发展的原动力来自高校内部。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全局角度重视当前出版市场的问题,出台相关法规,“支持高校对循环型教材供应模式的实验性研究”;“改革高校人事政策,取消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案中对学术成果过多的,不恰当的要求,取消各种评估机制对教材建设的过分依赖。”以行政与法制的力量规范当前出版市场,促进出版物内在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高校创新教材供应模式,是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教材供应方式的变革,客观地影响高校出版部门的市场行为。相应地,陈良希认为“高校出版应严格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良性竞争机制,抑制目前轻质量、重营销、高定价、低折扣的恶性竞争局面”。

[1] 陈良希.高校教材管理改革阻力探析[J].高教论坛,2009(12):89-90

[2] 袁汉平.高校教材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科教文汇,2008(6):16-17

[3] 赵海波.高校教材选用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17

[4] 马转玲.论高校教材的循环利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3):235-238

[5] 赵汉玉.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技术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06

[6] 陈华莉,姜安丽.我国高校教材选用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5):495-497

On Innovation of the Supplying Mode of College Textbooks and Ensurance of its Selection Quality

MAO Zhife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Research,Jiangsu Colle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Wuxi 214153,China)

It is hard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xt books in colleges for all kinds of connections and factors.On the other hand,the publishing marke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economic interest which leads to great many of defected books with much high price and poor quality flowing into classrooms.In the article,we exploe the supply chain of books to find ou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and propose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supply mode of books in college;disadvantage;quality of textbooks;countermeasure

G632.3

A

1671-7880(2010)06-0084-03

2010-11-26

毛志凤(1963— ),女,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供应教材质量
教材精读
“质量”知识巩固
教材精读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